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梓 《新闻传播》2010,(1):37-37
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闻工作者的职责,又是党和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的权利。近年来,随着"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以及其他一些媒体的报道,舆论监督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而新闻官司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们有幸陪同《中国档案报》刘琛、罗京两位记者一同分赴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黑河等地,就全省档案服务民生4个典型及3名"最美档案人"候选人进行了采访。从两位记者的身上,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每一次新闻采访都是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探索,都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而采访过程中的新角度、新发现、新亮点,才是新闻工作者的不懈追求。新闻不仅在于你如何写,更在于你如何看。档案工作并不缺少新闻,缺少的是发现新闻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中国记协维护新闻工作者合法权益委员会负责人,目前针对近来连续发生的几起记者在采访中遭殴打、机器设备被损坏的事件指出,新闻记者正常采访,实行正确的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职责,符合党心民心,新闻工作者的正当权益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支持和保护。据悉,3月30日,《中国食品质量报》3名记者在黑龙江哈尔滨市执行调查采访任务,遭到被采访单位哈尔滨红太阳集团4名人员持电子灭火枪等凶器打  相似文献   

4.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  相似文献   

5.
由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召开自治区第七届地州市报纸经验交流会,于10月29日至11月2日在喀什举行。会议就如何学习贯彻《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提高经济宣传报道质量等问题分别作了专题讨论。会议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新闻事业与经济生活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在新闻界的一些人当中,不正之风有所滋长,出现了一些形形色色的有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长治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长治市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老区·震区采方行"活动圆满结束。来自长治日报社、山西画报社魅力长治编辑部等单位的记者、摄影记者及摄影爱好者,走进汶川、北川、青川,进行了为期10天的采访。本刊节选了长治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王占禹采写的报道,以示关注。  相似文献   

7.
《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同志采写的“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在《经济日报》上连载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新闻工作者称赞罗开富同志的采访实践,“是我国新闻史上的一个创举,为八十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8.
王倩 《新闻世界》2014,(11):106-107
美国资本主义"天堂"里的生活情景给中国民众带来了遐想,并成为一些人的追求。然而,这对于一位新闻从业素养极高的新闻工作者——杨刚来说,不过是表面现象。四年的旅美生活,杨刚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并做了详细的报道,终编辑成集《美国札记》出版。本文试从《美国札记》入手,重点分析杨刚美国通讯中的"美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蓝芳 《新闻记者》2000,(10):50-53
新闻侵权问题很早就引起了我们的重视。南方日 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本集团)主办的主报《南方日报》和各系列报如《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南方农村报》等,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在舆论监督报道中,惹来了一些官司。这些新闻官司,从法律的角度看,其新闻报道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客观角度来看,受到新闻时效要求、采访工具落后等因素的制约,采访工作不可能像司法人员办案、律师取证那样,使所有新闻事实都得到有效证据的支持;二是从主观角度来看,部分新闻工作者本身的群众观念、法…  相似文献   

10.
刘品初 《新闻世界》2014,(9):227-229
目前女性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行业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活跃在新闻的第一线,用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着这个国家的人和事。在许许多多优秀的女记者中,柴静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她身上强烈的女性特质以及因此导致的诸多争议,是我们研究女性新闻工作者优势与困境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力,以及对报道对象的迅速而准确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隐性采访在新闻界悄然流行。《深圳晚报》记者涂俏以新闻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采用隐性采访的方式,先后四次深入到社会底层,抓到了鲜为人知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女记者夜宿‘十元店”》、《女记者‘前的”赚钱记》、法记者“反串”啤酒女郎》、《女记者“征婚”亲历记》等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新闻界的关注。什么是隐性采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记者隐瞒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隐性采访分为两种:一是不公开记者身份或妆扮成其他身份的人员进行采访。如记者打入黑社会组织采访,进入赌…  相似文献   

13.
中国42个少数民族拥有女新闻工作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3月23日,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和《民族团结》杂志社,在中国妇女报社联合举行首届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座谈会,总结检查自1995年北京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以来中国新闻界落实《北京宣言》和我国《妇女发展纲要》的行动,讨论少数民族女性与新闻工作的关系。有40多名少数民族女新闻工作者和汉族新闻工作者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斯热歌主持,《民族团结》总编辑铁木尔指出:“今天我们举办的这个座谈会,规模虽小,意义重大……50年前,中国少数民族的女性参与新闻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寥若晨星,大概只有数十人…  相似文献   

14.
杨育才 《新闻世界》2013,(12):82-83
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传递党的声音,报道群众喜闻乐见的信息,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新闻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调查研究无疑是新闻工作者走基层必备的硬功夫。新闻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确保新闻的真实性,才能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增强报道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战友报社的编辑宋志耀同志编写的《谈新闻写作》一书,最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包括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修养、学习方法、采访艺术和基本功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王翠 《新闻传播》2010,(3):105-105
新闻标题对受众来说是第一视觉冲击波,一向被新闻工作者看重。本文以《邢台日报》为例,通过巧用动词、善于捕捉动作、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等创新手段,阐述了新闻标题如何打造"动态美"。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闻媒体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最基础的活动,新闻采访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取得新闻素材的最主要的手段。然而,新闻采访时必定需要一些提问,新闻工作者要想获得第一手的重要的材料,必须注意在采访时的提问技巧,本文主要针对在新闻采访时怎样做出有效的提问技巧,让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好的获得新闻材料。  相似文献   

18.
苏联斯大林时代的名剧《带枪的人》中,有一段列宁打给《真理报》报社编辑部的电话:"我们刚从前线回来.我希望《真理报》写一点英雄的事迹,平凡的普通的人们的事迹.我们必须发现有才干的新闻工作者,聪明和敏感的新闻工作者.他们能够迅速地,而且最重要的是,真实地表现现实.譬如,和普通的单纯的士兵谈话,明白他们想的是什么,从他们中间采访一些最重要的和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列宁要求新闻工作者具备"有才干"、"聪明和敏感"的素质.列宁正是这方面的典范.有一次,列宁在  相似文献   

19.
屈济荣  杜雅婷 《今传媒》2010,(12):106-107
《美国新闻史》在叙述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时,非常重视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中包括女性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本文重点关注书中涉及女性工作者的部分,探讨该书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美国新闻史》客观地评价了女性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肯定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支持女权运动。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新闻因贴近市民生活而受到读者喜爱。但素材相对单一,题材难以突破,是社区新闻的一个"瓶颈"。将普通的社区新闻写出新意,写得鲜活,是目前新闻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郑州晚报》的系列报道《望女成凤》,为新闻工作者在如何挖掘新闻、整理新闻、追踪新闻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