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写实小说作为一个小说思潮已经进去,但有关它的话题却远未结束。以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文本《一地鸡毛》为例,探讨了新写实小说的精神特征和叙事特征,重点分析了其题材取向、人物的精神特征及作者叙述人的价值取向以及叙事态度的客观化、叙事结构的“生活流”状态。  相似文献   

2.
李睿  蔡庆 《现代语文》2009,(7):135-136
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城市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冲破斯文小说的传统,带给读者另一种欲望审美体验和近乎超现实的精神启迪。本文针对小说书写的城市和城市边缘人的精神走向进行探讨,以呈现卡波特建构的给心灵以家园的欲望审美叙事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新时期小说叙事视角的转化看当代审美观念的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呈多元趋势的新时期小说中,表现什么样的主题,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写什么?”不再是引导作家努力思考的问题。创作个性的自由舒展,审美特性的构建与张扬,“怎样写”才是他们更为注重的。因此各种叙事技巧与程序的试验,对叙事视角的选择是他们首先重视的方面。无中心、无主流、多元互补、宽容、面向大众,就是这一时期小说所呈现的审美特征,它冲破了僵化的文明模式,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
一、小说教学 “小说是虚构的”.这是小说作者与读者的“默识”.也是小说进入阅读时的特定情形。这种特定情形.决定了作者创作小说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创作追求.决定了读者对待小说的基本态度.也决定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式:读者阅读小说,不仅关心小说写了什么.更关心小说是怎么写的。如果我们把“小说写了什么”称为“故事”的话.那么“小说是怎么写的”则可以称为“叙述”。  相似文献   

5.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6.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7.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8.
鲁迅小说书写人物婚变事件的特性主要表现为杰出性、传统性及创造性。鲁迅小说书写人物婚变事件的杰出性主要表现为,只要书写,即成为中国现代文坛的“绝唱”;其传统性主要表现在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及放重拿轻的低调修辞方面;其创造性则主要表现在创造性地使用白描手法及放重拿轻的低调修辞书写人物婚变事件及其结果的悲剧性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十七年经典小说中,革命叙事话语的夹缝里赫然地镶嵌着情爱叙事。一方面,革命叙事压抑了情爱叙事,情爱叙事打上了政治烙印,呈现出被简化的屈从地位;另一方面,革命叙事借助情爱叙事完成对宏大主题的书写,情爱叙事使人物形象丰满、细腻、真实,使小说结构紧凑、有悬念,也使小说变得生动、耐读、有人情味。情爱叙事在革命话语缝隙中的存在,既来自于作家从现实出发的创作态度,也是对民族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叙事经验的吸收融会,它使十七年经典小说具有超时代的价值,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政治化文本。  相似文献   

10.
八股文和小说的文体差别很大,前者属于议论文体,后者则属叙事文体,但由于明清文人对八股文和八股笔法十分熟悉,部分八股文作者又持有游戏态度,所以,很多八股文题本身就具有一定故事性,诸多原因都为八股文与小说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其中小说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通俗语言均被纳入八股文的写作当中,使得很多八股文章都带有叙事性和故事性,人物形象由此成为文章描摹的重点,所运用的浅切语言也使八股文的整体风格由雅转俗,从而形成具有小说特色的游戏八股文一类,这种现象在清代甚至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似文献   

