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略论子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贡是孔门"十哲"之一.在孔子弟子中,他最有经济头脑,通过经商致富;但他从不见利忘义,经商讲究诚信.他是折冲樽俎的政治家.<史记>称赞他:"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还是敏而好学的读书人,一生勤奋读书,从不懈怠.在孔子弟子中,他是影响较大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晏子使楚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译文】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  相似文献   

3.
晏子使楚     
[原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为士矣。”  相似文献   

4.
荐贤贤于贤     
【原文】子贡①问大臣②子曰齐有鲍叔③郑有子皮④子贡曰否齐有管仲郑有东里⑤子产⑥扎子曰然我闻鲍叔之⑦荐管仲也子皮之荐子产也未闻⑧管仲子产有所荐⑨也子贡曰然则⑩荐货贤于贤曰知贤知也推货仁(11)也引贤义也有此三者又何加(12)焉【注解】①子贡:春秋时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孔子弟子。②大臣:这里指名臣贤相。③鲍叔: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交友。公子纠死,荐管仲于齐桓公,以为相。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着鲍子。”④子皮:春秋  相似文献   

5.
论“恕”     
①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6.
节选文段齐伐鲁,索谗鼎①,鲁以其雁②往。齐人曰:“雁也。”鲁人曰:“真也。”齐③曰:“使乐正子春④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  相似文献   

7.
孔子马逸孔子行道而息①,马逸②,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③。子贡请往说之④,毕辞⑤,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⑥,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  相似文献   

8.
张汉红 《课外阅读》2011,(3):195-195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将“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一条准则。  相似文献   

9.
使者有节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社会剧变,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学术流派很多,各个领域都专门成家,一家又分为数派。比如七十子后学治经,一经便有几家之学。故以往史学家都用“百家争鸣”一语来概括、形容这一时期学术发展的盛况。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载籍多缺,宿儒寥寥。然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故汉兴,儒学仍承战国末师之业,诸经皆分为数家,各有宗师。《诗》亦然,分为齐、鲁、韩、毛四家。齐人辕固所  相似文献   

11.
赐墙及肩     
这则掌故出自《论语·子张篇》所载子贡的一段议论。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姓端木,名赐,春秋时卫国人。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对朝中的其他官员说:「子贡比他老师仲尼要强些。」子贡从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官员那里听到这话,便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  相似文献   

12.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  相似文献   

13.
孔子在春秋末年开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创举,对后世书院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1 在共同思想基础上自由组合的民间的团体孔子弟子来自鲁(居多教)、卫(如子贡)、吴(如子路)、齐(如公冶长)、陈(如子张)(以上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楚(如子石;郑玄考证其为楚人)、宋(如司马牛;孔安国考证其为宋人)、秦(如子南;郑玄考证其为秦人)、晋(如子期;郑玄考证其为晋人)。从身份  相似文献   

14.
正人教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中第九则内容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第十则的内容为: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两则从内容上看似乎没有教学难点。学生结  相似文献   

15.
《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相似文献   

16.
[场景]课堂上师生通译课文<〈论语〉十则>. [问题]一个学生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译为:"子贡问道:'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的吗?'孔子回答说:'大概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施加给别人.'"  相似文献   

17.
林程炜 《小火炬》2013,(12):22-22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的道理,"班不可一日无师",若老师不在,那必将"天下大乱"。上星期我们班语文老师、数学老师都有事请了假,班级就像倒了一根桩子一样,眼看快塌了!虽说我是班长,但也治不了这"泛滥洪水"。这不,一出出"好戏"上演了!  相似文献   

18.
一、题解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原文并无此题目,标题是后人加上。内容是记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并赞扬曹刿的爱国思想,重视人民力量和卓越的军事才能。长勺战役发生于鲁庄公十年,齐桓公二年。当时,齐为大国,鲁为小国。鲁国一向受齐侵侮。鲁桓公十八年,桓公亲访齐国,因其夫人与齐襄公私通之故,而被齐襄公暗杀。鲁桓公  相似文献   

19.
《史记》"赵之阿东国危"的文字与《战国策》有异。但仅据后者以否定前者,理由并不充分。战国时期较为固定的"东国"称谓主要与楚、齐有关,不涉及赵国。如果将"国"理解为宽泛意义上的土地,则"阿"、"东"二字应当连读。但"阿东"称谓不合地域命名的一般规则,因此,《史记》之"阿"确为"河"之讹。而"国"字对文意影响不大,可不改。  相似文献   

20.
刘向自言整理《战国策》时,只做了编次和“除重复”的工作,所以策士行事、说辞在流传中出现的讹误也保留下来。其讹误之一,是本为这一策士的行事、说辞,却被传为另一策士之名,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主名误”。 今举《战国策》“主名误”一则就教于方家。 《秦策一》“秦惠王谓寒泉子”章曰:“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山东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棲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受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