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道胜 《大观周刊》2010,(46):204-204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谈记者采访的情感特征及情商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同行、<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在其著作<情绪智力>(1995年)中的著名观点.  相似文献   

3.
于卓明 《大观周刊》2012,(8):214-214,217
以往我们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能否取得成就,主要依靠的是智力水平,即智商越高,越容易取得成功。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不仅仅依靠智商,还取决于情商,甚至情商的影响要超过智商。那么,到底什么是情商呢?  相似文献   

4.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首次将“职业倦怠”(Burnout)作为术语提出使用.20世纪80年代,“职业倦怠”被美国心理学家Mashach等人给予了更综合、全面的阐述.有意思的是,在随后的学术研究中,一直被誉为“无冕之王”的新闻记者出现在职业倦怠易发、高发的名册中.“国外心理学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10级,名列前几位的职业群体分别为矿工、警卫人员、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和新闻记者.”①  相似文献   

5.
童心 《大观周刊》2011,(16):68-68
智商与情商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其专著《情感智力》中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一个人取得成功的诸要素中.智商仅占20%。而情商则占80%。所谓智商即人们常说的智力因素。包括人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等;所谓情商则是指非智力因素,包括人们的兴趣爱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性格理想等。而今的学生家长们大多对孩子的智力开发非常重视.也舍得投入,  相似文献   

6.
樊锐 《全国新书目》2008,(17):90-92
职业倦怠(job burnou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 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所谓职业倦怠是指人们在长期从事某一工作,由于对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却又不得以而为之时,人就会感到厌烦,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和忧郁等情绪,以至于身心疲惫,导  相似文献   

7.
曹茹 《新闻实践》2011,(6):42-44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有效面对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压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综合征,包括情绪衰竭、疏离和职业效能感降低三个方面。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缩写为EX),指从业者过度支出体力与情绪,以至精疲力尽,而且不能放松下来恢复体力与精力。  相似文献   

8.
人生天地间,凡举大业成大事之人,必要有一颗恒心. 恒者,久也.恒心,是一个人实现理想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意志品质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1528个智力超常儿童(平均智商150)追踪研究达40年之久,最后发现并不是所有高智商的人都会取得大的成就.分析原因时,他对其中成就最大的20%和成就最小的20%进行对比,发现意志品...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66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政策法规认知在数字素养与网络健康使用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智力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数字素养与政策法规认知、情绪智力、网络健康使用均呈显著正相关。(2) 政策法规认知显著中介数字素养与网络健康使用的关系。(3)在数字素养→政策法规认知→网络健康使用的中介链条中,情绪智力对其后半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1995年提出了“情商”(EQ)的概念,它是与智力相对应的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其中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认知他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①编辑学是研究作者、编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以及学术交往社会活动规律的学科.编辑在工作中除了要与编辑部的同事接触外,还需要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排版、印刷和发行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行政技术岗位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②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工作不仅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背景和相关的编辑学技能,对其心理、意志、情感、性格和与人交往等非智力因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升编辑在工作中的情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并改善编辑活动中的精神面貌?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EQ情绪智商(亦称情商),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各国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探讨与研究。研究者认为:情绪,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智商(IQ)高的人不一定成功,成功者往往是情绪智商(EQ)高的人;情绪智商高的人,能弥补智商的不足,能提升智商。管理,实质上是一种“人的管理”,通过对人的情绪的调试,人的感情与心理因素的激励,发挥人的智慧与智能,达到最大效益。作为一个单位或某一部门的管理者,必须了解这一重要原理,善于把握员工的情绪。一、试论EQ管理在出版工作中的实际应用谈出版社,首先就要提到编辑。编辑人员,学历高…  相似文献   

12.
简丹 《新闻三昧》2013,(6):73-75
在美国,有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这个实验是: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针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所做的.实验之所以备受重视,不仅因为它可以预测孩子的未来,重要的是它成为情商研究的基石. 有人说,寂寞是考验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试金石.如果你不相信,就来看看"糖果实验".实验表明,那些能忍住诱惑的孩子,成年后在事业上更容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情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玮 《河北科技图苑》2010,23(2):89-91,30
情商是一种准确觉察、评价和表达情绪的能力。情商理论的提出为人们开辟了一条获得事业成功的新途径,也使图书馆人能够摆脱长期以来只讲智商所造成的宿命论心理枷锁。运用心理学和成功学有关理论和知识,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情商现状,论述了情商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运用,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员工培养和修炼情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职业心理学家T.P.菲伦斯(T.P.Ference)于1977年提出的.他认为职业高原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个体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非常小.  相似文献   

15.
有时候,人们在生活中太过理所当然地使用一个隐喻,以至于忘记了它的实际含义和引申义实则有所不同.比如,“平台”这一在互联网时代被广泛使用的隐喻,就存在着严重的误导性.2010年,当我第一次使用“平台”这一术语时,YouTube和Facebook等社交媒体公司刚开始使用这个术语向用户、广告商和投资人描述它们的Web2.0服务.如今,所有的社交媒体公司都已经开始使用这一术语.这些公司所提供的服务也从内容或社交领域拓展到了出行(Uber)、住宿(Airbnb)和劳工(Task Rabbit)等领域.随着服务领域的拓展,“平台”这一术语显得更加自然和贴切.许多批评家在发表与互联网企业相关的观点时,也越来越习惯性地使用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6.
论米德符号互动论及对传播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治·赫尔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1863~1931)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思想史家.  相似文献   

17.
《出版广角》2018,(9):95-95
提要:情商是什么?情商是我们直面现实世界、实现自我的人生利器.人生之路走得很远的人,永远都是那些洞悉了情商秘密的人.本书告诉读者的情商秘密:找准人生利器,这个世界并不总是温柔的,我们总得去发现抵御世界的能力;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厉害,更要知道哪里不厉害;不要做情绪的奴隶,要反复修炼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期望理论与调动图书馆人的积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动图书馆人的积极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内涵.文章探讨了这一理论对激发图书馆人积极性的一些科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克·布朗称:适当地选择衣服,有改善情绪的功效。他们认为,称心的衣着可松驰神经,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但是在情绪不佳时应该注意"四不":1.不穿易皱的麻质衣服。不少专家认为,在情绪欠佳的日子里,不要穿容易皱的麻质衣服。易皱的衣服使人看起来一团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2.不穿硬质衣料衣服。硬质衣料衣服会让你感到僵硬和不快。此时最好是穿质地柔软如针织、棉布等衣料做  相似文献   

20.
从农业社会的视角来看,心理学家基本可以归入“吃饱了撑的”之列.比如,有一种研究,叫做“工作情绪枯竭研究”.研究者还是大名鼎鼎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读了他们的“病症简介”,老高发现了问题:这种病,和传统媒体人很契合呀!心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