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构成了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艺术语言是作品最外部的层面,也是传达内容、塑造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透过外在的艺术语言层,进而所感受到的是艺术形象层,它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交融所创作出来的艺术成果;艺术意蕴则指潜藏于作品深层的人生哲理或精神内涵。三个层次各具独立性,却又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根据现象学的理论文学作品是一个复合的分层次的客体。本文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文学作品划分为三个层次:语音语义层、意义形象层、生命意蕴层。这三个层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确定到不确定的纵深结构,在这一结构中意义逐渐地发展为意蕴。三个层次互为联系、缺一不可,保证了文学作品从浅层意义向深层意蕴世界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唐诗语言学批评立足于语言形式的分析,追寻其中深隐的情感意蕴与审美价值。而语言形式包括韵律、用字、造句、意脉、意象等各个方面,这正是语言学批评分析唐诗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杜甫七律《登高》为例,展示了语言学批评的基本思路,并由此探讨了语言学批评在唐诗研究中的基本原则,以及语言学批评与传统诗歌批评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唐诗的解读,一般应从外在形式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具体说来有四点:把握唐诗独特的语言组合形式,体会唐诗的视听美感;分析意境构成,探索情与景的多元存在;掌握唐诗独特的兴寄手法,领会其深层意蕴;结合有关诗话、笔记小说中记载的唐诗掌故,做到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5.
唐诗的解读,一般应从外在形式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具体说来有四点:即把握唐诗独特的语言组合形式,体会唐诗的视听美感;分析意境构成,探索情与景的多元存在;掌握唐诗独特的兴寄手法,领会其深层意蕴;结合有关诗话、笔记小说中记载的唐诗掌故,做到知人论世。  相似文献   

6.
前一讲着重谈了怎样根据音响艺术、造型艺术的特点在音乐与美术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这一讲谈谈如何根椐语言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言艺术指文学作品,它一般包括三个层次:语言层、形象层和意蕴层。文学作品欣赏,其一般过程是经由语言的感知、理解,把握作品的形象,从而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在这过程中领略到作品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意蕴层面指作品所内含的对于社会历史、宇宙人生或审美形象等的独特感悟和理解。由于文学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文学作品的意蕴作为多重意蕴组合而成的系统,一般可以被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历史意蕴层、哲学意蕴层、审美意蕴层。从作品本身来看,其实它们三者之间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是互通的,渗透且转化。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意蕴层由三重层次构成;一是文学审美层,表现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二是政治历史层,反映社会矛盾与政治斗争;三是哲学沉思层,体现佛老哲学。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是一个由词章层、意象层、意蕴层构筑而成的艺术整体.从作者方面看,这三者是水乳交融、不可离析的;而对读者来说.三者则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他只有在读“通”词章、读“懂”意象之后,才能把握作品的意蕴,从而读“完”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写出来的作品还只是白纸上星星点点的黑色符号,是读者将它们构筑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整体.  相似文献   

10.
《成才之路》2014,(16):F0004-F0004
《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唐诗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相似文献   

11.
意境的现代性研究中衍生出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意境的形象性问题,意境与意象的关系,意境的美学性质等等。意境是特种艺术形象,是由语象、意象依某种美学规则建构而成的三维空间形象,是实境和虚境的结合体,并以虚境的存在显示其独特的美学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学作品的形象是一个由低到高、由粗到精多层次呈现序列,在这一序列中,最低级的语象是二维构成物,较高级的意象是三维构成物,最高级的意境是四维构成物。把意象运用到叙事性作品可大大拓展研究的空间,但叙事性学作品也不能忽视对意境的营造,意境应成为叙事性学的最高旨趣。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题材、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了李清照词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细腻率直、形象多含寄托、意境含蓄深远的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14.
当代置身于花鸟画探索的人越来越多,全新的语言样式在中国画坛百花齐放,工笔花鸟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创作观念和语言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文章以花鸟画创作的意境为基点,从意境与意象造型、技法拓展、图式拓广等方面结合当今画坛较活跃的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对花鸟画艺术在当代的转型与重构作了一系列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唐诗英译的最佳翻译模式是中外译者的合作翻译,这一翻译模式解决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但是诗歌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仍是中外译者的最大难题。唐诗具有景物造型的特征,诗歌展现的画面类似于"蒙太奇"效果。文章从唐诗意象的蒙太奇特征入手,通过对意象和意境的深入分析,从诗画同质的角度,并以《望庐山瀑布》为例论证画能成为唐诗中意象、意境翻译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与意境是诗歌创作、欣赏与评论中常遇到的两个美学术语。一般人认为诗歌创作的焦点问题在于意境的创造,对儿童诗来说,创作的焦点却是意象的组合。儿童诗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表达有其特殊性。儿童诗中意象与意境创造的关键是捕捉意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诗学的核心范畴是一个复杂的众说纷纭的问题,但也可以用最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一语道破,即“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或者说,意象与意境,一实一虚,一真一幻,意象是诗意的载体,意境是诗意的空间。由意象和意境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兼及意境的营造、意境在古今中外诗歌中的表现以及意境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本论述了意境的历史发展及其意境的内涵,分析情景相生的不同侧重点,以物象、意象、意境三个概念解释意境的构成,并提出诗歌创作由物象而意象、由意象而意境的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画像石构图疏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主题浪漫,以其泼辣、豪放而自成风格.文章选取构图、艺术语言构成形式和意境这三个要点,通过三块具有代表性的画像石,对其艺术语言进行尝试性阐释;力求能够对其质朴中现新意、寓奇巧于平淡的艺术风格有更深刘的了解,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文本因其语义、意象和意境的不确定性而使其翻译产生了特殊性和复杂性。关联理论认为,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将译文和原文关联起来进行相似阐释的过程。在关联理论视角下对诗歌文本进行阐释翻译,对诗歌“原生态”美的保留和意境传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苏轼的代表作《定风波》的三个英译本为例,分析在诗词翻译中基于语言、意象和意境三个要素进行“阐释性相似”关联的必要性,证明关联理论对诗歌翻译指导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