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荔枝的产地、属性及千百年来形成的荔枝文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评述;对荔枝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妃在华清宫食鲜荔枝乃误传,从荔枝所产的地理位置和运送工具、保鲜技术方面考察其所食的荔枝实为荔枝蜜饯或荔枝干。再从历史角度考察玄宗和杨妃游幸温泉均是冬天或孟春,不可能食到鲜荔枝。其所以误传,乃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古人对于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而花不艳?”其实,若我们换一种说法也未尝不可:“牡丹不实,然其花极艳;荔枝不艳,然其果极绝。”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荔枝红色素的吸附分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 :AB -8树脂对荔枝红色素的吸附效果最好。被吸附的荔枝红色素用 80 %乙醇洗脱 ,流速为 1.5BV/min。AB -8树脂非常稳定 ,使用 18次后 ,交换容量仅降低 2 .3 % ,再生后其吸附能力无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5.
荔枝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荔枝采摘后果实易褐变、腐烂,影响了荔枝大规模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因此,掌握荔枝采摘后的生理特性以及探索荔枝贮藏保鲜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概述了荔枝的结构、生理特性、采后褐变的机理及腐烂变质的原因,并分析总结了荔枝果实保鲜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荔枝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从野生品种驯化为人工栽培果树,经历了漫长岁月的发展。荔枝不仅推广到全国气候适合的省份栽种,还被引种移植到国外20多个国家。该文从西汉帝都上林苑荔枝移植地、两汉晋贡地、荔枝进贡道及荔枝移植流播发展史考析,得出结论是:广西苍梧县境内包括梧州市区一带是荔枝发祥地和两汉进贡地。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荔枝冷藏、速冻和真空冻干过程中的有关热物性参数等问题,根据荔枝果肉的成分和已有的数据,用理论及经验方法确定了荔枝果肉的初始冻结温度、密度、比热、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等热物理性质和比焓,给出了荔枝果肉的密度ρ、比热c、导热系数k的分段拟合计算式及其ρ~t,c~t,k~t,h~t,t~xice/xw 0曲线;并由结冰量的公式获得了确定中心冻结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吃荔枝     
正7月4日晴今天,我吃了几个荔枝。荔枝皮红红的,里面的果肉白白的,像宝宝的脸一样,真好吃。在我吃的时候,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关于荔枝的故事。从前,有个叫杨贵妃的美女,她很爱吃荔枝,皇上特别喜欢她,为了让她高兴,不远万里让人给她送荔枝吃,不知道累死了多少人。  相似文献   

9.
荔枝害虫治理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防治荔枝害虫的手段仍是以化学防治为主体的综合防治。过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了荔枝园生态系统的破坏、害虫抗药性增强及再猖獗、果实品质下降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荔枝害虫治理必将面临一场新的革命;即在系统研究荔枝果园昆虫群落的基础上,以无公害生态调控技术为指导,结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遗传防治及必要的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达到害虫持续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之一,自宋代以来,在荔枝的栽培、加工、贸易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相应,福建的荔枝"谱录"在宋代之后的数百年间形成系列著述,其中尤以北宋蔡襄的《荔枝谱》和明代徐的《荔枝谱》最为世人称道。本文力图从蔡襄《荔枝谱》与徐《荔枝谱》的文本出发,考索蔡襄《荔枝谱》对我国荔枝研究的的贡献,以及徐《荔枝谱》对蔡襄《荔枝谱》的继承和发展,进而探讨蔡、徐"二谱"撰写的原因及其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东第二课堂》2005,(10):17-17
这是国内第一部以荔枝为背景,颇具南方特色,反映荔乡欠热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使读者既可以了解荔枝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又可以在感人的故事中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以荔枝品种乌叶和桂味为实验材料,研究荔枝在28℃、4℃、0℃、-15℃短期储藏过程中其果实中过氧化氢酶及V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温冷藏过程中荔枝中Vc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则逐渐上升,温度对二者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荔枝栽培、保鲜与市场开拓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荔枝“产、保、销”三位一体的运作近年有所尝试, 但未能形成商业性规模推广。本文就目前荔枝“产、保、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进行了概括。认为我国尤其是广东荔枝栽培不应再是面积的扩大, 而是如何提高荔枝产量和质量; 荔枝保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果皮褐变, 其致褐机理主要有酶促褐变、果皮失水褐变、花色素苷降解致褐及病菌致褐等, 荔枝果实采收后由于缺乏连续的水分供应, 果皮细胞水分出现净损失,由此引发一系列异常氧化代谢活动, 表明保湿减少果皮水分损失是保持果皮颜色的重要途径, 同时果皮颜色的变化与花色素苷的稳定性关系密切, 当外源pH 值在30 以下时, 花色素呈红色, 因此用酸处理可有效地抑制褐变; 荔枝饲南亚热带特产水果, 在盛夏采收, 其保鲜期及货架寿命短, 由于保鲜技术滞后, 目前快捷运销是保持荔枝果品品质的基本保证, 最有效的方法是空运和冷链运销系统。  相似文献   

