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工弃市     
元帝后宫既多①,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②,案图召幸之③。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④。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⑤。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⑥。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案其事⑦,画工皆弃市⑧,籍其家资皆巨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和作家个人的原因,马致远的杂剧多取材于古小说,用曲笔来反映社会现实。这里的所谓“小说”是就其广义而言的——泛指神话寓言、笔记小说、传奇话本、宗教故事、民间传说等。 《汉宫秋》是表演“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但与正史所载的昭君和亲不同,它是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和唐人《王昭君变义》的基础上,又吸取其他历史笔记小说和民间传说,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而写成的。《西京杂记》载:“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见。”“匈奴入朝求美人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穷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相似文献   

3.
天帝赐酒     
《阅读与鉴赏》2002,(8):55-55
群神朝于天。帝曰:“觞之。”帝之司觞(掌管酒的人)执简记而簿之,三千秋而簿不成。帝问焉。曰:“皆有舁之舆。”帝曰:“舁亦簿之。”七千秋而簿不成。帝又问焉,乃反于帝曰:“舁之舆又皆有其舁之。”帝默然而息,不果觞。  相似文献   

4.
的卢之死     
《高中生之友》2011,(18):37
初,帝为贼所乘,崩于白帝城。新帝初立,惊闻先帝爱骑的卢已绝食数日。群医无策,乃急召蜀中名士公孙先。公孙先者,乃跃马公孙述之后,自幼习相马之术,晓马语。公孙先始见的卢,见其两颊垂泪,啼声哀婉,因而喝退侍者,以马语问的卢:"素闻君乃千里马,今新帝初立,君亦应振奋余勇,显扬威名,何为此者?"的卢答曰:"吾自幼丧父母,后随孙吴二将军,奈何二将皆战死,加之  相似文献   

5.
“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学术界历有存疑者,究其争论,皆因文献记载各殊而抒己见。正如《淮南子·本经训》说:“昔共工与高辛氏(帝喾)争为帝”一样,《史记》司马贞补《三皇本纪》又换成了祝融。说:“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崩,天柱折,地维绝。”弄清这些问题,对研究中原远古文化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因此,这自然地成了不少文学研究者和历史学者共同关注、潜心求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  相似文献   

7.
据晋代葛洪所著《西京杂记》记载:汉元帝刘奭(音式)的嫔妃非常多。他叫当时有名的画工毛延寿、陈敞、刘白、龚宽等人把她们的形貌逐个地画下来,然后根据图像,挑选中意的召见。嫔妃为了争宠,便纷纷贿赂画工,让画工把自己的相貌画得美一些。当时王昭君(字嫱)不愿意贿赂画工,画工就故意把她的相貌画得不好,并在眼下画了一颗“滴泪痣”,这在古代,是一种不祥的面相,所以,王昭君始终得不到元帝的召见。元帝十六年(公元前33年),匈奴单于呼韩邪派使者到汉朝来联姻,请求汉元帝赐给他一位美人作“阏氏”。元帝答应后,就按照后宫嫔妃的图像进行挑选,最…  相似文献   

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后元二年春……,光为大司马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谦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客,礼下之已甚。光秉政前后二十年。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昭君的故事可以说是古今皆知,《后汉书·南匈奴传》:“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徘徊,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90页下注释 :“禁锢 ,如同软禁。”按“禁锢”是指禁止人做官或参加政治活动 ,非如同今之“软禁”。“软禁”是指“不关进牢狱但是不准自由行动”。二者显然不同。《汉书》有“皆禁锢不得为吏” ,《后汉书》有“乃皆数归乡里 ,禁锢终身” ,都是这个意思“禁锢”非同“软禁”$陕西省长安县第十中学@姚林庆  相似文献   

11.
魏武游侠     
《阅读与鉴赏》2008,(6):53-54
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夹。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动新妇,与绍还出。失道,附枳棘中,绍不能得动。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  相似文献   

