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李游 《传媒》2010,(10):68-69
网络政治参与是互联网影响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了诸多重大公共决策.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人们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网络政治参与已逐渐趋于常态化.网络正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载体和工具.  相似文献   

2.
兰菲  段闪  金林 《新闻世界》2013,(3):70-71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社交媒体的活跃,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到媒介内容的生产过程中,同时,一些社会问题也由网络民意引发。鉴于网络民意的巨大影响力,研究网民互动心理和活跃度,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和公共决策的执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河马论坛作为河北省最大网络媒体——河北新闻网的互动社区,在提供研究数据和帖文内容的遴选上,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对河马论坛用户的研究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河北省网民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在民意得到充分表达的同时,人们也看到了网络舆论监督的一些负面影响,否定网络监督的声音不绝于耳。其实,网络舆论监督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民有权利采  相似文献   

4.
刘倩倩 《新闻传播》2009,(10):24-24
网络的蓬勃发展,拓宽了民众参与公共事件讨论、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网络民意也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现象入手,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网络民意失实和失衡的原因,进而探讨对网络民意进行纠错与平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躲猫猫"事件是我国目前网络民意表达现状的一个必然结果,并将影响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发展。作为一种公民权利的表达,网络民意表达的合法性已得到确立并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了影响;网络民意表达的参与主体范围继续扩大、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且行为更加理性、影响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等持续快速发展,使网络成为信息聚集地,成为公民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如"郭美美事件""药家鑫事件"引发了数百万网民参与,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说明互联网已经成为展现民意,汇集民意的新通道。网络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之一。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一些地方政府已经相继采取网络实名制等的行政管理形式。然而,由于网络的交互性与匿名性等特性,又增加了行政管制的难度。  相似文献   

7.
李晓云 《新闻界》2014,(2):41-44
网络群体性事件正在成为公共性问题讨论与解决的互动平台,本文探讨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内涵,并指出其公共性主要体现在:批判的氛围和公共议题的趋向。在此基础上,从公共领域的视角剖析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成因,认为网络媒介、各类社会问题和具有批判意识的社会公民都成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建构性力量。由此,在公民精神的宣传与引导、理性公众舆论的培养、政府畅通民意与"官意"的交往中,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公共价值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对于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和政治决策透明度,增强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然,网民参与的非理性和可操纵性,对政治决策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网络政治参与在政治决策中利大于弊。鉴于互联网的巨大优势和干扰作用,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善待、善用、善管互联网,用好用足网络民意这个巨大的"智库",使其更好地为中国政治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与合法性服务。  相似文献   

9.
网络民意使普通民众在一定程度上真正意义地把握了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互联网使"传播权利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得到真正的普及".①春晚上一曲本是网友出于娱乐精神将周杰伦的<本草纲目>和宋祖英的<辣妹子>这两首歌结合起来的一首网友自创歌曲<本草纲目MIX辣妹子>,将网络草根的影响力逐渐凸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值得探讨与深究.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网络民意传播与主流媒体的牵手合作给我们带来欣喜之余,也仍旧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规范和解决,但只要我们处置得当,民众参与民意表达的渠道得到拓宽,参与热情得到激发,草根们也能为社会发挥出积极有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政治生活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就是网络民意的勃兴。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各具特色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公民的参与能力,加速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当前,网络民意方兴未艾,对建设公民社会既有推动作用也有不利影响,而公民社会的推进反过来也对网络民意进行了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1.
梁锋 《新闻前哨》2012,(4):13-21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民意表达成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本文结合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出现的困境认为,发端于西方的用以维护公民个人权益以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公民社会理论存在困境,需要理论重构。在对公民社会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尤其重点考察当代思想家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相关论述,以及对互联网时代民意表达现实关照的基础上,本文对新闻传播学视野下的公民社会理论重构作出自己的思考,为转型期民意表达合法性与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公共治理理念为基础,结合公共治理在网络化时代的转型,指出网络媒体在公共治理中的政治考量,主要表现在网络媒体的公共价值目标取向、网络媒体技术引发公共治理的数字化革命以及网络媒体对公民政治选择的影响力,并由此探讨公共治理创新中推进公民网络参与的路径,提出主要的策略建议即培育成熟的网络参与主体、建立防止网络参与"数字鸿沟"的机制、加强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3.
冯敏 《声屏世界》2009,(4):13-14
公共决策关乎国计民生,非传统媒体为民意表达提供平台,两者交合点是公民的有效参与。信息公开、渠道通畅才能体现民主,决策科学。新闻媒介传播在传播中坚守新闻价值、坚持公众利益不失为一种降低决策风险的做法。编发以下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戴超 《新闻世界》2011,(11):87-8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反映民意舆情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舆情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决策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本文简述了我国舆情工作的发展现状,对加强舆情工作及其处置策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玉品健 《大观周刊》2012,(15):17-17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关切自身利益的一种自然要求,因此公众参与原则是我们在进行公共决策和公共管理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从古希腊关于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的相关制度与论述出发,考察了公众参与的历史正当性,为当今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覆盖面的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公众表达和交流的最重要的平台。网络不仅表达了主流民意,而且也是社会转型多元时代多元表达的平台。网络表达的这两个特点集中反映了公众对社会重大公共事件的参与和各种价值判断、思想动态。 网络言论已日益成为社会民意的寒暑表,这是公众社会主体意识提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易康辉 《大观周刊》2012,(17):56-5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民人数的增加,网络舆论的力量逐渐增强,社会影响力也日益增大,并成为政府了解民意的重要平台和影响政府决策的新兴力量。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通过一定的渠道完成的,认清这些渠道并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网络舆论逐渐成为政府了解民意民情的窗口,对公共决策、传统媒体和社会受众都有重要的影响。十八大后,随着我国政府信息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网络通过其固有的便利性成为社会大众表达民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普通群众的话语权得到了解放和发挥,本文就是对这种基于网络的舆论产生的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民主社会中,公共决策离不开广大民众的参与,虽然体制内配置了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途径,但若没有大众传媒的参与,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也很难成立。基于此,我们从大众传媒与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的实现两个方面,分析得出大众媒介提供了政策系统中各种利益吁求的表达和聚合的公共平台,而这个公共平台落实了公民的表达自由;若没有大众传媒对相关信息的报道与披露,知情权的实现只能说是残缺的、不彻底的。另外,公民有权接近和利用大众传媒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大众传媒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公民信息传递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公共决策与网络舆论良性互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丽莎 《新闻世界》2010,(5):122-123
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重点探讨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舆论,从而促进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本文认为,应从信息利用、价值区分、舆论引导、多方商议以及专业的舆情分析机构这五个角度,加强公共决策和网络舆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