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为六绝句》为杜甫一生诗学造诣和论诗宗旨所在,几可涵盖杜甫全部诗歌理论,欲探究杜甫诗歌理论主张,舍此费能!兹就《戏为六绝句》之主张,参证其他诗篇,综述杜甫主要诗歌观念如次:一、提倡风雅,重视比兴《戏为六绝句》第六首归结为"别裁伪体亲风雅",杜甫虽不否定齐梁,但最终仍在提倡《风》、《雅》。缘《国风》与《小雅》,为中国诗歌之始祖,《国风》好色而不淫,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朴学宗师顾炎武以传统经学价值取向为标准品评、抨击明代学术之空疏浅陋,认为古学弃于明,经学亡于明,剽窃之风盛于明,改窜古书之习猖獗于明,制义所利在“空疏之人”,最没有学问的也就数明代人了(参见《日知录》)。此后,在《诗经》学史研究中,学者对明代《诗经》学多为贬抑之词,以为“明人之学,在义理一方面言,不如宋人之精;在考证一方面言,不及汉唐之密”(胡朴安《诗经学》)。多以为“明代《诗经》学”学者不过数位,著作不过数部,而且或真伪不辨,或“无甚精义”,或“多凭臆说”,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山西大学教授刘毓庆先生在北京大学师从褚斌杰先生  相似文献   

3.
凌稚隆<史记评林>汇集了万历四年以前历代历家研究<史记>的成果,仅收录明代的<史记>研究就有60余家.通过系统梳理<史记评林>中明人研究<史记>的相关内容,借以洞悉明代<史记>评点研究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中国古典写实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其诗歌理论也开了一代之先河,《戏为六绝句》系统、全面地体现了杜甫的诗歌理论。本文阐释了杜甫的诗歌理论主张:不贵古贱今,不崇己抑人;去粗取精,大胆借鉴;熔古铸今,自成一家;崇尚写真,注重骨神。《戏为六绝句》实为"诗论之绝句",其论诗之方式、宗旨对后世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5.
至今烩炙人口的《三吏》、《三别》,是伟大爱国诗人杜甫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而又富有审美价值的现实主义文学遗产。对于这份遗产的评论,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一般评论认为,杜甫的诗歌,尤其是关于战争的诗歌,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明人张綖评这六首诗时说:“凡公此等诗,不是专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得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则刺也,此可已而不得已者  相似文献   

6.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一千多年来注家纷纭,莫衷一是。郭绍虞先生的《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一书,比观众说,分类排比,详加按语,集其大成,诸家引用,多以此为准。马茂元先生作《论戏为六绝句》及《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论述了《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相互关系,说它“是一篇杜甫的论诗之纲”。就《戏为六绝句》的主题和结构加以推敲,自认为诸说皆有不当之处,略表已见,就正于诸位先生。  相似文献   

7.
试题总评2011年高考共17套试卷,诗歌鉴赏题考查18首诗词,基本特点是稳中有变。从所选作家作品的时代看,以宋人作品为最,有10首之多。另有唐人3首、明人2首、清人2首,还有1首出自《古诗十九首》。从作品的体裁看,以律诗居多,有8首,另有绝句5首,词3首,古体诗2首。从作品的题材看,比往年大有拓  相似文献   

8.
《全明词》与《全明词补编》是迄今为止搜录明代词作最完备的集子,泽惠学林,功莫善焉。然而,明人文献资料浩如烟海,仍有不少词人佚作有待收罗。今新辑得《全明词》及《全明词补编》未收词人3家、词作75首,以期对明词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滇中地区有许多附会于《西游记》的传说,明代嵩明人兰茂又著有一百回的《续西游记》小说,足见西游故事与云南的缘份.兰茂(1397—1476年),字廷秀,号芷庵,石羊(今蒿明县杨林镇)人,一生隐居不仕.赵藩曾有诗赞之:“杨林曾拜隐君祠,声律犹闻课小儿.借箸纵逢王靖远,麓川今断款关时.”(《仿元遗山论诗绝句论滇诗六十首》)后一联记兵部尚书王骥玻麓川之前,往  相似文献   

10.
对盛唐绝句,后代的评价一向很高。唐末司空图创“韵味说”,对绝句一体颇为重视,说“盖绝句之作本于诣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与李生论诗书》)而最为精要地既括出盛唐绝句艺术特色与优长的莫过明人胡应麟《诗薮》中的几句话:“语半于近体,而意味深长过之;节促于歌行,而咏叹悠永倍  相似文献   