11.
从对学影响的角度看李贽,其最大无疑是对明末及清代自传体小说的影响。李贽的思想根源于王阳明的“心学”,而直接的近源则是泰州学派。李氏思想精神的核心是反抗传统、肯定人欲、张扬自我与强调个性,以及敢于打破成说、蔑视圣人、求真求实的精神。这种思想和精神展现在李贽的学思想上,就是他的“童心说”。李贽的学观念和学价值观直接启发和推动了明末清初自传体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使得这一历史时期的自传体小说带有特定的思想深度与坦诚的风格,并以此影响、导引了有清一代自传体小说及准自传体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叶兆言是当代一位比较独特的怍家。他小说书写的内容包括“夜泊秦淮”系列、“抗日战争”系列、“文革”时期的农场学校、当下中国的城市乡村系列,无论是表现现实人生,还是书写历史存在,亦或探讨人类本真,他的小说部表现为一种无望且又沉重的苍凉之态:这是因为作家记写的故事多与死亡、失败、背叛、战争联系在一起,故事内涵充溢悲剧性: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具有独特的风格体貌。唐传奇梦幻小说因其叙述者的不同而形成姿彩各异的叙事视角。而梦幻小说之内容、特性也造就了其叙事方式、叙事视角的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叙事视角大体可分为中立式全知视角、第一人称限知视角、第三人称限知视角和越界式视角。  相似文献   

14.
格非是先锋小说作家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作品在突破小说传统叙事模式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在短篇小说《青黄》中,格非娴熟驾驭内聚焦叙事方式,为小说设置了一连串的悬念,并利用读对聚焦人物眼光的高度认同,形成全跌宕起伏的结构。在此基础上,他还运用对情节的“解构”、“错时”、“阐释空缺”等叙事技巧开掘作品深层的主题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的突破,也显示出其作品独特的叙事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话本小说叙事模式从宋元到明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嬗变,其叙事视角、叙事体制、叙事结构、叙事精神和叙事态度等均有变化,这些变化是创作者迎合受众接受期待、重视"看官"内心体验和满足其欣赏趣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对流氓者显性叙事的修辞效果是要体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对新政权权力的膜拜。但透过这种“问题小说”的显性叙事,细究这些人物身上的流氓性,可发现这些人的出现在农村有着广阔的背景,许多农民身上也有与这些人精神相似、相通的流氓性,这造成了对小说显性修辞的反讽、消解,导致赵树理的小说不再单纯、明朗。  相似文献   

17.
小说叙事有多种途径,而以“物”叙事既是一种效果彰著的途径,也是一种耐人寻味的技巧。小说中用以叙事的“物”是那种具有叙事性质的“物”。这种“物”在小说叙事中主要有线索功能、编织故事功能和凝聚矛盾功能。  相似文献   

18.
《吴越春秋》传奇色彩浓郁,具有“小说化”叙事特征。这与谶纬在东汉的兴盛以及赵晔今文经学者的身份有密切关系。在谶纬影响下,《吴越春秋》出现了诸如感生、受命、祥瑞灾异等内容,这些内容继承谶纬之说并加以演绎虚构,神奇浪漫,颇具文学色彩。《吴越春秋》受谶纬影响还表现在:虚构能力的提高,对奇幻之美的追求,对事物的细致描摹。这都使《吴越春秋》充满文学魅力。在谶纬的视野下,对《吴越春秋》“小说化”叙事特征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吴越春秋》自身文学价值,有助于梳理东汉时期文学叙事与历史叙事的“分流”过程,而且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讨谶纬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论述了早期申报馆(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十五年)的小说出版情况。期间申报馆主人和《申报》主笔通过搜书广告、结识文人、重金收购等方式获得小说书稿,又以“繁而不琐,丽而不淫”的标准出版小说作品。申报馆还为所出版的小说书籍在《申报》上刊登广告,使其随着《申报》的销售而广为传播,扩大了小说在读者中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为后来梁启超开展“小说界革命”奠定了一定的读者基础;同时,这些小说在内容、文体、叙事模式方面所显示出来的新变因素也随着小说的销售、传播对近代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申报馆还对当时盛行的小说盗版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抵制,成为近代书局中反击盗版小说的先行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小说书目的编撰具有献学性质,但它同时又是小说学的一部分,与小说作、成书、版本以及类型等等研究息息相关。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以20世纪前期的通俗小说研究为其学术基础,其后80、90年代出现的通俗小说书目和言小说书目也程度不同的吸纳了当时小说研究的成果,同时叉为小说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但是20世纪的小说书目作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将言小说和白话小说融通一体,对于版本录的完备性和精确性,以及小说类型的界定等等,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