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劳动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即劳动,生活即教育。劳动操作在儿童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智慧、情感和高尚的品格。本文就如何培养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锻炼幼儿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等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劳动教育是通过家务劳动树立孩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劳动习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有责任感的社会人的过程。家庭劳动教育关系到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意志和品质,对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其聪明才智及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采用了“金钱激励”法,即给孩子在学习、生活习惯方面定个标准,或者指定一项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则相应地给予金钱上的奖励。这种方法是不是可行?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在部分老师和家长中进行了调查。李静(女,中学教师):现在有很多家长把“金钱激励法”视若神明,自觉不自觉地就采用了这种激励方式。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比如,可以初步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甚至可以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美德。我们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孩子,原来特能花钱,后来他妈妈把零花钱分摊在家务劳动上,根据劳动…  相似文献   

4.
"跟着节气去劳动"课程是依据学校开展的新劳动教育而开发的适合三至六年级使用的劳动教育拓展性课程.其课程内容包括"采来苔藓做盆景""跟着节气种油菜""带着思考种水稻""种棵金橘迎新年"四个项目.课程内容丰富,实施途径行之有效,评价手段多元,极大地优化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同时为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钱海 《教育导刊》2005,(10):61-61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 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除了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亲身体验劳动的收获和快乐.这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这是由国内高校近百位专家成立的历时三年的课题.研究提出教学不能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身体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不能只关注课堂教学而缺乏与社会的联结.心理课堂是通过在玩中发挥孩子的建设性想象力,培养孩子组织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表达能力、亲和力的学科.文章首先分析了不会玩的孩子的特点,接着阐明玩的教育意义及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力量,最后分享如何陪伴孩子玩.希望孩子能在玩中找到成长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获得积极向上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由于各方面的不够重视,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劳动教育仅流于形式地体现在课程表上,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要我做”的错误劳动观念.文中在教学实践中,从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入手,加强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通过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开展系列专题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以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有效实施初中劳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习惯中,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劳动习惯开始。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教师可以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折衣服、叠被子等生活小事。然后,教师可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劳动兴  相似文献   

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指出,提高三种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山西师范大学近年来正是围绕这三种能力,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我们秉承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全方位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突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尤其通过"教育创新实验区"的探索,在强化学生的三种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家庭教育是生命关照的教育,是守候一生的教育,是谁也离不开的教育.现代的家长花很多精力注意孩子的智力培养,而不注重孩子品德、意志、毅力、劳动习惯、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证明,非智力因素多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孩子的诚信、独立、宽容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  相似文献   

11.
劳动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孩子学习压力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劳动的艰辛;另一方面,现代化家用电器使繁重琐碎的家务劳动简单化,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且,一些公益劳动也变成社会化服务,比如打扫公共厕所、清洁街道等。在客观上,这些情况确实减少了培养孩子劳动品质、锻炼孩子劳动技能的机会。如果父母主观上再忽视劳动教育,溺爱有加,那么孩子的劳动素质就会薄弱。很多明白事理的父母和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然而,在具体做法上有不少分歧。前些日子,很多报纸都转载了一…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育,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思维等方面.劳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升劳动思维,从而适应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整个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独生子女队伍不断壮大,众家长过度宠爱儿女,凡事都要过问、承包、代替,使得许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劳动观念淡漠,不爱劳动,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因此,加强劳动教育,认真上好劳动课,在劳动课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在当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学习者的"转识成智",即通过知识学习形成智慧的过程,而是应当更注重对学习者"以智化境"能力的培养,即更加注重培育学习者运用劳动智慧在生产劳动中改造世界的素养.这一素养的培育既需要对劳动教育施行的时空外延进行拓展,也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对独立生活能力及劳动兴趣、习惯、技能的培养很不重视,这对培养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一个人的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必须从小培养。三岁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应从生活自理能力起步,逐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自己吃饭、喝水。有的家长为了省时省事,往往包办代替,喂孩子吃喝,致使孩子不会正确使用汤匙及筷子进餐。孩子六个月时就应培养他自己用一只手扶奶瓶吸奶,当孩子一岁时有“我自己来”的萌  相似文献   

16.
一、劳动教育是什么劳动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以促进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和养成劳动素养为目的,培养中小学生积极健康的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学习基本的劳动知识,掌握生活中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是灵动而有生命力的教育。劳动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为深入推动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园注重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劳动理念,教育引导幼儿崇尚科学,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用实际行动践行劳动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就培养学生而言,家庭教育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而且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还担任着重要的教育角色.良性的家校关系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家访是家校双向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它在改善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促使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冒智凤 《文教资料》2009,(20):109-110
艺术教育既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和审美活动是诱发灵感和顿悟的最有效的方式,艺术教育在培养创造能力方面有着独特而且重要的作用.智能的发展并不完全依赖于天赋,重视艺术的学习,可以很好地促进孩子多种智能的发展,使孩子学会创造应该成为艺术教育永恒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家庭教育是生命关照的教育,是守候一生的教育,是谁也离不开的教育。现代的家长花很多精力注意孩子的智力培养,而不注重孩子品德、意志、毅力、劳动习惯、生活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