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地球一切生命的象征,人类与森林息息相关,森林不仅孕育了人类,而且是保护人类的忠实“卫士”。  相似文献   

2.
李林 《生态文化》2001,(2):63-63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史大约有几百万年,但昆虫却早在3.5亿年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它比鸟类的出现还早1.5亿年。可见,昆虫在地球上生活的历史是多么久远。那么,究竟什么样长相的动物才是昆虫呢?  相似文献   

3.
梦想蓝天,那是对大地的背叛,当人们再度募然回首,所有美丽的风景已不再清晰,成为了人们丝丝作痛的黄沙之梦。 在地球生态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的今天,人类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森林是人类的家园,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地球用了几十亿年的努力,经历了缓慢而艰难的发展过程,终于打造成承载生命的“宇宙之舟”。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广袤的。在这辽阔的疆域内生物的踪迹无处不在。芸芸众生,按其地理环境条件,就形成了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版图。地球是颗美丽的星体,曾经有密被的森林、草原;曾经纵横交错着血脉一般的江河、溪流、湖泊;曾经有众多的飞禽走兽……而今,人类的现代明将这些原始的生态结构撕扯得支离破碎。这期间,人类经历了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漫长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5.
耿涛 《生态文化》2005,(1):59-59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高速发达的现代工业、商业、交通、建筑等行业,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使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舒适的同时,也使周围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近些年,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扩大绿地面积,植树造林,就是保护人类自身。但现实摆在那儿,人口不断增加,居住、生活的需要,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地球不能变大,于是人们开始向空间发展,搞起了立体绿化。  相似文献   

6.
阿碧 《生态文化》2004,(2):50-51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人只是成千上万个物种中的一个,他们却进化得可以发明工具,随意杀戮着其他物种。随着文明的进步,人类的捕猎技巧越来越高超,却使得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相对于深海来说,人类却显得特别的无知。生态学家们认为,正是人类的“无知”挽救了深海生物的性命。  相似文献   

7.
生态与生存     
<正>地球上众多的物种,众多的资源是维系生态平衡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人类对其消费越多,自然资源就会越少,生态环境会变得越差,最终导致生态不断恶化,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生物物种都会受到伤害,人类的生存也将受到严重威胁。面对今日地球的千疮百孔,面对濒临破碎的生态系统,面对人类数量不断膨胀和其他物种的迅速衰败,人类难道不应换位思考,反躬自问千百年  相似文献   

8.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绿色是生命的主色。 在人类跨进21世纪的今天,随着居住环境日趋恶化、地球村苦不堪言。天气日趋变暖,冰山融化,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改善生态环境的最根本之法就是种树种草,增加绿色植被。因此植树造林已成为当今有志之士的共识,植树造林也成为了世界各国政要的目标。“植树节”亦吸引了每一个地球人的眼球。  相似文献   

9.
我们生活的地球,为什么会发生“生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其他星球(小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以及地球自身的变化等等,都会影响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生态问题。这些方面大体上说是人力无法起什么作用的。但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也许是造成当前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去年(2 0 0 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继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提到“生态问题”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对自然界的无量开发,资源的浪费,臭氧层变薄,海洋毒化,人口暴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所有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从化视角反思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 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量开发利用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矿物燃料,另一方面就是长期的大规模砍伐森林、毁林开垦,破坏森林以及自然植被。其中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程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由于大片大片森林的消失,在以下诸方面出现了生态危机:(1)  相似文献   

11.
张力 《生态文化》2002,(1):59-60
在历史长河的进程中,人类执追求的一个最基本、最崇高的目标就是发展。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人类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也遭受了无数次的失败。从以往过失的反思中逐步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保护人类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保护人类惟一的家园——地球,1992年6月,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人类空前一致地达成协议,表示要决心彻底改变现行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传统的发展观念,努力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道德观只承认人的道德主体地位,人类的一切活动的伦理观念基础是“人类中心论”,即认为人类处于自然的中心,是自然万物的主宰者和征服者。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生态干预作用的日益扩大,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和大量生物物种的迅速灭绝。这便引起了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生态关系的伦理思考:人与自然万物究竟应该维持什么样的关系?人是否应该尊重其他生物的生命和存在价值?等等。生态伦理作为一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并进入人类的现实生活。它标志着人类伦理关怀的延伸和人类道德境界的提升,这不仅是人类的幸运,而且也是地球的幸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虎文化     
您知道吗?老虎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河南地区的古中华虎(现代科学家定名为华南虎)是老虎的祖先,与人类同时期出现在阳光雨露滋润着的地球上。  相似文献   

14.
李英 《生态文化》2011,(3):37-37
地球怍为宇宙中的一个星体,已经存在了几十亿年之久。几十亿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与地球相比,人类诞生的历史就非常短暂了。  相似文献   

15.
女娲氏,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人类才得以产生绵延。女娲应该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美女,因为她用黄土造出的人类中,从古到今美女如云,她自己若不美,美女的美从何而来?假如没有女娲这个美女,我们人类还不知道要在黄土中摸索多少年。女娲把我们人类从黄土中分离出来,使这个以土为基本构成的地球从此有了精灵,有了有别于其他星球的生命,这是地球发展史上的奇迹,可以假定没有女  相似文献   

16.
对人类而言,地球迄今仍然是个得天独厚的乐园。过去一万年以来,人类在农业、工业、科技以及文化上所取得的绝大多数成就都发生在一个十分温和的时期。在地球自然系统的调节下,这个时期的地质、气温以及环境都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范围内,没有太大的波动。较之此前的“更新世”和“上新世”,这一万年的“平静”实属难得,因此,学者们将其称为地球的“全新世”。  相似文献   

17.
精神永存     
精神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在远没有金钱之前,人类就开始了精神的求索.人类最终也许将消灭金钱,但毫无疑问的是人类的精神永存. 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出发,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呢?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中国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告诉我们:“这边的感觉很美妙,地球很美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人,尤里·加加林说:“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了地球表面形状。地平线呈现出一片异常美丽的景色,淡蓝色的晕圈环抱着地球……”两年前,也是在这金秋时节,经过几代航天人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奋斗,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飞冲天。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宇宙的浩瀚神秘,牵引着人类前行的脚步,当神舟六号载着我们的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时,电视…  相似文献   

19.
维语“博斯坦”,就是“绿洲”的意思。大漠绿洲,是沙漠中的生命之岛,犹如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芸芸众生的摇篮,大干人类的家园,像母亲怀抱一样温馨,像父亲肩臂一样坚实,让人们像爱戴神明一样久藏心中。大漠绿洲既然让沙漠喷泉,就能让枯树发芽,让石头说话,让那些根本办不到的事情变成现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红霓 《生态文化》2007,(5):58-58
美丽的七色光形成道道彩虹来自宇宙的太阳,地球上万物生长形成的五颜六色,也离不开太阳七彩光线相互交织。面对随手可取的七彩多姿的各种植物与果实,如果不能充分利用最佳配色到健康饮食保健上,实是辜负了大自然给人类生命繁衍的无私馈赐。而偏食偏色恰是不少现代人还没有意识到的一大失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