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后,红军一渡赤水、兵分两路进入川南的古蔺,并向叙永方向推进。1935年2月到达滇东北的扎西,党中央又在扎西(今威信县)所属的水田寨、大河滩、扎西镇江西会馆先后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几次会议统称为“扎西会议”。扎西会议在中共党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所调查的情况和参阅的资料对这三次会议的内容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初步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麦芒简介     
麦芒:原名艾飞,威信县扎西镇人,威信县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退休干部。曾任扎西文学学会会长,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昭通文学研究院研究员。至今在《诗刊》《诗潮》《鸭绿江》《中国诗人》《边疆文学》《诗歌报》《南方日报》《云南日报》等全国各地及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报  相似文献   

3.
扎西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期间于1935年2月在昭通市威信县境内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合称。会议作出的若干重要决策,对中国共产党实现重大转折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有关扎西会议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绩,但由于很多主客观方面的原因,研究工作也显露出后劲不足的态势,陷入了研究瓶颈。回顾25年来学术界对扎西会议研究的成就和不足,有助于积累经验,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4.
1935年12月17日至12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2月23日,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报告,作出《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总任务下,"必须  相似文献   

5.
【背景材料】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农业税正式成为历史。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该文件涉及8  相似文献   

6.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华北,企图并吞全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继续出卖华北。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潮开始在全国出现。 12月下旬,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讨论当前的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如何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以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会议对于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基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人民,这是没有争论的。但是,对于统一战线是否包括剥削阶级,即是否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利用统治营垒中的矛盾,却有严重分歧。经过讨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并由张闻天依据毛泽东的发言精神,起草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以下简称《决议》)。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了这个《决议》。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决议》和《报告》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7.
时至今日,直接记录扎西会议的文字材料还是没有找到,但从长征电文、长征日记、当事人回忆、权威结论等形成的证据链,证明扎西会议的召开,从组织上完成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的更换;在思想上,通过<遵义会议决议>的传达,统一了全党全军的思想,极大地鼓舞了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引下突出重围、战胜敌人的决心和信心.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发展,是党中央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会议,它在中共党史、军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征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于1935年2月在云南威信县境内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合称"扎西会议"。此次会议所作出的若干重要决策,在中共党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检验某一事件重要程度的标准,某种程度上就要看社会各界对它的关注度,以及它是否能进入全国性学术研究的视野。在上个世纪中,对扎西会议的研究和宣传,更多只是局限于昭通或者云南本土学者,而国家级权威党史著作却极少收录,甚至连"扎西"之名都不见经传。进入新世纪以来,这一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它开始大范围地获得全国性的认可。回顾进入新世纪以来出现的这些新动向,有助于积累经验,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9.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在全国推行,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五个年头了。回顾方案制订的经过,总结二十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将会增强我们继续认真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可借此消除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10.
一、时事专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委员会报告、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及其他一些重要决议。会议还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总书记。  相似文献   

11.
A.对十余年来有关遵义会议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和新的进展进行述评,主要是:遵义会议与中共独立自主的开端问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及中共政治路线的转孪问题;遵义会议与红军的军事转折问题;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转折”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早期格局中的地位问题;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的关系问题,其他重要问题。B.对十余年来遵义会议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是一组系列会议,"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预备会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是核心会议,"扎西会议"、"苟坝会议"、"会理会议"可称为"遵义会议"的后续会议。"大遵义会议"期间形成了党的第一代成熟的领导集体,张闻天、王稼祥是领导集体形成初期的重要成员。同时,"大遵义会议"也是一块试金石,林彪政治上的动摇和军事上的短视都暴露无遗。四渡赤水表现出的战略思想是:目标明确、机动灵活、避实就虚、不厌诈讹。"遵义会议"的精神是团结、民主、求是、自主。这也是遵义会议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领导地位究竟确立于何时,目前学术界有遵义会议说、苟坝会议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说、 六届六中全会说、1943年政治局会议说等多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没有充分的依据。历史事实是中共七大最终确 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经过七大,毛泽东在全党、全军无论在组织上,还是实际上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袖。  相似文献   

14.
李维汉作为八七会议的中央委员和会议主持人,组织和参与了《最近农民斗争决议案》《最近职工运动决议案》《党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的起草工作,为八七会议的成功召开和八七会议精神的最终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李维汉的认识在八七会议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并在八七会议文件中得到最终呈现。李维汉被会议选举为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继续发挥革命才能,为中国民族解放事业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5.
黎平会议是长征开始以后中共中央召开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黎平会议精神的内涵是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独立自主、勇于创新;民主团结、顾全大局。黎平会议精神,对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深刻的教益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政会"(中央政治委员会)是国民党政治体制中的一个独特组织.1924-1928年是中政会的初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政会由创立时的仅向孙中山本人负责的政治咨询建议机关发展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的最高政治指导机关,其地位明显上升,职权有所扩大,作用日益突出.中政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由于有共产党人的参加,对于推动和促进革命的深入发展,稳定和巩固北伐战争的成果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革命失败后,中政会则完全蜕变为国民党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中共八大确定了中国现代化和经济改革的方针,通过了把中国变为现代化的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纲领。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可惜,这条路线没能贯彻始终。八大路线是在历史突变的形势下仓促形成的,使全党对这一正确路线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重要因素;最高领导层对八大路线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没有形成共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推动因素;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央对形势产生错误估计,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直接原因;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成员的知识结构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要求不完全相适应,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作为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有着伟大的历史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始终继承遵义会议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认真实践遵义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虽然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但没有在政策上提出具体的方案。土地革命前期,毛泽东将八七会议确定的总方针进行了具体化: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土地改革政策;规定了红军的建军思想和作战原则;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党的思想路线;阐明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毛泽东提出的这些主张,解决了八七会议所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八七会议在理论上做出了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任弼时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自遵义会议初步确立到“七大”最终确立,历时十年。在这一过程中任弼时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他抵制了张国焘控制二方面军的图谋,并最终促使其北上与中央会合,从而加强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在共产国际争取了对毛泽东的支持,对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领导地位的进一步加强和基本确立起了关键作用;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协助毛泽东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毛泽东领导地位的最终确立作出了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