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十余年的传媒改革,即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传媒与政府、市场、社会关系这一过程,深化了我们关于传媒公共性的认识。传媒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走向公共性。公共性是传媒在具体的现实场景中的实践逻辑。在社会变迁、政策变迁和媒介变迁的现实背景下,传媒公共性实践就是作为多元主体之一参与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以平等、公平、公正、开放为圭臬,为多元社会中的各利益群体提供意见表达和沟通的平台,从而"制造社会共识"。这也是传媒和政府、市场、社会各自目标和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杨柳 《出版广角》2021,(14):75-77
传媒所呈现的公开性、公益性、批判性、多元性等有别于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的公共属性.丰富公共服务供给内容、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是传媒业参与社会治理的契合点,也是彰显传媒公共性的有效途径.传媒业可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回应力";通过多渠道实时互动,增强公共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通过监督问政,实现公共服务供给"阳光透明";通过打造开放的公共场域,实现公共服务供给"高效规范".未来,传媒业要坚守公共利益、承担监督职责、搭建公共平台,持续为公共服务创新赋能,实践和彰显其公共性.  相似文献   

3.
传媒公共性:概念的解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公共性是在传媒体制规训下传媒实践公开性、批判性和公益性理念所产生的社会公器属性,包括应然和实然的双重含义,涵盖理念、体制和实践三个层面。传媒公共性问题实质是媒体与民主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传媒自身的民主化问题,核心是传媒与政府、市场、公众之间的关系或传媒管理体制问题。考察传媒公共性,需区分应然的理想和实然的表现,采用历史的、动态的、政治的、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区分展示的、操纵的公共性与批判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概念应用于中国,应当以哈贝马斯的公共性理念作为价值规范,同时结合我国传媒体制对传媒实践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陈瑶  张磊 《青年记者》2012,(16):21-23
上市对于企业而言可能是双刃剑.虽然上市能带来资本的显著增长并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但它同时也带来大量风险和不确定性.企业公开上市必然要披露财务信息和满足其他需求,这也反映了一个基本的逻辑:既然向公众公开募集资金,就必须实现一定的公共性.这种公共性既表现在财务信息和治理结构的公开之上,也表现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上市同时也意味着企业承诺为投资者谋求利润最大化,当利润追求与社会责任产生矛盾时企业该何去何从,这是很多公司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5.
"诺斯悖论"涉及的是国家自主性问题,这一问题在传媒领域同样存在.传媒自主性与传媒公共性是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的,传媒改革的过程也是两者关系失衡的过程.重建传媒公共性,需要重新确立传媒自主性与传媒公共性的均衡关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传媒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传媒组织、政府和公众三者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传媒与社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30日香港出版的《东周刊》在封面刊登一幅影星的裸照,引起香港各界的强烈谴责。事发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公开谴责这一事件,他对新闻界指出,《东周刊》事件抵触了香港社会的道德价值,引起社会人士的公愤。在一片谴责声中,香港《东周刊》被迫停刊。与此相类似的现象还表现在媒体对歌手高枫去世与有关PCP肺炎的报道上,媒体对其疾病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5,(13)
结合对即将出版的《网络时代媒介公共性的建构》一书的评述阐明:对传媒公共性或传媒公共领域的研究,应从中国语境的实际出发来正确地运用公共领域的理论,应从网络公共事件的命名与视域角度切入网络公共领域的探讨,而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是其推动力量与阻碍力量以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过程。由于种种原因,当代中国的网络公共领域还是一个"准公共领域"或"类公共领域",其建设与完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的本质在于公共性,其存在是历史的、动态的,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知识分子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知识分子不是一种固定的身份,而是一种社会角色的扮演,判断知识分子的标准主要看其在公共生活中的现实表现。媒体知识分子如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公众利益代言,就可视为公共知识分子。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产生是随机的,取决于很多前提条件,而且与规范的知识分子概念仍有差异。重建媒体知识分子的公共性,最终取决于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刘贺  马文波 《新闻界》2012,(4):74-76
在传媒业高度繁荣发展的今天,传媒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判断。应重视从伦理学角度去看待传媒教学,让学生确立适应社会的传媒伦理标准、传播观念,培养出来的传播者才会在处理、把关信息时以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判断作为依据,这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文化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公共图书馆公共性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性是公共图书馆的本质属性。文章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公共性的产生根源和表现形式,以及在坚持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性上,政府和公共图书馆各自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传媒改革与媒介公共性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改革进程制约媒介公共性的发挥,当代中国传媒的公共性在传媒改革背景下产生,并随着传媒改革的进程而演变,大致经历了从产生、生长到扩展三个阶段,市场、政策、技术和专业理念都是传媒发挥公共性的动力,但由于缺乏体制保障,公共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非常规实践,体现出局部性和不稳定性特征,当代中国传媒的公共性依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2.
李品 《新闻传播》2012,(3):76-77
本文通过探讨发端于西方的传媒社会责任理论,指出在中国语境下媒体人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路径与操作,旨在对媒体的社会责任建构做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市场化、数字化的冲击下,社会及政治生态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传播革命和信息革命之中。正如美国学者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在《传播革命》一书中指出的,"在即将到来的时代里,我们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去创造一个传播系统,它具有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的平等、人性化、可持续性和创造力,公正和自治是该时代的秩序”。  相似文献   

