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子以羌族后裔的身份言说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汶川羌》书写羌族历史,传承羌族文化,关注羌族的心灵史。羊子以个人的方式进入羌民族的心灵,思考现代文明与羌民族生存的关系,思考时代之波与羌民族生命的关系。羌的生存环境、生活画卷与生存状态,羌的心灵与性格,羌的信仰与习俗构成羌的文化世界。由此《汶川羌》成为羌族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2.
甲骨文的"羊"字,有的像一只长着头、角、足、尾的全羊之形,有的则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羊温柔、美善,极易驯养,加之羊肉味道鲜美,作为家畜之一,很早就进入了人类的生活。羊是古代羌族人的图腾,至今仍然可以从羌民族中寻找出关于"羊图腾"的历史记忆。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羌,西戎,牧羊人吐王。"因为羌族善于饲养和驯化羊,才有此"羌"字的产生,这个民族就以"羌"为族  相似文献   

3.
一个对外输血的民族 羌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干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说文·羊部》称之为“西戎牧羊人”。羌族也由此成为我国唯一在甲骨文中有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夏代始祖大禹都是羌人,今天的羌人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4.
羊子的诗歌,是我曾经想看到的一种有价值的文本,对历史,对现实,对个人的一种诗性的超越和抒写。"我"是从历史而来的,也是从灾难的洗礼而来的。一个幸存者,一个因幸存而重新看待世界、了悟人生的人,是作者自己,也是渡尽劫波的羌。这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对羊子长诗《汶川羌》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近100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医药文化遭受了西方医药文化潮涌般地冲击,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受到极大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后,羌族医药文化又遭受了严重的创伤。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羌族这个古老民族所创造的羌医药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充分展示羌族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们更加理解羌人发展史中所蕴涵的丰富内涵和多彩的羌医药文化。当下,国家号召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事业,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进行扶持,对作为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羌族医药文化,我们应如何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羌山采风录》(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年出版)这本书所收集的277首羌族民歌,是万光治先生率领他的科研团队,花费四年多的时间,亲历羌山无数个村落,笔记加机录,一首复一首地搜集、整理而得来的。如果我们知道四川羌族一般生活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高寒山区,其集中聚居区汶川、北川等地又是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灾后道路更  相似文献   

7.
掀开羌族《释比史诗》神秘的面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传承全靠释比,由释比一代代口传心授下来。释比说唱的内容就是一部部羌民族历史发展的史诗。由于误解与偏见,羌族史诗一直未能展示其容貌。笔者通过大量事实来佐证羌族《释比史诗》的客观存在,给羌族《释比史诗》一个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8.
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羌区学校是"活化"羌族文化的重要场所,是羌族"文化自觉"的重要启蒙地。震后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重建美好家园、办出有特色的民族教育。羌区学校保护羌族文化的途径有:搜集整理羌族文化资源、重启羌族语言文字课程、增加羌族文化教育内容、引导学生体验羌族文化的魅力、聘请羌族文化传承人做教师等。  相似文献   

9.
神秘神奇的羌族医药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受制于无文字羌语的限制,只能家传口授,造福一方。汶川大地震后,少数专注而无私的学者,执著地揭开羌族医药的神秘面纱,为羌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出了很多科学全面的思路。笔者认为新时期羌族医药文化的研究还需要更加注重整体性和民族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等方法,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探析《羌族释比图经》中的武术元素,全面解读羌族远古武术文化特征。笔者认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大多以宗教祭祀为载体,活动既体现古羌民族的尚武精神,又展现古羌社会人际交往的和谐意境,其器械使用的独特性和攻防技击性等文化特征。通过本文研究,对丰富我国武术文化内容,弥补羌族武术史料的描述不详,从而展示古羌民族武术文化存在的真实面貌,填补羌族体育文化史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它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2.
近代四川著名羌族诗人董湘琴的《松游小唱》是一本纪行诗集。诗人从都江堰到松潘,足历岷江河谷的松茂茶马古道,描写了岷江河谷的雄奇壮美的自然山水、记录与阐释着悠久而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将《松游小唱》置于今天旅游开发以及汶川5.12地震灾后重建的语境之下,其旅游文献价值非常独特,具有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3.
羌族雕刻是一种独特的羌民族民间美术形式,是羌族综合性文化的承载者。它以本民族美术语言与外来文化对话并且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熟,最终形成自己民族独特的美术作品形象。“5.12”汶川大地震以后,如何继承与发展羌族本民族雕刻文化,既保留它的精华,又能使之发展提高,是我们羌族艺术研究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对羌族雕刻作品的研究与保护,应该从羌族雕刻作品中的宗教思想与外来文化影响入手,从根本上恢复这些民族民间艺术品的原貌。  相似文献   

14.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相似文献   

15.
羌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三千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已经记载羌人的活动情况。经过三千年来历史的发展变化,现今只有四川省岷江上游茂汶、理县、汶川三县尚聚居着八万多羌族人民。对于这部分羌人解放前社会历史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写好羌族史志,同时也对正确理解、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增进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本文以社会结构为中心,谈谈解放前羌族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问题。 解放前的羌族社会属封建社会,所以在社会经济结构方面,封建的生产关系和封建的剥削制度占居主导的地位。这种封建的生产关系,由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改土归流基  相似文献   

16.
萨朗是羌族歌和舞的总称。羌族萨朗是羌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是羌族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华之一。萨朗文化反映了羌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维护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堪称羌民族的母亲文化,具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7.
藏羌彝文化走廊长期耕耘的学者与著述中,新近出版《神圣与秩序——羌族艺术文化通论》是把一部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作者掂出"神圣"、"秩序"为中国羌族文化的词眼,从艺术角度纵论其文化精神核心,备考就中承载的民族、人类文化的特定价值与终极诉求,给以我们从民族文化走廊与整个中华大文化中,一个小语种民族文化的文心表述,对于研究羌文化是一个可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相似文献   

19.
白、黑、红、蓝四色是羌族的代表色,并有其象征意义。通过对羌族民俗中的色彩运用和色彩审美的分析,说明形成羌族代表色的四种颜色,是能够显示羌族文化内涵和典型特征的色彩。羌族代表色既是一种表达羌民族情感的载体,又是一种反映羌民族特征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羌年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汶川大地震后,有的羌族村寨异地重建,面临全新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羌年节将会怎样进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根据村民的口述与参与观察,论文对灾后异地重建的羌族社区原四川省汶川县龙溪乡直台村、现名四川省邛崃市油榨乡直台村2010年羌年节日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希望能借此深化学界对羌年、对羌族传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