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1967—)的作品不多,却包揽了雨果奖、星云奖等几乎所有的国际科幻文学大奖。他之所以如此受到科幻文学界的青睐,是因为其作品是科幻的,又是超越科幻的。特德·姜并非刘慈欣、弗诺·文奇那样的硬科幻作家,而是一个软科幻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核心命题很少是关于星际战争、赛博朋克、人类末日等传统科幻话题,而总是着力于对本体论、宿命论、自由意志、记忆、想象力、时间、语言等哲学命题进行探讨,并且他非常善于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精彩的小说情节中,成就了一部部出色的科幻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2.
刘强 《世界文化》2003,(4):11-13
——他是当代北美最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之一,被誉为美国的“金庸”,但他生前却屡遭退稿穷困潦倒。——他预言了基因技术、克隆技术、记忆移植,写下最具科学性的科幻作品,但他却大学退学,被怀疑精神失常,曾被送进戒毒中心。——他的《少数派报告》、《全面回忆》,催生了好莱坞的票房新高,成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但他当年却痛恨好莱坞。——他一度摆脱科幻,但最终以科幻的形式拓展出全新的人生和社会的传奇。  相似文献   

3.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8,(10):12-13
基尔·布雷乔夫(1934—2003),本名伊戈尔·弗谢沃洛多维奇·莫热伊科。俄罗斯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电影剧作家、历史学家。生前曾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科幻作家联合会主席、俄罗斯国家奖励委员会成员、地理协会会员、电影工作者协会会员,先后当过《小技术员》、《化学与生活》和《如果》杂志编辑,以及高尔基电影制片厂的编辑。1982年获苏联国家奖,1997年、2002年获俄罗斯阿埃莉塔科幻奖。2004年被迫授第六届国际科幻文学奖(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奖)。  相似文献   

4.
刘怡涛的名字,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外国,刘情涛的工笔花鸟画作品正日益受到人们瞩目,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了。刘治涛的大名我早就在报刊上读到过了,与他本人见面相识是1995年11月在英国伦敦。他应苏格兰——中国友好协会的特别邀请,并得到英国著名的威廉·格兰特(威士忌酒)公司的慷慨赞助,携带100多幅作品前来英国访问和举办个人画展。他的作品先后在格拉斯哥和伦敦展出;展览分别由格拉斯哥市长和中国驻英国大使主持揭幕剪彩。展览十分成功。他的工笔花鸟画以其清新俊美的独特风格,博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  相似文献   

5.
科幻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科幻作品的创作中确立了机器人寻欢作乐.这类作品的创作倾向,表现了作家对现实与人生所持的批判的态度,但他揭露批判的锋芒往往限于社会世态和人情习俗,这里没有大喜大悲的渲染,也较少尖锐激烈的冲突,而每一篇作品的背后却都隐藏了一种真诚的感慨与叹息,使它们带有一种柔和的诗意与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曹丕(187—226)的“文气说”对我国文学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气”是评论作家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正如刘勰(4657-520)《文心雕龙.风骨》所言:  相似文献   

7.
詹姆斯·琼斯(1921—1977)以他的二战三部曲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从描写和平时期军队生活的((从这里到永恒》(1951),到战争时期的《细细的红线》(1962),到反映受伤士兵在国内受到冷淡对待的((口哨》(1978)。与三部曲紧密相联的还有中篇小说评枪》(1959)。这四本书亳不浪漫地讲述了二战士兵的故事,呈现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这四部作品也被公认为是琼斯优秀的几部作品。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2,(11):62-F0004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1918年—2006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肖像摄影师之一,因开创了“环境肖像”风格而自戚一派。他善干在瞬息之间找到人与环境的最佳结合方式。他广为人知的“环境肖像”系列作品拍摄了许多艺术家及政治名人,这些作品主要强调被拍摄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从而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吕超 《世界文化》2006,(3):46-47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被誉为“科幻文学之父”,世人所熟悉的科幻作品也大都出自凡尔纳及其后世作家之手。本来,文学研究界素有追根溯源的传统,但对科幻文学却是一个例外,凡尔纳之前的科幻著作因很少有人问津而长久地被忽视。本文力求披沙拣金,简单勾  相似文献   