14.
苏志伟 《中国广播》2010,(11):93-94
作为传播媒介,广播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抵制广播节目低俗化倾向,一直是广播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广播传媒引领大众品位的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提出“广播传媒引领大众品位,对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广播事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论传媒公共性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理想媒体的公共性和现实媒体的公共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悖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媒体公共性的当下缺失一直困扰着现代传媒的健康发展,也是引发人民不满和社会不稳的主要根源之一,必须尽早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努力缩小其公共性应然与实然上的差距,真正使"公共性"所应具有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理念在媒介传播活动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环境危机出现的情况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环保组织即环保NGO日益活跃起来.借助于传媒在近年的民间环保行动中各类环保NGO发挥着积极的维护环境生态的作用.在大多数的环保行动中,环保NGO与传媒联手形成合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既是记者又是环保志愿者的"两栖人",他们是环保NGO的主力军.通过多年的行动,传媒与环保NGO共同构建着公共性,为普及环保意识,激发公众实际的公共参与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媒消费主义热潮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各类媒体内容和形式的种种表现,不难透视出媒介消费主义热潮出现的原因。理性审视我们不难发现,传媒消费主义在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弱化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助长了享乐之风,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8.
张玉 《记者摇篮》2005,(9):36-38
新世纪是传媒革命的飞跃时期,前所未有的传媒巨变,尤其在新世纪之交愈发显得急促迅疾,但发展状态遮蔽下的急功近利的表现形态和浮躁模仿的心态也不可忽视。必须建立面向21世纪健康的电视。  相似文献   

19.
作为第四权力的新闻传媒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肆意妄为,将传媒仅仅作为获取私利或者达到其他目的的工具,罔顾社会与公众利益,这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2014年9月28日,香港爆发占领中环运动,传媒针对这次运动的报道一定程度上拉长了这次运动的周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香港民办传媒的社会责任感缺失严重。笔者身处深圳,能第一时间了解香港传媒的各项报道,本文分析了新闻传媒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而后再从香港占领中环运动发生以后的半个月香港传媒的表现分析香港传媒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20.
公共性不是先验的,而是历史生成的,是社会各方互动的过程和结果。从理想型的公共性、传媒公共性再到网络公共性,公共性议题一再被梳理和界定。鉴于网络的去中心化、开放性、匿名性、交互性、共享性等特性,网络公共性一开始就被寄予无限的期望。但是,对比公共性的应然状态特征,网络公共性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先天不足,在网络互动过程中,呈现出不断消解和流失的状态,严重制约了网络舆论实际效果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