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穆旦作为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中的代表人物,为20世纪40年代的诗坛注入了全新的"现代"诗观。文章从西南联大产生的背景出发,在指出穆旦反传统的诗歌实践的基础上,旨在探讨穆旦对新诗现代经验的开掘。  相似文献   

2.
艾青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新诗艺术和世界、社会、国家、民族、人生紧密联系起来,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诗的美学本质。艾青认为诗是真善美的结晶,并对真善美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3.
新诗标准问题属于批评而非创作范畴,其目的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释放诗歌中“异己”与“抗议”的声音与力量。论文从精神旨趣、意象思维、言语多义、韵律和谐等方面区分诗与非诗,再从具有提撕精神的价值、富有“原创性”的品格和提供多元化阐释空间三方面提出好诗标准。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论的立体思维观点来看,整个文艺活动包括:作者创作;作品发表、出版;读者接受、评论等等这几个部分。过去一般只研究作者创作和作品本文,显然是不够的。在新诗受到冷落的当下,王学忠的诗歌却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和诗歌界的欢迎。人们读了他的诗集,感到很好,就情不自禁地给他写信,这些信的内容都是关于新诗创作和感想方面的,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对于了解王学忠诗歌所受到的赞赏和接受情况,都非常有帮助。这就是说,书信也是新诗接受美学的重要参考,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写实主义作为五四初期新诗的一种美学建构,从外部因素看,固然深受从西方引进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的影响,然而,从内部因素看,却是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部分延续.它重客观真实的描摹和抒写,重如实再现的手法,重主体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性体验.这使五四初期新诗自觉或不自觉地徘徊在继承传统与反传统之间,使来自西方的现实主义染上了本民族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对汉语新诗的研究中,不能否认与忽视的一点是,百年来的汉语新涛诗路的发展态势是多元立体而非线性的。在此中,一种由离散主体所创作的诗歌——姑且以“天涯”离散诗歌为名,因跨越地理、历史、文化而获得了异质化的意义呈现。洛夫诗歌作为这种“天涯”离散诗歌的典型经典,充分体现了“天涯”美学从自我否定、另寻天涯、多方返照的哲学意义与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早期新诗观念中注重诗艺的表现和经验的表达,分别体现在闻一多、梁实秋和俞平伯、康白情身上,他们之间的分歧源于不同的诗歌观念系统,从诗艺和经验两个层面对他们展开探讨有益于理解早期新诗观念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闻一多对新诗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三个方面 :主张诗应当富于时代精神和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浓郁诗情 ;主张诗应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张诗应当有艺术形式的规范。着重论述闻一多为建立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而提出的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 ,并联系新诗的历史和现状 ,论述闻一多这一理论主张对新诗创作、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认为新诗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有悖于闻一多关于新诗的理论主张。认为新诗应在继承民族诗歌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发挥民族语文的特点和优长 ,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 ,学习和发展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 ,以实现新诗的格律化 ,创造出新诗形式的艺术规范来  相似文献   

9.
马恩的总的美学观点是,艺术应当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择要而言,它包括真实性、独创性和艺术形式完美。马恩关于历史的观点也包含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的美学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是统一的,不可分的。而我国40多年的文艺研究工作中,曾经在“历史批评”问题上走过两个极端——历史绝对论和历史相对论。二者都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当下新诗标准问题的争论还在持续中,这其中有必然的社会语境和文学背景,也是长期以来关于诗歌标准问题认识上的混乱导致的结果。新诗的标准实际上含括了本体论、文体学和层级水准两个层面,前者是不可撼动的事实判断,后者则是不断变化的价值认定。新诗标准不是一个单纯的美学和技艺问题,牵涉到复杂的文学场域等诸多问题。而在新诗标准的视阈下重新审视1990年代以来诗歌写作的相关问题与评价尺度,会深化关于新诗标准问题的认识并对当下的新诗写作和批评产生建设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前新诗标准建设已成当务之急,一定要重视诗体、想象与意象。新诗标准应该分为“写什么”的标准与“怎么写”的标准两大部分,但是后者远比前者重要。好的新诗应该是艺术地表现平民性情感的语言艺术。新诗应该在内容(写什么)上放开,实现真正的多元,形式(怎么写)上做适度限制,必须重视诗家语和诗体等诗的基本文体特征,重视诗的艺术性。没有好诗人就没有好诗,与其对新诗提出标准不如对新诗诗人提出标准,应该适度提高新诗行业的“准入”难度,新诗诗人应该过语言关、诗的知识关和诗的技巧关,诗人要重视学养、技巧、难度和高度。诗人写作需要重视“想象”和“意象”。  相似文献   

12.
论文提出了关于诗歌内容的七条标准:政治正确、情感健康、普世道德、真实信念、意象鲜明、神秘体验、严肃游戏;关于语言形式的两条标准:语言伦理、形式自觉。任何一首具体的诗歌,都必须同时符合“语言伦理”和“形式自觉”这两条形式标准以及七条内容标准中的至少一条,才有可能是好诗。  相似文献   

13.
“动态诗学”与“现代汉诗”——再谈“新诗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之“现代”的言说,并重新梳理“新”与“动”以及“自由”的正负价值在性之后,有关“如何新才好”亦即“新诗标准问题”的讨论,才不至于再次成为一本说不清还得说的糊涂账。论文依据这一思路,在对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的诗学嬗变的梳理基础上,提出“动态诗学”的理念,进而提交“诗美三层次”、“诗性与非诗”、“汉诗语言的‘守常求变”’及诗歌本质的“四象”原则等诗歌标准观念。  相似文献   

14.
在文革时期的地下诗歌研究中,白洋淀诗群已经成为经典。在白洋淀诗群的相关研究中,还应该注意对那些仍被历史叙述所忽视的诗人进行关注和挖掘。基于此,白洋淀诗群中的几位女性诗人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新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的新诗人,创造了完全解放的新诗体——自由体诗,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创了新的诗风。在新诗的第一个十年,“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中国新诗的第一次大繁荣。  相似文献   

16.
当代诗歌的“标准”问题首先在于对“何为诗”的本体认识上的分歧,无“标准”,自然亦无评价“何为好诗”之“尺度”。新诗其实是一种现代汉语诗歌,我们至少可以从“现代汉诗”这一概念的角度来谈论,现代汉诗的本体是经验、语言和形式三者互动、纠缠和克服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个体经验的深度、现代汉语的自觉和诗歌形式意识等必要的谈论尺度。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中,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大诗潮相互激荡,使新诗在审美形态、诗歌本体、诗情原素、抒情策略和诗语符码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元化发展,与世界诗歌接近,逐步实现现代化,是这一发展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话     
3年前,北京《诗刊》曾组织一整年新诗标准讨论,百余人参加,说明诗歌标准问题,乃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新诗研究”栏目拟从2008年第1期至第6期(12个月),刊发有关诗歌标准的讨论文章。究竟有没有诗歌标准?有没有必要清理与重建诗歌标准?诗歌标准涉及哪些内涵?什么样的标准能获得基本共识?诗歌的审美底线在哪里?诗与非诗、好诗与庸诗的判断依据又在哪里?大标准与小标准、主观标准与客观标准、写作标准与批评标准,诸如此类,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有关诗歌甄选、诗歌经典化等)都是我们所热切期盼的。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期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三种流派的新诗:自由诗派以创造完全解放的新诗体奠定了中国新诗的基础;格律诗派总结新诗运动的经验,对白话诗进行了反思与重构;象征主义诗人作为一支崛起的“异军”,为中国新诗开刨了新的诗风。“三大流派”诗人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20世纪初期中国新诗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