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和爸爸一起看了一本有趣的书,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一个名叫小豆豆的日本小女孩的故事。她很调皮,老是不停地关开抽屉,总是喜欢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还会要求路过的广告宣传员表演节目……这些事情常常惹得全班同学都趴在窗户边看,无心上课。老师对小豆豆很是头疼,只能叫来小豆豆的妈妈,劝小豆豆退学。后来,妈妈送她去了“巴学园”,小豆豆感觉很新奇——校门口是两棵大树、教室是电车车厢。妈妈带她进了校长室,小豆豆把她经历过的所有事情都讲给校长听,一讲就是四个小时,校长认真地听着,一句也没有打断。校长收下了小豆豆,小豆豆在“巴学园”里遇到了很多新奇的事情。比如,午饭盒里的菜分为“山里的东西和海里的东西”,古怪的“饭前歌”,因为踩报纸掉进了粪坑,九品佛寺院里的“试胆量”游戏,带着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同学一起爬树,运动会的冠军奖品是一根萝卜……小豆豆在“巴学园”里健康成长,快乐生活。最后因为战争爆发,“巴学园”遭遇飞机轰炸,小豆豆才恋恋不舍地坐火车离开了她热爱的学校。  相似文献   

2.
浣溪沙 《家长》2014,(11):13-14
正在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教育名著《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学生们每次吃饭前,总会集体合唱一首校长用英文儿歌《划船歌》改编的《吃饭歌》,然后一起吃"海里的东西"和"山上的东西",把一顿饭吃得有滋有味……这样的学校午餐并非文学虚构,而是日本学校生活的一个真实片断。  相似文献   

3.
"东西南北"是最基本的方位,但在汉语中,"东西"与"南北"不仅语用频率不对称,语义演化也相当不同:由于一则古人每天看见东边日出西边落,"东西"距离可直接感知,而"自北极至于南极,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南北距离则更依赖想象;二则古代建筑多坐北朝南,所谓比邻而居,往往是东西相邻,"东邻西舍"等于"左邻右舍",由此"东西"更易产生"邻近"义:三是古人座位习惯坐北朝南,最宜放置生活物品是座位两侧,也就是东西向,用"东西"代指东西两侧的物品也就很自然。于是,"东西"由"方位"演化出"近旁",由"近旁"(放物的位置)演化出"物品";而"南北"则演变出"远距"义。  相似文献   

4.
甲(外国留学生)老师,您好!乙(中国老师)你好!甲老师,我来中国学习汉语,已经好几年了,可对“东西”这个词我还是搞不清楚。请老师您再详细讲一讲。乙好。汉语中“东西”这个词,一般是用来代指事物的,凡具体的与抽象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东西。譬如我桌上摆的书本、墨水、钢笔可统称为东西。汉语中“东西”这个词,有时也可以用来指人……甲啊,老师,“东西”这个词原来这么简单呀!我知道了。乙啊?!你这就知道了?那我来考考你!甲行呀,您出题吧。乙什么是东西?甲这桌子是东西,这椅子是东西,我是东西,您也是东西。乙哎……(忙制止)不对,不对,学生可不…  相似文献   

5.
李欣 《初中生之友》2011,(28):38-38
<正>东、西、南、北这几个方位词,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碰到。比如河北、湖南、刮东风、夕阳西下等等。汉语中的东、西、南、北并不只是表示方向,它们还有其他的含义。我们常用"东西"这个词来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而这个词义的产生是南北朝以后的事。南北朝以前,"东西"都只指东方与西方,而没有表示事物的意思,如《孟子》"人性无分于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这里的东西就指东边和西边。由于东、西方向的相对,所以一东一西,可  相似文献   

6.
我读过《窗边的小豆豆》好几遍,先是陪女儿读,后来自己反复读。巴学园中那一件件平常的教育小事,总是磁石般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感动,给我启发。相比现在的学校教育,我以为,我们要真正推动课改,就应当以巴学园为样本,让孩子们自然成长、自主学习、自信生活。在巴学园里,孩子们的午餐每天要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就是山里的东西和家禽  相似文献   

7.
“东西”一词词典里说有三个意项。一是泛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dōng xī),如“买东西”或“语言这东西”。二是特指人或动物(多含有厌恶或喜爱的情感)(dōng xī),如“这老东西”“这小东西真可爱”。三是指东边和西边,后又指从东到西的距离(dōng xī),如“东西五里。南北十里”,甚至以此将“东西”拆开来用引出了更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释“东西”     
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主要有两个意思即东边和西边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东西,但东西有其文化意义,正是它的文化意义才使得这一词在历史上有其他一些不仅仅指方位的意思。  相似文献   