14.
荔枝蒂蛀虫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实验观察了荔枝蒂蛀虫的羽化日周期、交配日周期、产卵趋向和交配行为等,结果表明:荔枝蒂蛀虫的羽化高峰期和交配高峰期主要集中在晚上20:00-22:00,其中交配以三日龄为最多,其交配时间可持续20-90min,荔枝果实所散发出来的气味对荔枝蒂蛀虫雌虫的产卵有较强的引诱作用,其结果对何时进行雌蛾性信息素的提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荔枝(Litchi chinensis)是原产我国的特有果树,为无患子科荔枝属植物。荔枝为亚热带常绿乔木,主干粗壮,树型高大,可达20余米,多为圆头形树冠。其叶片为偶数羽状复叶。每一复叶有2~4对小叶。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柄较短,叶面革质、浓绿、有光泽,叶背灰白色,侧脉不明显。花多为雌雄异花,也有两性花。在一个花穗中,雌雄花混生。每个花序有小花20~4000朵,每3朵小花组成1个小穗,簇生在花枝上。花序大多由上年生枝梢顶芽及其以下的腋芽抽出,少数花序由老枝或主干上抽出。果实有小瘤状突起,颜色鲜…  相似文献   

16.
"荔枝道"这一称谓在古代文献中非常罕见,大概晚清吴焘的《川中杂识》中才正式出现,但今天学界所谓的"荔枝道"则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前学界及舆论界虽普遍使用这一称谓,但理解往往有偏差,和史实不符合,故应当谨慎使用。洋州越大巴山而南的道路用"洋巴道"指代更准确。"荔枝道"成为驿道,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专为杨贵妃贡鲜荔而开,它和当时唐国力的强大以及地方行政区划的变有更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没有一种水果,能像荔枝,可以轻易就赢得那么多的赞誉。白居易形容荔枝:“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而苏轼则希望:“日啖荔枝三百颗”。海南著名文人丘浚评价它是“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美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但是荔枝不能长期保鲜,是一日色变,二日香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后就色香味尽去。所以即便是杨贵妃,要想吃新鲜荔枝,也不得不借用驿马飞驰到长安,弄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似文献   

18.
海南荔枝园土壤基本养分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海南省荔 主要产区的荔枝园进行实地调查,采集土样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荔枝园土壤有机质及氮素含量属中等水平,全磷及全钾普遍缺乏,尤其是全磷严重缺乏;(2)大部分荔枝园土壤属酸性(3)荔枝园土壤速效磷钾含量属5、6级水平,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19.
流泪的苦瓜     
泥土是有一点脾气的,这是苦瓜告诉我们的。苦瓜曾经有一个动听的名字:锦荔枝。望文生义,苦瓜的容貌、滋味应该与荔枝相差不远。但天妒红颜,泥土公公在苦瓜地里睡觉的时候做了一个噩梦,就发脾气,让锦荔枝变成了苦瓜。苦瓜流泪了嘞命运的不测。  相似文献   

20.
乐山古荔枝开花与果实外观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乐山古荔枝雌雄花开花特性及果实品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乐山古荔枝雌雄花交替开放的顺序是雄-雌-雄;仅存的3株古荔枝整体雌雄花开放时间比单穗和单株长;雌花在开花后7-10d为落花高峰期。雄花在开花后10-18d,21—25d分别出现两个落花高峰。古荔枝果实属于小果型,近圆型,颜色暗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