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个性化烙印伴随着国内网络应用市场由以技术、产品为导向到以用户需求应用为导向的全面转变,中国教育产业信息化也经历着需求应用带动技术发展的重大转型:现代高校校园网络要求全方位满足高校所有现实和未来的主流应用,充分实现 “全员使用”、“全网覆盖”和“最丰富的主流应用”。中小学校为代表的普教用户由于区域分布、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以及应用状况的不一致而更关注网络本身与各种应用之间的关联。这种应用趋势的转变不仅为中国网络市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同时也提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个性化应用要求,不论是国外厂商,还…  相似文献   

2.
今天,中国高教信息化建设正处在飞跃的新时期,基于校园网的应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传统高教工作模式也正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数字化变革时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和众多致力于服务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之间的一致共识。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通过高教培养专业网络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建设网络实验室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网络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网络实验室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专业布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专业设置由市场来定,社会需求成为高校开设专业的主要参考依据;IT行业已经从PC、网络步人了以存储为核心的时代,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至少会有20万的网络存储人才缺口;高职院校则可以立足长远,提升人才培养规格,在计算机科学系增设“网络存储”专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个性化教学的发展具备了强大的技术可能性,个性化教学也正以各种方式影响着教育界。个性化教学以研究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为目标,在社会、学习者、学习支持者三个层面都可以产生积极的效果。在分析了个性化教学的内涵的基础上,从学习支持者和学习者关系的角度辨识了个性化教学的类型,提出了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条件。借鉴“PQCDS生产”指导思想,可以有效推进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是所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技术为提供个性化服务给予了技术上支持.本文以学生的学习需求核心阐述了个性化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初步探索了个性化网络课程建设原型.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亟需做好网络元素与学风建设的融合工作,开创一个更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新格局。巧妙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课堂趣味性,将以人为本育人思想贯穿到学风建设全过程,以市场人才需求标准为导向定位学风建设目标,以有效解决现存的各种学风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为适应高校德育教学与时俱进特性的基本要求,创新网络文化语境下新的高校德育教学模式必须走向涵盖学习者全部时空的网络式教学。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建构高校德育网络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对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模块的分析与设计。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全媒体技术依托互联网综合运用大数据、数字算法等技术手段,以精准性、针对性的信息推送模式对大学生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新形态,其教育价值逐渐得到重视和彰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手段智能化发展的新进路。全媒体技术加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技术智能化、内容生活化、客体圈群化的时代特点,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育内容推送精度、加深教育信息传播厚度、增强教育效力影响效度产生重要作用,为适应技术发展、融合需求和时代进步,通过搭建自有教育平台、坚持精品导向、提高师生网络素养,抢占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切实推进全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章阐述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类型和依托的技术,以及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现状。指出高校图书馆应当以个性化信息服务为主要服务模式,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观念,按专业设置专题资源库,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开展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1.
网络环境下的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快捷化、专业化和鲜明的个性化等特征.高校图书馆要通过个性化信息环境营造、信息整合推送以及个性化服务定制等形式创新服务,不断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要建立读者信息档案、加强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丰富虚拟馆藏资源和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以保证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陈静 《海外英语》2014,(5):65-67,69
"生态课堂",从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用生态的眼光审视英语课堂,使英语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对于构建外语生态课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立高职公共英语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约课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网络选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内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方式,实现以应试为导向的基本技能培养向多元化教学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加入WTO之后,商务英语教学日益倍受关注。根据商务英语的教学特点与时代要求,试图从新的角度探讨商务英语网络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模式,该模式设计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定位与设置基础上,以“国际贸易实务(英)”等课程教学为实例,从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课的特色教学与语言习得相结合入手,通过实施个性化课堂设计,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性学习开展特色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在实施商务英语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特点和其应用模式过程中,针对商务英语网络教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利弊,提出了可行的实施方案。它进一步深化并完善了“平台+模块”培养模式的教育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中国高教信息化建设正处在一个新时期,基于校园网的应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中国传统高教工作模式也正进入到一个实质性的数字化变革时代。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抢占未来教育发展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和众多致力于服务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之间的一致共识。与此同时,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我国高校也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通过高教培养专业网络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建设网络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网络人才,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新课题。网络实验室的核心价值,即在于它…  相似文献   

15.
评价个性化网络教学质量的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内容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而个性化网络教学使教师与学生互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形式,也就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以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为次要方式。个性化网络教学,不仅体现对个性化的要求,而且跟随时代的发展,利用网络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诸多缺陷,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教育》2014,(7):31-32
<正>创新来源于对客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中国银联支付学院就是把客户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持续创新做到高效工作,快速呈现。—付伟走进培训2.0时代随着任务导向化、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需求给学习模式带来的新变革,中国银联支付学院敏锐地把握住了2.0时代的新技术在培训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网络学习平台:以银联网络学院为内容载体,以官方微博为品牌营销渠道,以官方微信为互动交流平台。所谓的2.0思维,就是自下到上、草根和非权威。这一培训思路给中国银联支付学院提供了充分交流、互通有无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提升了学员的  相似文献   

17.
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对高校德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知识经济正以不可阻挡的时代步伐向我们走来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正确普及与应用对于改善和加强高校德育教学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建设的前提是每一个文化的建设者都具有网络生存能力,只有在网络中保证自己生存安全,才能发展自己。网络生存能力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必备素养。现行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网络生存能力培养的内容明显不足。以上海大学为例进行实证调查,寻求高校计算机教育对网络生存能力培养的落脚点。提出了计算机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应用教育”,转向以生存为导向的“计算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网络学习笔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学习个性化、终身化的要求,个性化网络学习必将成为远程学习的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并以个性化网络学习认知工具的实现策略为导向,设计并开发一种嵌入式个性化网络学习笔记工具,满足随想随记、笔记分享、数据推送、标签支持、离线学习等学习功能,以期达到网络学习平台中学习个性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文化作为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育人功能。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平台建设为窗口、以内容建设为导向、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阵地建设为保障,促进新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以期实现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目标,全面培育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