12.
明代朝会分为大朝贺、朔望朝和常朝,除非皇帝传旨免朝,否则在京官员必须按时上朝。为了既能保证该朝参者皆入宫上朝,又能防止无朝参资格者借机阑入。明朝建立了两项制度:一是牙牌制度,凡朝参官皆给赐牙牌佩带,无牌者不得入宫;二是门籍制度,各衙门都要按月攒造朝参门籍,交存于长安左、右门守卫官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说:“道子画人物,为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也”在这里,他提出了法度与新意的关系问题。他又说:“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糟枥刍秣,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画以人物为神,花竹禽鱼为妙,宫室器用为巧,山水为胜。而山水以清雄奇富、变态无穷为难。燕公之笔,浑然天成,灿然日新,已离画工之度数,而得诗人之清丽也。”苏轼这里又提出了“画工之度数”和“诗人之清丽”的关系。他认为,要能离开“画工之度数”,寄托清新的诗意,才算达到最高的美学境界。但他同时又反对完全抛弃事物自然之度数。在我看来,他所说的“画工之度  相似文献   

14.
凿浑沌     
南海之帝为僚,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  相似文献   

15.
苏氏昆仲皆为杂记名家,苏轼创作<超然台记>于前,苏辙创作<黄州快哉亭记>于后,苏辙似乎是有意与其兄角力,两篇杂记出于同一机杼.对此,过珙、林云铭、李扶九等评家均注意到其共性特征.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五评日: 全篇止拿定"快哉"二字细发,可与乃兄<超然台记>并传.按"超然"二字出<庄子>,"快哉"二字出<楚辞>,皆有自乐其乐之意."超然"乃子由命名,而子瞻为文,言其无往而不乐;"快哉"乃子瞻命名,而子由为文,言其何适而非快.俱从居官不得意时看出,取义亦无不同也.文中一种雄伟之气,可以笼罩海内,与乃兄并峙千秋.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阅读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 “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于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  相似文献   

17.
(一)戴胄,字玄胤,湘州安阳人.性坚正,干局①明强,善簿最②.大理少卿缺,太宗曰:“大理,人命所系,胄清直,其人哉.”即日命胄.长孙无忌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论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赎.胄曰:“校尉与无忌罪均,臣子于尊极不称误.法著:御汤剂、饮食、舟船,虽误皆死.陛下录无忌功,原之可也.若罚无忌,杀校尉,不可谓刑.”帝曰:“法为天下公,朕安得阿亲戚!”诏复议.德彝固执,帝将可.胄曰:“不然.校尉缘无忌以致罪,法当轻.若皆误,不得独死.”由是与校尉皆免.时选者盛集,有诡资荫冒牒取调③者,  相似文献   

18.
王敦①既下,住船石头②,欲有废明帝③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④所说.温尝为东宫率⑤,后为吾司马⑥,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日:"皇太子作人何似⑦?"温日:"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己,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日:"钩深致远⑧,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相似文献   

19.
朱雀帝是『源氏物语』中的人物。朱雀帝禅位一事,既有被迫性,亦有主动性。朱雀帝笃信御灵信仰。从政治派性来说,他属于皇族一派。外祖父右大臣去世,弘徽殿太后体衰多病,加之自身罹患眼疾,朱雀帝决定退位,将部分政权交给皇族后援人光源氏掌管,一方面遏制藤原氏势力,另一方面籍此安抚桐壶先帝的御灵。然而,从后文中朱雀院处心积虑将三公主嫁入六条院的情节安排中发现,朱雀帝主动禅位的背后藏着更深的无奈,这种无奈来自于对宗教的畏惧。光源氏利用宗教势力推波助澜,使朱雀帝禅位染上被迫色彩。  相似文献   

20.
王敦既下,住船石头,欲有废明帝意。宾客盈坐,敦知帝聪明,欲以不孝废之。每言帝不孝之状,而皆云:“温太真所说。温尝为东宫率,后为吾司马,甚悉之。”须臾,温来,敦便奋其威容,问温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温曰:“小人无以测君子。”敦声色并厉,欲以威力使从已,乃重问温:“太子何以称佳?”温曰;“钩深致远,盖非浅识所测。然以礼侍亲,可称为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