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11月,由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主办、上海音乐学院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音乐美学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开幕.这次研讨会邀请了全国音乐美学方面的诸多专家亲临参加,还有一些在教育第一线的普通音乐教育工作者和正在就读音乐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也积极的参与进来,形成了-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各方面研究人员相互碰撞交流的热烈场面.  相似文献   

2.
杨艺媛 《科教文汇》2009,(27):276-276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乐论>是荀子的一篇关于音乐艺术的美学论文.荀子在篇中以人性和社会效用为基本的出发点,极力强调了音乐艺术对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性,强调时美感享受的追求.同时荀子还在篇中涉及到了其他一些美学问题.这些思想都具有着进步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音乐美学视角出发,针对音乐的情感与理性两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论述.文章旨在通过音乐的效用或者说音乐的体验这一角度来对理性认识音乐与感性体验音乐作出一个大致的区别.作者在文中还从情感与理性的偏向出发,简要提及了音乐史上的流派与音乐美学家,意在对情感与理性的复杂关系提供一个佐证.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在时间中发展的艺术。音乐表演是音乐这一特殊艺术形式中处于特殊位置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个特殊的音乐表演形式,在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当代社会,仅靠加强和完善表演技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科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需要上升到美学的思想高度去指导艺术实践。认识音乐表演中的规律性,首先需要在美学思想的指导下认识音乐的特殊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音乐在美学方面存在很多的差异,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的影响,导致中西方音乐从乐器到曲调再到审美特征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就对中西方音乐美学进行比较,试图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音乐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郑杰 《科教文汇》2012,(11):157-157,159
近代音乐学学术研究发展日益快速,音乐教育学科研究诞生了专门的学术团体,且逐步与现实相结合;音乐史学的研究运用教育传媒的各种方式,展开普及音乐史的多方面工作;音乐美学是一门新学科,目前对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遗产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有待丰富;促进民族之间的音乐交流是近代民族音乐学的主要任务。当今音乐学科的发展正呈现出"高度综合,高度分化"的趋势,各门学科之间交叉发展,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各个方面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以儒、墨、道三家最有影响.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关学现点,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学是一门启发人类的审美思维和创造的分支科学。通过音乐美学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大学生通过音乐美学教育的协调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超越性原则,发展人性的潜能,培养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心理结构,提高人的自我修养,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孙大鹏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后插5-后插6
音乐表演作为展现音乐魅力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多元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内容,而且提升了音乐表演的艺术内涵,是音乐美学中的重要分支。现代音乐表演艺术与美学息息相关,音乐表演美学更加强调音乐表演过程中的艺术表现性,以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享受,从而通过音乐来推动思想与情感的交流互动,传递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内涵。由杨易禾编著、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表演美学》一书,跳脱于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现状,以更加宏观的视角提出我国音乐表演艺术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维度对当代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进行审视并从心理学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推动我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海量信息化资源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音乐课堂特别需要有效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本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际,探索教育信息化资源与小学音乐教学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与有效性,找寻并总结数字化教育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持久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邓军 《中国科技信息》2009,(18):216-216,221
中国的文人素有音乐情结,所以自古以来"文"多与"乐"同行.从最早的<诗经·国风>源自音乐开始,到平仄运用的顶峰律诗绝句,都极力追求着抑扬顿挫之美.近现代兴起的美文,受近代西方美学影响,更是将音乐美(当然,还有绘画、雕塑等多种美学形式)当做文章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出版形式下传统科技期刊的出路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数字化出版带来的观念上和操作上的巨大冲击,传统科技期刊应该怎样找准自已的定位,健康和有序的发展也是摆在每一个出版人面前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在数字化出版的今天,传统出版应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的方式,而数字化出版的发展也应该以传统出版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稽康不仅文学、音乐美学思想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人格魅力更是流芳千古,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他的人格美学思想。一是他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二是他将道家崇尚自然天性的思想发展为注重养生,特别是注重人的主观精神修养的观点贯穿于人生始末。关于稽康的人格和命运,也做了一点自己的补充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4分33秒》带给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全福 《今日科苑》2010,(8):233-233
西方的现当代艺术种类繁多,错综复杂,晦涩难懂。凯奇则更是把非音乐因素介入音乐,以无声之乐的形式来表现音乐,从而达到精神自由的境界,以此来表达艺术即生活,生活即艺术的美学思想。然而,这种美学思想是值得商榷的,无声音乐严重的影响了音乐的发展,甚至改变了艺术的发展轨迹,本文通过对音乐本质的研究,来重新诠释无声音乐。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媒体发展,突破了传播的物质壁垒,降低了传播的边际成本,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制造出真假英分,虚实难辨的奇特世界。这个时代,技术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导了新的审美趣味,在这个强大的数字化革命洪流中,新媒体为我们的美学研究带来了又一次新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奠定了古代社会音乐美学思想及相关文化心理的基础.不仅从审美的角度认识音乐创作、表演、鉴赏等音乐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角度展开论述,使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思想史上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本文以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为代表,进-步阐述儒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旨在为以后的音乐文化发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发展潜力大,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面临着版权、市场秩序等诸多问题,研究多元化、个性化的运营模式有利于促进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介绍数字音乐的发展,探讨数字音乐的差异化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育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领域。在高职院校专业视唱练耳课程中运用数字化教学新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音乐基础课的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环节。数字化音乐环境的不断完善既为高职院校音乐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