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忠苍 《中国德育》2012,(17):56-57
高尔基曾说:“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2010年10月,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被确定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西部地区爱生学校实验校,在践行“爱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育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洒进学生的心田,爱是学校文化的本色,无爱即无教育。于是,我们以爱为起点,...  相似文献   

2.
今年在北京市“迎 50年大庆做跨世纪先锋”活动中被评为首都楷模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她在自己潜心的教育实践中“以师者的爱去培育学生的爱。”这种“以爱育爱”的教育思想不仅给予了她的学生以师者的关爱。如今已升华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教育理念。一、爱学生情驻童心李烈常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 ,在学校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赏识和支持 ,老师要睁大眼睛找学生的优点 ,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把教师的心血、才智、热情都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教师的爱中 ;孩子们在爱中学会的是爱 ,在尊…  相似文献   

3.
美国客 《今日教育》2012,(12):44-45
最近,一位家长在博客中倾诉,“女儿上学一个月,摧毁了她六年的教育观”,她花六年时间力图把女儿培芥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一个人都是“一独一无二”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等道理,结果孩子进入小学一个疗,家长与孩子的观念就被完全颠覆。从这篇博客中,编者挑出了两个关键词,“规则”与“个性发展”。在学校的教育中。规则的细化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吗?其实未必,在崇尚自由、个性发展的北美学校,对班。级的制度.学生行为的规定划分得更细.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有指导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如厕和如何进行早读的。规定;而这些规则并攀会艋抑学生的创造力,反而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问题的关键是规则该如何定。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奎 《西藏教育》2010,(7):51-52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爱生学校建设的核心理念。随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爱生学校项目在我县的实施和推广,爱生学校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爱生学校值得推广,因为爱生学校是完全从孩子的眼睛看学校和教育,“学校就是为孩子们办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创建学生心目中的爱生学校呢?  相似文献   

6.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延伸,是师爱、社会爱、事业爱的再现。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切身地感觉到:对待学生,不仅做严师,更做慈母和挚友。尽上一颗母亲似的爱心,真心实意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到教师亲切、温暖、贴心,这样学生才会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拥有一颗朋友般的诚心,便能走进学生的心扉,“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老师与学生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因为孩子们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班级就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最容易亲近的人。  相似文献   

7.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4):F0003-F0003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始建于1963年,学校有教学班28个,学生近2000人,教职工80多名。学校以实施爱的教育和“培养胸怀大爱的人”为育人理念,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和童年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8.
师爱的底线     
底线之一:师爱不能忽视必要的规则意识教育需要一定的规则,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序的规则,只有所有的人按照规则去行事,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但是这种良好的规则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训练的过程中习得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评价社会、评价自我,遇事容易冲动,对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博大的爱,也同样需要告诉学生必要的规则,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但是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人总是在自觉不直觉地违反着规则…  相似文献   

9.
孩子是天真的,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烦恼。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感在生成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这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别具特色的“情感教育课”,关注心灵的班级“晴雨表”,体贴入心的情感呵护,让孩子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发展着——  相似文献   

10.
林火生 《上海教育》2015,(Z1):32-33
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了“成人·成事·成才”的办学理念,挖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学生“成人”教育,夯实学生的德养、智体、性情等人格内涵,形成健全的人格。依据与设计:从关注“学得”转向更加关注“习得”教育的本原是促进人的最大可能的发展,要关注、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灵性,让他们具备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绿色指标”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过程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习得过程,充分关注并发掘学生的语言潜能,引导学生不断地探求、体验、感受、认识新知,积淀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  相似文献   

11.
做好一名教师 ,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格调高远 ,富有爱心。孔子所说的“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其实质是对学生充满爱心 ,孜孜不倦地教诲学生 ;孟子说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乐事 ,其爱生之情溢于言表 ;陶行知说 :“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 :“教育的一切出发点是爱” ;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董事长高震东先生说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 ,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今中外的这些教育家都认为 ,教师最核心的道德就是爱学生。真正的好教师一见到学生 ,就由衷地高兴 ,一想到学生 ,责任感就自然升腾。…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国主流教育转向关注人的意义,而不是关注人生起跑线的竞争之时,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以下简称“北二分”)张胜辉校长几年前就倡导“关注人的成长,让每个人都能舒展生命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因为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设置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应关注学生心灵转向爱、善和智慧,  相似文献   

13.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14.
<正> 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品格的塑造工程,应该象斯大林说的那样:“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象园丁载培心爱的花朵那样”。难怪人们把老师比作“园丁”,把班主任称作“班妈妈”。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班主任  相似文献   

15.
教育需要爱     
吴维斌 《教师》2012,(9):19-19
前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是啊,没有爱哪来的教育?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学生;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理想远大,勤奋学习、追求上进,品德优良、团结友爱,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四好少年”。因此,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宁夏回族自冶区,有一位融学生亲切地称为“雷妈妈”的教师。多年来以一腔浓浓的师情母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新时期园丁之歌,她就是银川唐徕回民中学英语教师雷俊仙。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人需要爱的温暖,就像沙漠之需绿洲、春草之盼甘霖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连接感情的纽带,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交融的催化剂。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是现实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个性多样化和生活多样化决定了教育问题的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潜心研究学生的内心世界,以精湛的教育艺术引领学生,在细微处凸现人文关怀,演绎无私关爱,让真爱伴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孩子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以“爱”去保护学生的兴趣,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学生的能力就会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师爱的底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教书育人》2006,(8):31-33
底线之一:师爱不能忽视必要的规则意识 教育需要一定的规则,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有序的规则,只有所有的人按照规则去行事,才能建设和谐的社会。但是这种良好的规则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训练的过程中习得的。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还不能正确地评价社会、评价自我,遇事容易冲动,对此,教师在关注学生、爱护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博大的爱,也同样需要告诉学生必要的规则,并要求学生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