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纪实热的兴起,一些纪录片作者盲目追求纪实风格,忽视结构形式,不加选择地纪录生活的自然流程,造成大量主题肤浅.结构混乱的纪录片充斥荧屏。一些纪录片作者在纪实手法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纪录片应该强调客观再现,创作者的本体意识纯属主观,无需考虑;认为重视结构营建.张扬主体意识就违背了纪录片的真实再现原则。  相似文献   

2.
路军 《记者摇篮》2009,(2):45-45,54
中国的纪录片自从摈弃了前苏联所提出的“形象化政论”的定义之后,创作视点越来越多地开始回归本性。“阐明抉择,解释历史和增进人类了解”成为纪录片的历史使命。纪录片的视角开始对准事件中的普通人,注重记录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于是,表达人物内心深处波澜起伏的情感历程,揭示人类生存和发展面对的的现实状态,就成为纪录片创作者心中追求的神圣之地。那么,如何从纪录片的本性出发,不会迷失在诸多观点纷扰的学术探索与复杂的技巧技法之中。  相似文献   

3.
众多的电视节目中 ,作为审视人类自身生活状况和周围环境的纪录片 ,在近一段时间内越来越受到电视制作者和观众的注视。纪录片之所以受到许多观众的欢迎 ,很大程度是因为她的创作特点贴近人们通常的审视观念。一、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纪录片是利用电视手段展示被表现对象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的艺术 ,其展示的人物和事情 ,往往是正在进行时中的自然生活。在电视媒体讲故事越来越注重技巧和包装的今天 ,真实而简单、还原于生活的节目更能贴近人们的心灵 ,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为了真实反映拍摄对象的生活原貌 ,纪录片的作者常常要与被拍…  相似文献   

4.
张永罡 《新闻知识》2012,(10):115-116
纪录片一直是市县基层电视台创作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传统的说教模式,以新的形态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同,也是基层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创作难点。本文以纪录片《走出贫困》为实例,从镜头的表现对象、题材的选择、记者的角色、艺术表现手法和主题的深化五个方面,对生活纪录片的创作进行思考,也许会对一些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创作生活类纪录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徐爱玲 《新闻窗》2011,(3):99-100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一起成长的电视纪录片事业,细细审视其过往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过了摸爬滚打的艰辛历程后,中国电视纪录片显现出了极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同时也暴露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王莉  卫武 《新闻世界》2009,(10):164-165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实践层面阶段性的突破为我国纪录片引入新的创作思路,但理论的匮乏、创作手法的失当、市场观念的缺乏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纪录片创作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分析,以期为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史兴庆 《记者摇篮》2006,(10):18-19
10年前DV进入中国民间.同纪录片独立制作人相结合.从此民间纪录片创作进入了一个DV主导的新时期。 DV纪录片埘纪录片的发展功不可没。当年达到颠峰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由于外界和自身的众多原因.开始走下坡路.但DV纪录片延缓了纪录片整体下滑的势头。  相似文献   

8.
孟坚 《视听纵横》2007,(6):56-58
在我国影视界,文献纪录片的创作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文献纪录片在纪录有关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政治人物、重点社会活动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各地社会经济生活和地方文化建设中,文献纪录片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本文结合地方台纪录片创作的具体实践,对地方文献纪录片创作的理念、地位和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视纪录片人在赋予纪录片追求完美、倾诉理想等崇高含义的同时把纪录片捧上了“神坛”,也为纪录片的创作套上理念的枷锁,从而使得纪录片远离世俗、曲高和寡。其实,纪录片不论如何崇高如何意涵深远.总还要通过电视屏幕进入百姓家庭。放低身段、回归凡尘才是正途,否则“真理”就变成了“歪理”.“歪理”也会成为“真理”。  相似文献   

