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属于“杂曲歌辞”。它产生的时代,大约是南朝齐梁时期。 《西洲曲》的西洲,究竟在哪里?有几种说法。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北,是诗中男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南,是诗中女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北,是诗中女子的住处,一种认为,西洲在江中,是诗中男女相会、话别的地方。笔者认为最后一种意见正确,可以确切地说,西洲,就是武昌西面长江中的鹦鹉洲。温庭筠《西洲曲》说:“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崔颢《黄鹤楼》诗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相似文献   

2.
《西洲曲》被认为是南朝乐府民歌中在艺术上最为成熟的作品之一,实不为过。然而,对这首诗的解读,虽众说纷纭,但都难以圆通。我认为以往的解读中存在着两个紧密联系的问题值得商榷:一是西洲在何处,一是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  相似文献   

3.
余冠英先生《乐府诗选·西洲曲》中的解释 ,有几处颇令人费解。据考证“忆梅下西洲”的“下”字只能解释为“到”或“去”等 ;“单衫杏子红”中的单衫并非今日所言“衬衫”;“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一句中的“莲”非莲蓬而是莲花 ;关于该诗的段落划分和主题思想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重要的一个方面,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追求过真正的爱情,又有多少人歌颂过纯真的爱情,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民歌作学,都写了大量歌颂爱情的诗篇,南朝民歌《西洲曲》就是一曲爱情的颂歌。它通过一个劳动女子的四季相思,歌颂了她纯洁、贤贞的爱情。题名《西洲曲》,“西洲”很自然地就成为贯穿全诗的中心线索,全诗四次提到“西洲”:开头有“忆梅下西洲”;诗中有  相似文献   

5.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语文教师讲解时大多一语带过,认为与《采莲赋》的引用一样是以“闹”、…  相似文献   

6.
余冠英先生之《乐府诗选·西洲曲》中的释解,颇有几处令人费解。据考证“忆梅下西洲”的“下”字只能解释为“到”或“去”等;“单衫杏子红”中的单衫并非今日所言“衬衫”;“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一句中的“莲”非连蓬而是莲花;关于是曲的段落划分和主题思想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西洲曲》代表着南朝乐府诗的最高成就,但人们对此诗的认识还可进一步商榷。笔者认为,迄今为止,至少还有两点尚待解决:一是诗的作者,年代颇存疑问,二是未见对全诗贯注一气,较为圆满的分析。《西洲曲》是文人拟作的乐府诗而非民歌,诗的署名权应归还江淹,诗产生的年代应是齐代而不是梁代。本文通过对字词、章句、意象的笺释分析,全面阐发这首诗的内蕴情感,认为这首诗是《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词中可望而不可及这一抒情境界的再现,诗的主题,是爱被阻隔的幽怨与惆怅。  相似文献   

8.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浆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有人说南朝文学中有两个“哥德巴赫猜想”,一个是构成“永明体”声律特点的“八病”说,另一个便是本文要讨论的乐府民歌《西洲曲》.  相似文献   

9.
《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历来语文界对其写景抒情、修辞运用等艺术特点探讨很多,也很深入,但对其结尾《西洲曲》的使用探讨甚少。《荷塘月色》在引用完了热闹的《采莲赋》以后又引用了《西洲曲》里有关采莲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人教版语文教学参考所摘用的资料(选自《名作重读》和《朱自清名作欣赏》)认为《荷塘月色》引用《西洲曲》里的句子是以“热”和“动”反衬“冷”和“静”,是“勾起了乡思”。  相似文献   

10.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鬢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相似文献   

11.
《西洲曲》是南朝民歌中的名篇,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一直存在分歧。文章从诗歌文本出发,对人物方位进行探讨,认为诗中女子当居江南,而其所思念的情郎应位于江北西洲,西洲与江南女子居所有相当距离,但并非天水永隔。  相似文献   

12.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相似文献   

13.
《西洲曲》产生的地理环境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六朝建康自然环境的考察,并结合唐人温庭筠等人诗文中对建康风物、掌故和地理环境的记述,《西洲曲》中的"西洲"、"南塘"等地点应该在建康附近,这首杰出的民歌亦应产生于六朝建康地区,描写的是发生在秦淮河畔的爱情故事。从建康的人文地理环境和《西洲曲》的艺术特征分析,《西洲曲》应产生于建康地区的文化氛围之中,它最后完成于齐梁文人之手,属于"吴歌"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5.
李娅 《文学教育(上)》2008,(24):110-110
离别相思主题的诗歌,多幽怨,悲凄,还时而透出美人迟暮的感伤,可以说这相思怎一个“愁”字了得。而《西洲曲》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相思之情,清新明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流露着相思的甜美。  相似文献   

16.
《西洲曲》古往今来为人喜爱与传诵。但其扑朔迷离的意境,使学者们在理解上多有分歧,但更多是针对抒情主体、发生地的研究。然而将不常被学者关注的"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一句中的颜色词与抒情主体联系起来,发掘"杏子红"的意象的新的可能性,可以探讨诗中更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西洲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永恒的极具魅力的美。  相似文献   

18.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相似文献   

19.
南朝乐府民歌,其数量较北朝民歌多,然十之八九都是情歌。所渭“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其中抒情歌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亦为描写男女情爱之作。它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歌辞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20.
《西洲曲》是我国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为了更好地把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国友人,笔者以《西洲曲》为例,就如何将我国古代诗歌翻译成英语进行了探讨.之后,以这首诗为例,进一步探究了古诗翻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对这首诗的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