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凤儒 《考试周刊》2013,(34):171-171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客体",课堂教学遵循"三为主"原则,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训练是主线,这些无不强调着学生的主体地位。由此可见,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人,是拥有最多发言权的课堂的最大受益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导",是通过适宜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和能力传授给学生,在传授中重"导"是好方法。但教师"喧宾夺主"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文章就此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过去的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目的的。教师和学生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这种片面强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倡导学生能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它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的承担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3.
传统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在教学过程中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学生仅是被动地学习,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的限制。本文从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建立新的考核方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方面展开论述,探索高职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多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新的教学主体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的教学主体观念。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在教育技术的环境中自主、自由和高效地学习。教师仍然是教育的主体,但主要职责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构建学习化环境,引导、扶持和促进学生学习。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关系将得到迅速的改革、发展和完善,达到新的相互平衡和协调。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将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某种有效方式传递给学生,并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地感受、欣赏语文的魅力。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引路者。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寻求一种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一个值得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探讨的话题。一、以交流为基础,转变传统的阅读教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当前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每一位教师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释放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英语教师,应适应新的形势,调整自己的思维坐标,尽快完成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向新的、科学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教师中心论”实质是教师单一主体观。这种单一的主体观 ,使学生的发展仅仅成为一种手段而遭到异化。新课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 ,可谓正本清源。理想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主体交往关系。师生主体交往的实现 ,不仅要将教师和学生都视为教育交往活动的主体 ,更应倍加注意师生主体交往意识、交往精神的培植。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感到创建一个拥有良好环境的课堂很不容易。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喜爱争议,活拨好动的天性决定了创建良好课堂环境的困难重重,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的需要和发展为本的观念。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活动中,谁是主体?教师、学生分别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历来坚持“教师中心论”、“教师主体论”,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权威意志。  相似文献   

12.
卢木成 《考试周刊》2012,(42):52-53
作者针对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无法落到实处的现实,提出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还学生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建议:提高四个认识,转变六大观念。  相似文献   

13.
发展性课堂教学是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地、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展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行为一般为:参与、构建、互动、体验、反思等。其外显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学生正常参与学习活动,使其主体行为得以实现,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正确认识课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创新。思考之一: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教师尊重与信任学生,视学生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教学的观念问题,也是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自觉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与创造的指导者;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生的主体、心智发展的主体、创造与创新的主体;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鼓励学生的质疑欲、求异欲、创造欲。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如何实现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高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重点。本文结合当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的教学实际,综合运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等方法 ,欲对高中英语课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作初步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主体在于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然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看有什么样的教育。很显然,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而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关于创新型教师,国内外学者就其认知、人格、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作过许多研究,而这一切都将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那么,创新型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的呢?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  相似文献   

17.
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有目的的“双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这种主客体关系是一种同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学双边矛盾运动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辨证的否定过程。教学效果是“双主体”能动的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素质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的“教育”,也是对教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赵建进 《甘肃教育》2007,(7S):17-17
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这种现象一直很普遍。究其原因,主要还是重教轻学的结果。教师将现成的结论交给学生,重视了“教”,包揽了“学”。其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倍功半。这正是“教师中心论”的表现。这种观点认为: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其主要特点是教育过程完全由教师说了算,学生的一切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学生很少有自主性,比如教师一厢情愿,滔滔不绝地讲授,不许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要求学生腰板挺直、注视黑板,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与教师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是深化新课程的主体力量,而教师的观念则是教师能否成为主体力量的主要因素。就实施新课程而言,教师所需要的观念,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与新课程实施有关的宏观背景的根本认识,即宏观观念层;第二个层面,是对与学校教育中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核心要素包括学校课程、学生、教师自我观、学习观等关键概念的根本理解,即为中观观念层;而第三层面,是对与具体实施新课程有关的学科教学、学生个体等方面的基本看法,即微观观念层。本文重点讨论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所需要的中观观念层。  相似文献   

20.
“能动性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首要特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认识过程的转化,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这种能力不是简单以学生头脑中储存知识的多少为衡量标准,而以兴趣、爱好、思考力、判断力、鉴赏力和表现力为基本要素,最重要的是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