10.
11.
电影因为它的世俗性与当下性而显得比其他艺术平淡,因为它的包容性与可塑力而显得比其他艺术更具魔力。作为电影的姐妹艺术,纪录片的本体内核也同样如此。如何捕捉更具粗糙感与个性特质的影像,并保证它潜入生存的原态,这是一门多于艺术且少于艺术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一个重要品种,除了具备电视节目应有的新闻性和社会性之外,电视纪录片更以其生动引人的情节、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体验人生的纪实风格而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东方时空·生活空间》的开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纪录片,关注纪录片,并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启发下,热衷于电视纪录片的创作。那么在记录“生活流程”中,作为纪录片创作者,作为真实人物、真实故事的讲述者,该寻找一个怎样的叙述角色?又该怎样通过对自身角色和地位的把握,来呈现纪录片的纪实风格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郑建国 《视听界》2004,(5):44-45
一、开放性艺术结构的审美取向所谓结构艺术是各种表达主题思想的材料的搭配、排列、组合方式。结构艺术既决定作品的外部形态,又直接影响作品的内部性质。结构在体现作品审美特质的同时,直接关系到艺术作品优劣成败。创作者在结构自己的作品时,应当以人文的精神去理解分析和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为观众提供学习、分析、判断和思考的机会,并使观众在参与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领悟、有所感受,从中获得审美情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纪录片的成功是创作者与观众共同完成的。而电视艺术的创作中,最能唤起观众兴趣,为观众留下丰富联想和思考空间的就是开放性电视艺术结构。  相似文献   

14.
评论界认为,新时期我国电视片进步的标志,就是一批以纪实手法反映中国人生活、文化状况的纪录片的出现,给电视界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念。可是,就是这个被圈内人一直看好的纪录片,在现实的电视市场中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况。近10年来,纪录片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前行姿态,既充满希望又步履沉重,创作生产的高潮与市场的低谷同时并存,现实的反差迫使我们关注纪录片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孙开彦 《新闻传播》2023,(6):107-109
当下电视依旧是人们比较常见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而众多电视节目当中,纪录片是广受大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对知识普及、新闻传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很多省级电视台也十分重视纪录片的拍摄工作,其拍摄质量也与整个地区的文化产业存在直接影响,与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重要联系。但是,就目前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纪录片创作情况来看,虽说能够借助现代技术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创作以及策划的层面进行创新探索。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一定要在市场化发展背景下,不断突破纪录片制作的各种瓶颈,在创作纪录片时,也要积极引入创新理念,使纪录片也能在新形势背景下获得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勇 《新闻传播》2009,(7):41-41
纪录片走商业化道路,在国际上早已形成气候。欧洲的一些商业电视台通常设有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或者有专门的纪录片播出时间,而且大多是黄金时间段。而我们的很多纪录片仅仅还停留在对一些奖项的追逐上.不用说商业运作,就连最终的播出,都不能保证。那么,中国的纪录片是不是也应该大胆地走商业化道路呢?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的电视台在节目的运作上忽视了经济因素,那就意味着无法生存,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电视纪录片结构有线性结构和板块结构两大类。线性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有一条乃至多条贯穿全片的线索,这条线索可以是内在的、有逻辑性的,也可以是外在的、形式上的。线性结构可以使复杂的叙事变得条理清晰。线形结构是电视纪录片常用的结构形式。而所谓板块结构,就是按照人物、时间、地域或主题的不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纪录片的表演方面,充分了解人物性格、仔细观察生活细节,是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源泉。纪录片创作的灵魂在于它的选题价值以及对于人物性格的把握,这是纪录片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所在。因此我们不能忽略人物的表演在纪录片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纪录片的活力,也是纪录片的灵魂体现。本文对电视纪录片中表演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阐释,对表演元素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雷 《新闻前哨》2024,(4):61-63
在新媒体语境的背景之下,纪录片创作面临着很多的挑战以及机遇。为了更好地促进纪录片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从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创作叙事的特点入手,对其创作实践进行分析,围绕新型纪录片创作人才培养需求,来探究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纪录片创作的教育生态重构。[1]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