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可通约性在库恩的科学哲学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库恩看来,不可通约性也就是范式或理论之间的不可翻译性.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指不同范式之间不存在共同的评价标准,二是指在科学革命的前后,即使使用相同的概念和术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意义也都发生了变化;三是指不同范式的拥护者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立场.  相似文献   

2.
不可通约性强调了价值理性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了从单一的科学理性到多样的价值理性的转变。一方面它强调多种生活方式的价值,是构成文化相对主义的一个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在文化中强调不可通约性也应当是相对的,文化间实现可通约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可能性。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深入对不可通约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范式比较得出:范式"不可通约性"是由于范式中形而上学范式具有"不可通约性";然后溯源至哲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最后本文试图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得出科学革命的进步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质和范式上。  相似文献   

4.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不可通约的问题,由此,其思想被许多学者斥为科学理论非理性的思想。后来,库恩对不可通约性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始终无法解决该问题。为什么不可通约性问题导致科学理论的非理性后果?因为导致科学理论非理性的不可通约问题的根源是范式的整体性和库恩坚持观察渗透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后即引起了激烈的论战。由于库恩的不可通约性论点过分强调理论的不可比性,而采取了否认科学进步的极端观点,波普尔、拉卡托斯、夏皮尔等都指责库恩陷入相对主义和非理性主义范式,并且存在范式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人对《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解读,特别是对不可通约性概念的理解,均不能令库恩满意。当库恩不再谈论范式时,他希望对不可通约性概念更加精细地说明,能够为自己的立场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库恩在后期的主要研究旨趣,是要填补《科学革命的结构》遗漏的哲学环节。但在库恩看来,无论是传统的意义理论还是新的指称因果理论,都不能有效地说明科学革命后同一术语的意义变化。为此,库恩希望借助语言分析,对不可通约性提出新的分类学解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语言转向"。研究通过对库恩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历程的考察指明这一变化的实际可能性,既是其应对批评的内在需要,也是他为挽救科学哲学而作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6.
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是在异质文化传统中所生成的异质文论.其异质性表现在:法国古典主义以唯理主义哲学为基础,表现出对历史题材的偏爱,具有规范化的创作要求;中国复古主义文论以儒家文化为思想基础,表现出对经典的偏爱,没有严格规范的创作要求.在生成条件上的可通约性表现在: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固有复古的文化基因,最高统治者为稳固政权的需要而有意识的倡导与推动.在理论形态上的共同性在于:理论色彩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理论发展呈现出在复古中创新、与反复古同行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布龙菲尔德公式对于广告语言的文化通约性的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曾将传讯思维的过程概括为这样一个典型的公式:S-—s…r——R。广告,作为传讯思维的典型形式,在S--s…r--R的阐释下,广告语言中的文化通约性必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所以本文以广告语言的文化通约性为立足点,分别剖析了三个主要因素对文化通约性在广告语言中的作用:世界观,价值观和民族文化。通过这样的分析,扩大了我们对语言研究的视野,从而真正做到从多角度研究语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互文性与不可通约性在发展历程和内涵意义的对比,揭示了二者作为超越各自学科领域的理论范式,在本源意义上的相似性,即互文性强调文本之间的联系,而不可通约性强调新旧范式间的断裂,不连续性,但它们本身也内在地预设着一种辩证的思考.同时,作为认知范式,二者从不同的层面对逻各斯中心主义提出了挑战.库恩对于亚里士多德经典物理学...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术界较多地关注二语习得的语言负迁移现象,提出需要完整地把握二语习得的本质,对习得者第二语言与母语的语言通约和语言冲突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陈述性知识、基于程序性知识的迁移及其认知策略,旨在促进二语习得的母语正向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不可通约的思想与解释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当代解释学侧重于读者的接受这一观点与不可通约理论有共通之处。解释学否定作者的优先性与费耶阿本德反对专家的独裁是相通的,理解的创造性、文本的差异性,视域的融合与费耶阿本德所讲的不可通约和不可比也是相似的。虽然解释学与不可通约理论讨论问题的视角不同,但问题本身却有共同性。  相似文献   

11.
法治意识在高校治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为使高校治理体系严整化、使高校治理制度构型化、为高校治理手段提供有机保障,但目前其作为高校治理素质基本构成和高校治理能力支撑的作用还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高校法治意识的概念系统相对缺失、高校重大决策的法治主导相对缺失、高校治理过程中法治作为主流相对不足、高校纠纷化解中司法最终性相对单薄。为此,高校法治意识的提升与构造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可以从高校宪法法律至上性认知的形成、高校法律信仰的形成、高校法治运作下意识性的形成、高校法律遵守自觉性的形成等方面切入。高校法治意识的构造具体应沿着下列技术进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法治主导、高校法治机制的上下位贯通、高校内外部关系的法律定性、高校文化体系中法治文化的补足、高校主体权力维护的法治强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与商业秘密保护民法理论相比较的基础上,从法律调整的价值理念、范围方式、违法追究三个方面阐述了商业秘密法律调整的竞争法理论。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以及《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依法行政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公安行政执法的要求更为严格。依法行政中"行政"的关键是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公安行政执法。本文拟从依法行政与"以法行政"这对概念的解释入手,通过对实践中公安工作误区的分析,阐明建立完备的公安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反倾销法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促进自由贸易与公平竞争,亦被某些国家滥用为贸易保护的壁垒。笔认为,欲在二间取得平衡,即应将反倾销法的条细致化,加强其可操作性。于此前提下,笔进而分析了中国现行反倾销法存在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治政府是政府管控社会的一种善治模式。在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法治和法治政府的基本概念,其次应是了解我国经历了从依法治国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政策演变。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了治国理念的与时俱进、行政权力的行使法定等四个方面。在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过程中应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以党的十八大为新起点,力争早日实现我国法治政府基本建成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囿于主权国家各自为政的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环境法发挥作用的机制受到制约:其内容无法全面、真实体现维护人类共同环境利益的理念,其执行也因诸多原因遭遇障碍。"治理"及"全球环境治理"通过扩大参与主体、改变调整手段、增加规则范围等方式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弥补了国际环境法及国际环境保护机制的不足。而国际环境法也应顺应现实需求,适时完善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情境下,中国日渐走上了由政府主导的法制改革道路,于是移植西方文明国家的法律成为优选。但是改革中的问题,却一再提示我们要注重中国国民心理,中国国民特有的心理惯性,正确处理外来法律与民众心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人权宣言》和《大清律例》的差异,说明它们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到的迥然不同的作用。法国的《人权宣言》提倡人权、法治,鼓励商品经济的发展。《大清律例》强调的则是君权至尊,实行人治及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扼杀。  相似文献   

19.
竞争法域外适用有两种引发机制,即传统理论中的"效果原则"和国际私法中的"直接适用的法"理论.这两种机制分别从公法和私法两种不同的角度出发,导致了殊途同归的结果,即使得竟争法有了域外效力.必须明确的是,二者产生的根源和采取的立场的差异,导致了其在本质上存在着天然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20.
“法治”、“德治”是加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保持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两条重要途径,本文着重讨论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由此提出了如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