9.
什么东西?     
妈把一盘东西搁在了我的面前。圆咕隆咚,黑不溜秋,像大大的马粪蛋儿。我不知它们是动物还是植物,便伸手指头儿点它一下:我的妈呀!冰死人了!再用手指盖儿一刮,噼里啪啦掉冰渣儿。好家伙,个个顶着如苹果把儿样的干巴巴的玩意儿。不知,是“把儿”否? 那东西,有的透明。透过那薄皮,能看到里面有类似鱼卵的玩意儿——不会是什么动物的大卵吧!我拿牙签戳破那膜,心想一定会蹿出一大堆鱼籽。但只是顺着窟窿一股脑儿往外冒水。等会儿,水冒完了,再往里看,全是  相似文献   

10.
《窗边的小豆豆》是我为儿子买的书。这本好评如潮的书,是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大作。"小豆豆"即作者本人,文中真实记录了她上小学的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生活:那特别的学校——巴学园;那最懂孩子心思的小林校长;那与众不同的电车教室;甚至还有不一样的小伙伴——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高桥等。正是这段时光,为她以后的成功与辉煌奠定了基础。儿子刚刚三岁,自然读不懂。而当我翻开第一章,就被那朴实无华却又充满童真童趣的文字深深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作文课上,谢老师兴冲冲地说:"这节课我们来吃核桃"!"哦——"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因为我们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上课可以吃东西。同学们都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等着老师发核桃。  相似文献   

12.
宝宝很有"个性"——他手里的东西,你若是想拿过来,比登天还难。妻子却很"霸道"——宝宝喜欢的东西,妻子要是觉得不能让宝宝玩儿,常常是"硬抢"过来。一个不允许大人抢东西,一个总想着抢宝宝手里的物品,于是宝宝和妈妈之间常常闹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3.
<正>《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所写的一本十分有趣的儿童读物。书中的主人公是二战前一个名叫小豆豆的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因为小豆豆总在学校做出一些令教师不满意的行为(如上课爱低头摆弄课桌抽屉,爱看窗外路过的艺人等等),最后被告知退学。面对这种打击,妈妈为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没有直接告诉豆豆为什么不可以到之前的那所学校读书,只是简单的一句话:换一所学校。妈妈带着各种担心和焦虑牵着小豆豆去了"巴学园"。到"巴学园"后,小豆豆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庞泽欣 《留学生》2014,(20):24-27
正Louis,21岁,"看东西"网站创始人,毕业于伊顿公学,牛津大学中文系在读,热爱水球和游泳"看东西",kandongsee.com,是一个为留学的中国学生提供西方文化、教育资讯的平台,正如它糅合了中文和英语的域名一样,它的运营团队也是一群来自不同国籍、不同高校的大学生。Louis是"看东西"的创始人,自称"算是半德国人半美国人"——他的爸爸是德国人,妈妈是美国人。从小在伦敦长大,13岁进入伊顿公学,17岁开始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东西”一词出现在唐朝以后。在元朝的白话作品中大量使用,一些被指认为“(南)宋话本”的话本中也有“东西”一词,很明显,“东西”流行于元代,但或许在南宋时已经出现。因此,“东西”一词最早只能出现于五代至宋之间。  相似文献   

16.
读“山”     
我从山里来,我的父亲是山里人。我的家乡在那贫瘠的山区——贵州省盘县羊场乡。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绵延的山峰,几个古老的村落便散落在群山之中。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悠悠的柳笛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走在那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7.
"东西"趣话     
"东西"两字本是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为东,日落的方向为西,"东西"就是东方和西方,也可以泛指方向。"东西"除指方向外,可以用作物品的代称,还可以引伸来指人或动物。一、指方向。相传,有一个商人,父母去世后进行合葬时,误将父亲葬在西边,母亲葬在东边。违背了当时的规矩。商人遍访亲朋好友求救,看看能用什么法子补救一下。大家一时都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最后求到  相似文献   

18.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是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黑柳彻子的作品,小豆豆即作者本人。该书真实记录了作者上小学时期的一段不同寻常的学习生活:那特别的学校——巴学园;那最懂学生心思的小林校长;那与众不同的“电车教室”;那不一样的伙伴们——患小儿麻痹症的泰明、高桥同学等,给作者留下了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正是这段幸福的时光,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你怪怪妞也有今天啊!哈哈……"小豆豆狞笑着,像个魔鬼。怪怪妞俯首帖耳,唯命是从。这真是开天辟地、闻所未闻的事儿!从来都是怪怪妞对小豆豆横眉冷对、指手画脚啊!大班长宋晓曦一个箭步蹿了过来,对小豆豆喝道:"不准欺负女同学!"小豆豆立刻委屈起来,"平时她对我吆五喝六、非打即骂,你都装聋作哑,今天我只说了一句  相似文献   

20.
“东西”、“马虎”极为常见,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都用得非常多。先说“东西”。“东西”一词可解释为:指各种具体的或抽象的事物。如“他买东西去了”。“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所以非下苦功不可”。还可解释为:指人或动物。如“这老东西真倔”。“这小东西真可爱”。从上面的例句看,“东西”一般作名词或做代词用。那么为什么不叫“南北”呢?据说,宋朝朱熹,有一次去见他的朋友盛温和。盛温和正提一个竹篮子准备上街,他们互相打过招呼后,朱熹问到:“你上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