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拦网作为五大基本技术这一,自从创生已经历了三次演变,而其每一次演变也都相应地带动了一些新技术、战术问世。本着重分析了拦网蝗演变同拦网技战术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章探讨了中亚东干族姓氏演变的过程,并考察了这一演变过程折射出的化变迁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对蒙古族婚俗中的定亲习俗进行了探讨,亦对这一习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及演变原因进行了研究,以期对蒙古族婚俗的研究尽绵帛之力。  相似文献   

4.
欧美大学与政府权能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美大学与政府权能关系的演变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走出了一条从大学自主到大学与政府合作的发展之路。探究这一演变历程,对改善当今中国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西厢记》文本演变的角度,介绍了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西厢记”文本的具体内容,总结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不同特点,并提出了这种特点所显示的回归意识。  相似文献   

6.
无党派人士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个重要界别,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详细阐述了无党派人士的界定和称谓的历史演变,并通过这一演变说明了无党派人士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联演变。解体,引起了全世界社会主义者的震惊。痛心和思索。他们痛定思痛;力求从这一重大事变中,得出有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基本教训。于是,一系列相关的论著相继问世,梁耘僮、郭飞主编的《苏联演变导经济改革研究》.即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本。这本书的是基调是:苏联演变、解体,是诸多因素形成的社会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政治是主导,毫无疑问,戈尔巴乔夫等人推行的错误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对苏联的演变、解体起了关键性作用;但是,传统僵滞的经济体制(建议改称为过时僵滞的经济体制,因为传统的经济体制曾经是适时的、…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美国学校德育的嬗变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美国学校德育经历了一个衰落与复兴的曲折历程。本文试图分析这一变化,从这一演变中揭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以期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开展带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中国上古宗教活动的演变这一特殊角度研究“报”字词义,提出了新说。  相似文献   

10.
报纸新闻体的演变过程,伴随着新的传播媒介的不断发明创新。每一次新的媒介的诞生,都给报纸新闻报道体带来一场革命。电报与打字机“共同分享塑新闻体的荣誉”,广播孕育了多样的报道体,电视冲击波带来的是借鉴与创新。从传递简明的电讯到内容丰富的通讯特写,从报道“是什么”到解释“为什么”,演变着的体也不断演变着报道的内容。报纸新闻体的演变过程,生动地诠释着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这一名命题。  相似文献   

11.
章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知行问题的探索和争鸣,透视了中国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深邃思考。阐述了对知行问题的争论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从混沌到科学这样一个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七擒七纵”蛮王孟获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从史书上的文本记录到演义小说的文本描述,其故事的成型和演变却经历了一个从民间到文人士大夫的传播过程。不同时代的不同文本。其传播的特征也不尽相同。而这又与当时的历史环境、文学氛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以胡琴为代表的拉弦乐器的产生及发展似乎是一个历史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美学问题。文章拟从审美观念的层面对这一乐器的形成与演进机制进行考察,以窥探一下胡琴历史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率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化演进历程。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呈现出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化轨迹:从理论介绍到接受信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自觉;通过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战,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通过革命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积极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完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开创者从理论信仰到革命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黄色"的词义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演变方式主要是词义的扩大、转移和感情色彩的变化,演变的动因则主要是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课程与历史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变换,史观也随之改变,史观的改变带动了教科书观点的更新。从历史课程、历史教科书中,我们能感受不同时代变换风云的政治面孔和史观嬗变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说苑》上溯历史故事在先秦古籍中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核心到边缘再到核心的发展过程。第一次转变是从“史”到“文学”的转变,第二次转变是从“文学”到“史”的回归。两次转变的质素不同,其中蕴涵了丰富的信息。刘向采用历史故事著书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说苑》一书中,对历史材料的处理也有多种方式。尽管《说苑》的文体归属至今仍无定论,但它在中国小说文体形成之链上具有重要作用,是小说观念发展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式朝多样化态势的移转,使得文化历史主义传统明显式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历史的比较研究在新的背景与内涵上正逐渐勃兴。在对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发展历程考察后发现。文化历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中经历了从强调文化历史的统一性到差异性、从注重文化历史的背景作用到研究主角的转变的过程。文化历史研究始终在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史上居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作制度的演进及其历史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作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即撂荒制、休闲制、轮种制和集约制.本文简要介绍这四个时期中作物生产的主要特征,同时对引起农作制度演进的主要历史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我国农作制度历史演进的动力来源是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农产品需要的不断增加,而农作制度历史演进的实现和维持则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高.  相似文献   

20.
历史认识中人本思想提升的一个理论结果,是史学家、思想家对于包括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等理论的思考获得深入。古代中国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与历史演进的理论思考,与早熟、发达的国家制度有关,与古代中国特有的史官制度及其文化形态、史学文化传统也有密切的关系。从公元4世纪到16世纪这1000多年观念的发展来看,史家对于社会结构的认识,大致延续了《史记》、《汉书》的传统,体现了大体一致的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即呈天、地、人、政治、经济、刑法、军事、政治制度、选官制度、文化的结构顺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史学家、思想家对于社会结构及其历史演进的理解亦不断深化,尤其是对社会经济及其历史意义的认识更是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