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验发现不同波长光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活的钝化程度不同,我们采用紫外、荧光及圆二色(CD)等方法对光还原导致酶活变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80 nm单色光照射HRP溶液60 min后,酶活降为72.81%,403 nm单色光照射HRP溶液同样时间后,酶活仅为未光照时的56.34%。紫外光谱证实光照使辣根过氧化物酶中的铁被还原,导致HRP钝化。同步荧光和CD光谱表明光还原后蛋白内色氨酸残基微环境的极性增加,403 nm单色光照射使血红素构象发生改变,光照时间内蛋白未变性。根据以上数据可知,两种单色光诱导HRP还原钝化机理不同:280 nm单色光激活色氨酸丢失电子,血红素中铁得到电子被还原;403 nm单色光则激发卟啉环分子内电子转移致使铁被还原。  相似文献   

2.
铁氧还蛋白在植物光合电子传递、光呼吸、氮代谢的硝酸盐还原、氨同化、生物固氮、硫酸盐还原等植物生理代谢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铁氧还蛋白及其复合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和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拓宽学生知识面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蔡阳 《化学教与学》2013,(7):61-63,95
将手持技术融入"氧化还原反应"的课堂教学。使用溶氧传感器测试钢铁腐蚀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使用电流传感器检测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电流,以及植物光合作用时产生的电流。给学生更直观、清晰、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读2005年《生物学教学》第8期“关于酶的几个问题解析”一文提出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是否需要酶的催化 在韩贻仁主编的《分子细胞生物学》(2002年科学出版社第2版)一书第326页有明确论述:“在原初反应中,最初的电子供体分子为水。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分子在含有Mn的酶催化下,从水分子获得1个电子,水分子的氧以分子形式释放,2个氢原子则以质子形式进入类囊体腔中。”  相似文献   

5.
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任何氧化还原反应都遵循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同学们对氧化剂、还原剂都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感觉分析起来非常容易,但是遇到稍微复杂的反应,比如多重氧化还原的反应,同学们往往把握不了关键,不能正确地分析.若依据守恒规律,不仅整体电子得失守恒,而且局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获得(或吸引)的电子数等于另一种物质失去(或偏离)的电子数,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利用得失电子数守恒来建立等式是快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计算题的基本方法.下面通过几个例题,谈谈电子守恒法在氧化还原反应计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1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两个生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呼吸作用的反应物,另一方面呼吸作用的产物又可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但它们并不是可逆的反应,这是因为它们是在不同的场所进行,由不同的酶来催化;[H]和ATP的来源及去路不同;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  相似文献   

8.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取纳米级复合氧化物。用氢气还原复合氧化物获得了超细铁-硼合金。研究证明,反应前体物粒度越大,合金中α-Fe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9.
氧化还原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由于教材分散叙述并较简略,致使学生在解题时出现各种情况。本文拟就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看法。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共轭关系。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从还原剂获得电子而被还原,还原剂则将电子转移给氧化剂而被氧  相似文献   

10.
一、理顺知识脉络1.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的关系(图1)2简.氧记化为还:升原失反氧应化中还概念原之剂间,降的得区还别原与氧联化系剂.二.掌握几条重要规律1.价、电守恒规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或化合价降低总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高总  相似文献   

11.
<正>一、不重视初高中衔接,学生认知水平脱节很多教师在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初高中学生在知识积累、认知水平、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初中化学从得失氧的角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了简单介绍: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初中对化合价只要求知道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能利用化合价推求化学式。在高一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时就要求学生对化合价能熟练应用,很多学生在化合价的判断上存在困难,根本无法快速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更无法从得失电子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原理是: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的叶绿体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其中,光、二氧化碳和叶绿体色素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产生的糖转化为淀粉能够与碘作用产生蓝色反应,据此即可证明淀粉的存在。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和大量实验证明,此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从选材到用品配备,缺乏优化选择,因而造成拖堂、程序复杂难以操作、实验结果模糊不清等后果,据此,我们对实验做了必要的改进。一、盆栽小油菜是理想的实验材料光合作用必要条件实验采用的传统实验…  相似文献   

13.
<正>1.归纳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奠定解题基础(1)明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含义及特征。所谓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是指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反应的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其特征主要在于:氧化剂被还原,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剂被氧化,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我们可以采用类似于下述的简单顺口溜来进行记忆:"降得还、氧化剂、还原产物,升失氧、还原剂、氧化产物",这样将大大提升我们的记忆效果。(2)氧化还原反应中满足"对立统一"基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中生物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很难直观记忆,口诀记忆简明扼要、朗朗上口,又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整合了"光合作用""植物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三个方面的歌诀,希望与同学们共勉。光合作用歌诀光合作用两反应,光暗交替同进行,光暗各分两步走,光为暗还供氢能,色素吸光两用途,解水释氧暗供氢,  相似文献   

15.
制备出了碳纳米管负载单(双)核硝基铁酞菁,采用电化学手段研究了碳纳米管与金属酞菁的最佳配比,最佳热处理温度以及它们催化氧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单核硝基铁酞菁而言,其与碳纳米管的最佳比例为2:3,而双核硝基铁酞菁与碳纳米管的最佳比例为1:4:样品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500℃,催化剂催化氧还原反应的电极过程均受表面吸附所控制。  相似文献   

16.
(二)光反应系统——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光合作用是否只有一个光系统进行着一种光反应?早在四十年代就发现,在长波光中(大于680毫微米的红光),虽然叶绿素a大量吸收光能,但光合作用效率很低,这种在长波红光下,光合作用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为红降现象。但是,如果在这种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一些波长略短的红光(小于680毫微米),就使光合效率大增,比单独使用以上两种波长光的效率之和都高,这种现象称为双光增益效应。光合作用中的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如图6所示。红降现象和双光增益效应表明,光合作用至少包括  相似文献   

17.
血红素蛋白质在甲基纤维素膜中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甲基纤维素(MC)水凝胶将肌红蛋白(Mb)、血红蛋白(Hb)、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过氧化氢酶(Cat)四种血红素蛋白质固定在裂解石墨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血红素蛋白质-MC膜修饰电极,在MC膜中,Mb、Hb、HRP和Cat直接与电极之间传递电子,四种血红素蛋白质的式电势都随溶液pH的增加而负移且呈线性关系,表明电子传递过程伴随着质子转移,这种氧化还原玻尔效应反应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案情在《氧化还原反应》一节的教学中,笔者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即通过复习初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例,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然后让学生发现这些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指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并指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再通过元素化合价变化,导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继而从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讲解  相似文献   

19.
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贯穿整个高中学习阶段和教材的始终,它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基本理论知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学好本部分知识,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一、认清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有物质得失氧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分析,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电子在长直载流导线磁场中的运动和相对论性电子产生辐射的一般规律,计算并分析了电子在这种磁场中运动所产生的自发辐射强度分布,最后的结果中包含一个重要因子sin2η,正是它把自由电子的自发辐射与受激辐射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