11.
随着学术风气及政治环境的变化,明人四书学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明初期固守朱子之《四书》,以程朱理学为官方正统;明中期,四书学因受到阳明学派的影响而产生新的特色;明晚期的四书学则处在儒佛争辩、朱王对峙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的复杂学术样态中,有明一代,四书学为之学术根柢。但目前学界对明人“四书学”关注仍有不足:关于明代《四书》研究的专著还很少,缺少对明代《四书》的整体把握与梳理;对于四书学的研究多依附于理学、心学,关注较多的是四书学的义理、诠释方面,对于文献整理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对明代“四书学”缺少全面性、系统性的“四书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官谷里唐遗老,总结唐家一代诗”(清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唐末司空图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理论素养,自觉地运用儒、释、道,特别是道家的哲学美学思想作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诗歌理论成就,全面研究了诗歌艺术的基本规律,写下被后人称之为“诗家之总汇,诗道之筌蹄”(清孙联奎《诗品臆说》郑之钟序言)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哲学美学理论。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臆说《诗品》对创作主体修养的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3.
《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文引用了不少古典诗歌,有律诗、绝句和古风。学生对于这些诗歌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理解这些诗歌对于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有裨益。笔者不揣浅陋,试解读之。  相似文献   

14.
以诗论诗是我国诗歌评论的一种传统形式。姚莹的《论诗绝句六十首》是杜甫《戏为六绝句》与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的继承和发展。它对从诗经、汉魏乐府到宋、元、明、清的历代诗歌都有所论述,对各个朝代的主要诗人的创作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也有所评论。姚莹在这六十首论诗绝句,强调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赞扬了一些爱国忧民的优秀  相似文献   

15.
明代性理诗人有其遵循的较为稳定的诗歌传统,大致可分为《诗经》风雅传统、效陶传统、崇杜传统以及理学家诗歌内部承续传统。他们认为《诗经》义理完备,存乎天道,是诗歌创作的经典范式和最高标准;陶渊明的性情和诗风高度契合性理诗人的理学思想,故有道者之诗多效陶;杜诗拘于声律对偶,工夫义理不及《诗经》,但其诗风雅健,且有道学气象,而致性理诗人疑杜与崇杜并存;以邵雍、陈献章为代表的理学名家的诗歌乃合乎天道者之言,明代性理诗人热衷对此鼓吹宗尚,由此形成了因承有序且相对封闭的诗歌审美传统。这四种传统对应了理学与诗歌深度融合的四重理路。以理学为核心,以与理学的关联程度为半径,可以将明代性理诗人的诗歌传统划分为四个圈层,依次是理学家诗歌内部承续传统、风雅传统、效陶传统、崇杜传统,最终聚合为一个兼备诗法、诗评与诗作的“同心圆”。  相似文献   

16.
诗歌的读与赏相辅相依。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在读中赏,在赏中读。重要的是,我们读赏诗歌的什么呢?苏东坡在《书柳子厚〈渔翁〉诗》一文中写道:“诗以奇趣为宗。”“奇趣”二字,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将其解读为:有意味。笔者对此深表赞同。诗歌的读赏,即是要读赏诗歌的意味,  相似文献   

17.
《客座赘语》是明人笔记中一部上乘之作,该书包含了大量的戏曲、民歌史料,著录了许多明代金陵地区作家作品,收录逸诗及作家生平事迹。其文学史料价值为后世明代文学研究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试论清初诗坛的宗唐界宋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并没有带来诗歌的繁荣,而公安、竟陵的“性灵”之说,也没能纠七子之谬。清人要建立自己的诗歌格局,就不得不汲取明人的教训而另辟蹊径。虽然他们也有扬唐抑宋和扬宋抑唐之争,但是门户之见不深,而且与明人有本质的不同。以钱谦益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主张唐宋兼宗,不必自狭道路。主张宗唐宗宋,应该师其心,师其意,而不应该专事词句外貌的模仿乃至剽窃。清代三百年之诗,远胜明人。清初诗人荜路褴缕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宋贤 《考试周刊》2010,(19):23-24
“五言之冠冕”的《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亦是明代复古派对汉魏古诗接受的热点。明人王世贞基于自己的诗学主张,从文本分析和前人评价入手,对《古诗十九首》的法度、审美特性等都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其观点对今人的研究不乏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评介云南史料四种。明人木增辑《云過淡墨》,广泛辑录了天文、岁时历法、物产、医药、历史事件等,多有字音释义。明人陶珽编《说郛续》辑录内容涉及明代政治、经济、边防、物产、少数民族事务等。明人游朴撰《诸夷考》,广泛记涉明代西南少数民族概况及云南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往来。近人钱文选著《游滇纪事》可作为当时游滇尤其昆明地区的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