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民国时期,广西私盐活动频繁。广西私盐产生的原因包括广西的地理位置特殊、地形结构复杂、商人经济实力不济以及私盐所具备的优势等。从私盐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虽然私盐的泛滥对广西的地方财政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在促使盐法制度的调整和缓解食盐缺乏方面,亦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交往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清代与民国时期,广西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移民社会,境内族群关系复杂,特别是由于人口压力与反动的民族歧视政策的存在,不同族群间时有冲突且交往不多。民族壁垒的形成、封闭的婚姻圈以及不同的祭祀圈发展,反映了清代到民国时期不利于广西社会经济发展的族群交往体系。  相似文献   

3.
从《巴县档案》看清代四川的私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四川是重要的产盐区,其私盐问题十分突出。私盐种类繁多,有场私、商私、官私、枭私、夹私、平民贩私等。私盐盛行的原因在于利益的驱使、特殊的地理条件以及缉私人员的玩忽职守等。同时分析了四川私盐对当时社会及社会各阶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清末开始,云南的私盐活动日益增多,到民国时期更有进一步泛滥的趋势.由于食盐上关国课,下系民食,故私盐的出现对民国时期云南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影响了地方的财政税收,也对原有的盐业生产和销售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积极方面的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认真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清代温州私盐问题较为严重,名目繁多。以私盐经营;等为准划分为商私、一般平民走私、官私、枭私四类。私盐兴盛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政府为禁绝私盐,除制定细致严密的法令外,采取了发帑收盐、保障平民的基本生活、设置关卡、加强缉私机构和缉私队伍建设等具体措施,在当时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禁绝私盐问题。  相似文献   

6.
清代,两淮盐区内私盐泛滥,对社会有着广泛而又非同一般的影响,这一时期的百姓、盐商、官府都与之有着紧密的联系。两淮私盐对于这三大阶层有着双重的影响——客观上给每一阶层中的人既带来了实际上的利益,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广西出版了 5 0 0多种报刊。这些报刊在内容上反映了广西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和人们对国内外大势的认识。在数量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广西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在出版地上由中心城市向其他专区、县辐射 ,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报刊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民国时期广西报刊的宏观考察分析 ,可知民国时期广西报刊业的发展与广西历史发展的线索基本一致 ,从诸多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8.
北洋政府时期,在长芦盐区,因引岸专商制沿袭已久,弊端丛生。官吏、兵弁、商人等利用其制度漏洞,偷漏贩运私盐,使得长芦盐区"体制内私盐"盛行。在芦盐产、运、销的各个环节,均存在私盐。在生产环节,存在"滩私";在储存环节,存在"坨私";在运销环节,存在"邻私"。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广西报刊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广西出版了500多种报刊。这些报刊在内容上反映了广西的历史进程、社会变迁和人们对国内外大势的认识。在数量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广西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在出版地上由中心城市向其他专区、县辐射,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化发展与报刊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对民国时期广西报刊的宏观考察分析,可知民国时期广西报刊业的发展与广西历史发展的线索基本一致,从诸多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社会政治、经济、化的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10.
鄂西北地处于淮盐边缘地带,与川盐产区、潞盐等引地为邻,出现了严重的私盐问题,特别在清代。私盐为了在鄂西北销售开辟了众多的走私孔道,同时表现出自己的特征,并给当地的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政府虽然花了很大气力,却无法解决,其原因是不了解经济规律。这也为解决现在的私盐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盐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湖南属于两淮盐区,毗邻湖北、广东等地,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使清代湖南一省所食不同种类食盐,导致"川私"和"粤私"泛滥。本文的重点将对湖南私盐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合会是一种民间互助合作组织,普遍流行于近代广西农村。民国时期,广西农村的合会种类繁多,其利息也低于高利贷利率。合会作为一种非正规性和临时性的组织,成员多为亲友和乡邻,是小农社会里特有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主要依据土默特左旗档案馆馆藏清代归化城副都统衙门档案及民国档案,并结合相关文献史料,对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首个文庙———土默特文庙的建立、规模,清代及民国时期文庙祭祀的变迁及其特点等进行考查.指出,清代土默特文庙祭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民国时期,文庙祭祀的变迁是在土默特地区社会历史变迁的大环境下产生的.文庙祭祀的变迁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清至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的巨大变革及不断汉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清代改土归流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直至晚清,广西仍有一些小土司存在.弹压委员在广西改土归流过程中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弹压委员的到来为彻底废除土司制度作了准备,是土州县向现代政区转变中的重要一环.晚清的广西基层社会,地方士绅通过地方团练介入地方事务,与土司分权.清末的广西社会出现了基层地方权力结构重组的特征,这为广西乡镇的近代行政变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民国时期乡村自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清代盐政问题的实质是专卖与市场调节之间的矛盾,专卖制度将食盐贸易截然两分为官、私盐市场,但定额化的盐税征收体系难以根据市场状况及时做出调整,造成的结果是专卖制的崩溃与私盐市场的逐渐发育。"私盐"这一标签,成为盐商、士绅等既得利益者攻击商业对手的有力工具,而因时因势变革的地方盐法制度只不过是各市场主体之间博弈平衡后的结果。作为清代川盐外销集散中心的巴县,保存着十分丰富的档案材料,为深入探讨这一地区较长时间内食盐贸易与盐法制度变迁的互动过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鸦片烟毒泛滥是民国时期广西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其毒害之广,为祸之烈,给广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灾难和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对新、旧桂系军阀集团统治广西时期鸦片烟毒肆虐成灾的大致情况及社会危害进行考察,并对烟毒屡禁不绝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传统广西圩镇大多濒河而建。从清代到民国时期,广西圩镇分布格局的变化是:清代以水运线为枢纽,圩镇因水而兴,影响较大的圩镇基本上都建在河流两岸;民国时期,随着公路网的出现,圩镇排布有向陆路交通线转移的趋势。广西近代圩镇主要沿河分布的特点及其变迁对于当代发展流域经济具有启示意义:一要继续建设圩镇,尤其要重视把圩镇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由此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二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和区域间的协调;三要合理开发流域资源,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四要完善流域内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新桂系集团主导的广西省府在整顿、建设广西期间实施了以“行天下事,用天下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人才新政策,其措施和方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人才新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整顿、建设广西的活动取得显著成就,而且有力地促进广西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政局的和谐。分析民国时期广西省府实施人才新政策的原因、特点和作用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有关资料记载,清代两淮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经历了纲盐制、票盐制和循环转运法三个阶段。而食盐运销体制的演变与私盐的盛行是密切相关的,食盐运销体制的不合理性为私盐的泛滥培植了土壤,而私盐的泛滥则加速了食盐运销体制的败坏与演变,并最终促使食盐运销体制随着清政府的日渐衰败而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20.
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研究中一些问题,主要从市场密度、集期、规模和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入手,运用历史地理学的分析方法,依据方志资料进行数量统计,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上,揭示了四川乡村市场合理的密度、市场集期所反映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市场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对应性,以及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乡村市场发展的不同进程,展示了清代民国时期四川乡村市场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