10.
假日     
假日〔美〕波特哈斯特许多著名的美国画家均来自辛辛那提,波特哈斯特(1857—1927)就是其中之一。波特哈斯特属于德国血统。在他从事绘画之前他的固定职业是插图画家。他的作品是强烈的墨尔本风格和印象派绚丽色彩的混合体。他出国学习三年,部分时间在巴黎度过...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的但丁·加布里埃尔·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具有极好的感受力。他20岁时便创作出一些富有创意的诗篇,并完成许多意大利诗的翻译。1861年,他在一家二手书店的“一便士书架”上见到一册诗集,是当时不为人知的诗人爱德华·菲茨杰拉德(Edward Fitz Gerar,1809—1883)英译的波斯天文学家、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1048—1131)的《鲁拜集》(Rubaiyat of Omar Khayyam)。此书在1859年出版后,两年多来,  相似文献   

12.
孙国男 《世界文化》2022,(11):27-30
<正>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 1948—)是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1972年他以短篇小说《家庭制造》(Homemade)步入文坛,从此笔耕不辍,至今共发表了近20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以及5部影视、音乐剧本。1998年麦克尤恩获得布克奖,从此奠定了他世界知名作家的地位,而为他摘得布克奖的作品正是他的著名长篇小说《阿姆斯特丹》。小说《阿姆斯特丹》的故事发生在千禧年之前,作曲家克利夫与报社主编弗农这对昔日好友,  相似文献   

13.
于涛 《世界文化》2011,(9):30-31
最近大卫·史密斯的雕塑作品在纽约现代博物馆展出,使这位艺术家再次获得人们的关注。大卫·史密斯(1906—1965)是最早创作金属焊接雕塑的美国雕塑家之一,被公认为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美国雕塑家。他创造了20世纪最值得纪念的作品,以使用工业材料,特别是焊接钢铁以及探索开放性、直线性结构为特征,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的雕塑艺术进行了变革。他的作品体现了美国从乡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化的精神实质。面对这个机械化控制的新时代,史密斯深信艺术家也应接纳工业材料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赵强 《世界文化》2001,(4):20-21
英国著名导演大卫·利恩(DavidLean,1908—)擅长改编名著,如狄更斯的《孤星血泪》(GreatExpectations,1946),曾获最佳黑白摄影和最佳黑白艺术指导两项奥斯卡金像奖。他导演的《雾都孤儿》(OliverTwist,1948)也获得了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电影奖。大卫·利恩影响最大的改编作品是改编自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的诺贝尔文学奖同名小说《日瓦戈医生》(DoctorZhivago,1965),这部史诗般的巨片描写了博学多才的医生日瓦戈和热情奔放的护士拉娜之间的爱情故事,曲折的剧情,壮丽的北国风光…  相似文献   

15.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英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擅长以细腻、犀利而又疏冷的文笔勾绘现代人内在的种种不安和恐惧,探讨暴力、死亡、爱欲和善恶的问题。2002年,他推出了《赎罪》,评论界给予了这部作品许多的赞赏,认为它既有读者喜欢的动人情节和戏剧因素,又不乏罪恶与宽恕的冷色调。  相似文献   

16.
20年前,一位特立独行的英国女作家离开了人世,她就是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1940-1992),以改写童话经典和无与伦比的独创风格著称文坛。伊莱恩·肖瓦尔特称卡特为英国文人的膜拜对象,因为她对当代英国女性的写作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魔幻现实主义、荒诞派、科幻、哥特、女性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均可指涉其作品,但皆不足以涵盖其全部,黎撼何_种文体足以完全表现萁丰富多变的小说甚界。  相似文献   

17.
生命历程92年的西班牙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其近乎80年的艺术活动中,以大约5万件各种不同类型作品,表明他即使到了晚年,依然是且始终是一位艺术的创新者,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与他同时代和他身后的艺术家,几乎没有哪一个不受他的影响。他无疑是一位天才。天才总是与一般的常人不同,像小提琴家尼可洛·帕格尼尼,作家乔万尼·卡萨诺瓦,都既有神性一面,又有魔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温柔的颠覆     
米兰·昆德拉,作为一位捷克小说家,却是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存在之轻》(1984)、《不朽》(1990)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相似文献   

19.
汤姆士·默顿(一九一五——一九六八)是西方一重要宗教思想家。他的研究多集中在基督教(天主教)传统的宗教思想。可是他在佛教思想方面也有研究,如他的书:《神秘主义与禅》 出之意外,最近又发现他对庄子的研究:《庄子之道》。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曾感觉到他的思想其实与庄子通灵。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乔治·克拉姆(1929-)在他创作达到鼎盛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写下了几部最成熟的作品,《远古童声》(Ancient Voice of children)是其中之一。1970年应伊丽沙白·库利其基金会之约,克拉姆在很短时间内创作出了这首“光辉灿烂,惊心动魄,个性极为鲜明”(音乐评论家哈罗德·勋伯格语)的著名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