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2.
《周易》是我国文化源头之一,在西汉时期就被尊为六经之首,在我国文化中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在古代,《周易》被用来预测未来、决定国家大事、反映当时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对事物的运动状态有较正确的反映,其基本理论认识对班级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录自黄寿祺先生遗著《中国文学史约》的《序说》。作者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论述以《周易》为首的《六经》与中国文学之间的联系。第二部分录自《中国文学史约》卷之一的《先秦文学史》的开头部分。作者论述了“经”之名义、“经”之本文、《周易》名义、《周易》之时代及作者等问题。作者认为 ,经学包容于广义的“文学”之中 ;先秦文学与经学的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易》是“六经之首”。孔子的学说正是从《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六经”构成了孔子学说的完整系统,我们必须把“六经”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从整体上去理解和把握孔子的学说体系,才有可能描绘出一个立体的孔子形象;在“六经”之中,各经都有其偏重之处,《周易》是其哲学总纲,《礼经》《乐经》《尚书》《春秋》是礼乐刑政的原则表述,《诗经》则是各个方面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5.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借助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双古堆汉墓《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深刻影响着宋玉的创作意识、处世原则及人格修养。一般认为由宋玉开创的云雨意象与伤春、悲秋主题,事实上都可以在《周易》中找到原型与源头。而《周易》的“刚健中正”观念、“阴阳和谐思想、”“遁世无闷理念、”“进德修业操守”、“柔顺和悦人格”,也都深刻地影响了宋玉。过去由于人们没有洞悉《周易》哲学智慧对宋玉的深厚影响,因而对宋玉的为人处世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存在较多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六经”之首,是我国古代含有哲学思想的占卜书,其中保存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孔子更以其绝人之资,晚而喜《易》,读《易》而韦编三绝,对《易经》作了全面、深入的阐发,写出了《易传》。为《易经》的研究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易经》、《易传》合称《周易》。近代学者们研究发现,《周易》与数学、历史学、文学、天文学、物候学、遗传学、中医学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广泛地传播到国际科技知识界,启迪出许多新思想、新技术、新课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李大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也都曾从《周易》中得到过启示。  相似文献   

8.
《周易》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立象以尽意像《周易》这样一部号称中国古代“六经之首”、“十三经之首”的著作,通体充满着中国古人智慧的经典文献,其在美学上的价值和地位又如何呢?首先,《汉书·艺文志》称:《易》曰:宓牺氏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近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种既“通神明之德”,又“类万物之情”的智慧之学,由于达到了人类认知的“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所以又是一部开启了人们审美心灵的百科全书。审美的前提和归宿是人的身心与宇宙万物在精神上的交融,而《周易》以一种具象与抽象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9.
"六经"之首的《周易》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过去对于《周易》的研究多集中于两汉魏晋发展起来的象数、义理两支流。近年来,关于《周易》与中国文学的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本文意在整理关于《周易》与中国文学研究文献和学术成果,对这一研究课题作全面地综述。  相似文献   

10.
《周易》本名《易》,乃儒家“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之首,故又称《易经》。原本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以卦爻辞推断人事的吉凶祸福,记载了上古巫史们世世代代卜筮所积累的经验。相传夏代有《连山》,商代有《归藏》,都是卜筮之书,与《周易》相类似,但其书早亡。汉代时尚存《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后来都散失了。今传者为后人依托,并非原本,不可凭信。至于被儒家奉为经典的《易》,实为周代卜筮之书,故称《周易》。秦皇焚书,不焚卜筮之书,故《周易》得免于秦火之劫,作为可靠的先秦典籍而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1.
汉初<诗>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经典复原"的成功.经师们靠记忆口头传授,一人不能独尽其经,阜阳诗简之所以<稚><颂>阙如,即是证明.<毛诗>则为藏干隐密而得以幸存的<诗经>全本.在经典复原过程中,<诗>学传播呈现出了无序状态.,随着大师的出现,始有了齐、韩、鲁、赵<诗>学传播的区域性特点.政治力量的介入,使<诗>学传播由无序走向有序,逐渐形成了四家<诗>派系.  相似文献   

12.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古文经学大师,革命派营垒中的理论家。他的《左传》学既以精深的学养为根基,因而具有很高的学术“含金量”,同时也折射出了他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文化意蕴。对于20世纪初叶与“疑古”相对立的史学流派的形成,尤其对于钱穆的《向歆父子年谱》,刘师培的《左传》学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学是汉代学术的主流,魏晋则玄学盛行,汉代学风和魏晋学风截然不同,自汉武帝表彰六经,独尊儒术后近300年来经学盛行,至东汉末,天下大乱,经学衰微;魏晋时期,则盛谈老庄,这是经学本身和当时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试论《墨子》和《周易》的节俭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和《周易》都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献典籍,包含有十分丰厚的思想内容。《墨子》有“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之论。《周易》蕴涵了丰富的节俭思想,如有“俭德辟难”的训导,还专设了一个《节》卦,很重视节俭。《周易.节》是墨家节俭、节用、节财思想的最早源头,这一点,无论从卦辞,还是爻辞上都可得到说明。中国古代节俭思想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墨子》和《周易》中找到蛛丝马迹,尤其是尚节、尚用、兴利等,在《墨子》、《周易》中皆可见其端绪。  相似文献   

15.
《尚书》与《周易》同为儒家重要经典,历史变动观念都很丰富,同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因而它们具有很大的可比性,极具比较价值。从具体内容看,二者的历史变动思想既有很多相同或相通之处,又有区别。二者都染上了古代中国方能有的思想特色和文化内涵,亦即实用理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6.
《Quest (Human Kinetics)》2012,64(4):479-496
ABSTRACT

Change in education is inevitable. Physical educators are being positioned to effectively manage change and control their own destiny. In order to manage and facilitate positive change, physical educators should clearly embrace and accept physical education as a public health tool, understand the educational change process in schools, and know how to manage change through the strategic utiliza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hysical educators can shape the culture of schools by increasing 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for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while facilitating physical activity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and faculty across the school day. Given that physical education is a subsystem of the larger school system, each physical educator must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hange in schools and how to successfully influence it.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rovide a structure for physical educators to take the helm by influencing positive and systemic change, shaping culture, and advocating for increased physical activity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17.
《史通》一书集中体现了刘知几的史学理念。他关于史学变革原则与方法的阐释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理论的形成与刘知几个人的才识和当时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它是在批评旧史学与讨论史法义例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学术"不离事而言理"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8.
《周易》分为经、传两部分,两者产生的时间不同,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也不一样。文章对《讼卦》进行分析,明确了《周易》产生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剧烈变化所带来的广泛的诉讼行为是《讼卦》进入《周易》的社会基础,并根据"以经观经,以传观传"的原则,证明中国人"贱讼"意识的产生是儒家形成以后的事,在儒家产生之前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9.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这是汉《诗》经学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做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渊源何自,一向众说纷纭、难有定见。通过对齐诗的特征和孟子诗学观的比较会发现,齐诗的这一经学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这也意味着,在汉《诗》经学化过程中,孟子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20.
汉代四家诗在《诗》义阐释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意义,而淡化对《诗》的原始意义的探寻,这是汉《诗》的经学化阐释的重要表现。这一特点又以齐诗为最,齐诗明确把"匡扶邦家"作为诗学传播的主旨,并将《诗》广泛用于劝谏。然而这一经学化特点的源头何在,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齐诗与孟子诗学观的比照发现,齐诗的经学化特征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