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文是作者运用复杂的艺术手法去表达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加上文学鉴赏能力也不强,尤其是对作者使用的复杂的表现手法很难理解,因此散文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所以,教师在教授散文时,应如何让学生在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基础上,更深入地去品尝体会散文的美呢?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感悟体验是加深对文本理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如何让感悟行之有效"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研究。感悟,先要给学生一个体验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由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要引领学生品味揣摩文本的语言尤其是别具一格的语言,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中有效感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教学改革尝试,以药物"阿司匹林"为实例,将药物化学与药物分析两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两门课的实验教学结合,让学生全面理解药品及其质量控制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认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茆荣秀 《文教资料》2012,(12):80-81
在作文教学中,"读"和"写"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个复杂的由认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如何让高中生在短时间内提高写作水平,作者从阅读对写作语言、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的作用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体现了语文教育对人文精神回归的呼唤与企盼。因此,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倡导与落实人文性的开掘与渗透,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该文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体验人文的美丽,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的光彩,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这是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名言。不过,引用者常分两类:浅薄者说此名言的作者是马克思;深沉者则能注意到此名  相似文献   

7.
随着多种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让我们耳目一新,给教育事业带来了春风,给教育改革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作者根据对多元智能的理解和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展现给大家,那就是"专家会诊型"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剥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作者毕淑敏细腻的笔触道出了一位母亲在与儿子剥豆过程中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复杂心理。一次剥豆"剥"出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剥"出了一位敢于挑战的儿子,还"剥"出了一句句笔触细腻的描写手法,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在备课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浏览全文找到了描写母亲"瞻前顾后"的心理段落,并通过析文找词,寻探而入,让学生感受母亲的矛盾心理,通过母  相似文献   

9.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复杂离奇,曾经历了三次重要的爱情,这三位女性给他的人生烙下深刻的痕迹,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他的长篇小说和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性格复杂、形态各异:有的为了家庭可以无条件地牺牲,有的爱着却又要无休止地折磨,更有复仇的施虐性,这些形象折射着作者自己对社会、人生和爱情的理解.尤其是作者的三次重要的爱情,给予了这些作品很多的影响.在这些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中,又有着相似的地方,我们把这些相似的地方归纳起来,用三个词语概括就是"崇高"、"神经质"和"施虐性".  相似文献   

10.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作品内涵丰富、深刻、复杂而深奥,所有这些特点又反射出作者性格的矛盾性和人格的多重性.在阅读中我们不难发现,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在卡夫卡作品中却发挥着重要的叙事功能.尤其是"母亲形象"反映出卡夫卡对女性的多层面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正>朱自清先生的经世之作《荷塘月色》可谓文质兼美,尤其是其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更是让人折服。读先生的文字,会陶醉于那多彩的修辞,也会沉湎于那丰富的叠词。如果说修辞让文章清新扑面的话,叠词则让文章摇曳生姿。那遍布全篇的叠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光彩夺目。一、叠词让景物情貌俱见,生动形象试看作者笔下的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田田"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点缀着如"一粒粒"的明珠的白花,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有一本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塑造的保尔的形象太感动人了.尤其是书中那段名言让我热血沸腾.我曾多次虔诚地将这段话抄录在笔记本上:"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相似文献   

13.
正现在有很多人关注高考,在研究高考试题,复杂多样的高考试题因而能充塞整个课堂.尤其是近年来,数学试题的情景设置变得陌生异常,让我们的老师也跟着躁动起来.高三复习时,部分老师标新立异,过分追求试题解法的"独特新颖、多样快捷",而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对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舍本求末,让人感觉有"矫揉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复习根本无  相似文献   

14.
阳光歌谣     
正岁月悠悠,让作者感受到"小人物"身上非凡的温暖——请读《阳光歌谣》;大爱无边,让作者感受到"小小鸟"总是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请读《沐浴在爱的阳光下》;自信满满,让作者感受到美景犹如"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15.
《永远有多远》是以女性话语反映女性生存经验,同时以女性叙述策略解构男性中心尤其作者让人物走出男女尖锐对立的温和结尾,显示了作者真正成熟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大纲中对于阅读和写作是作为两个独立块面进行表述的,但是认真研读之后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其实是紧密相关联的。特别对于"阅读"大纲中有这样的两个明确指向:在学习课文时既要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还要让学生明白作者怎样去写的。尤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目标中特别指出:要学会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和文章基本表达方式。教材即例子,因此我们在  相似文献   

17.
教是为了用,语文教学的最终价值取向应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之能力,让学生从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规律。说理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说了什么理,如何"说理",为何要这样"说理",教学生像作者那样"说理"。  相似文献   

18.
王萍 《学子》2013,(2):27-28
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需要生活化,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用生活化的语言、情景化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既有积淀。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结合,使课堂成为"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学习的场所"呢?一、眷顾文本,让教学呈现生活味文本是生活经由作者文思妙用后的文字化呈现,字里行间潜隐生活的影子,充满着生活的味道。教师要善于借用文本的显性资源,善于开发文本的隐性资源,让教学充盈生活的  相似文献   

19.
按照获取身份的不同目的,明代白话小说中的监生形象可以分为三种类别,而这三类正好代表了小说作者对于监生的三种不同态度.其中,第三类监生形象尤其值得探究.通过作者的刻意渲染与多种建构方式,"才疏学浅"与"贪财好色"成为此类人物最为特出的性格元素,而其中也体现了整体观照与个体特征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纠葛.探寻"监生"形象从科举身份转化为一类特定的文学角色的生成过程,将有助于把科举与小说关系的探讨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20.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创作以"一种处心积虑的刻薄的语体"著称.他在小说创作中,独创性地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包括"精神顿悟"--强化短篇小说的结尾;"作者引退"和"淡化情节"--让事实本身来讲故事,以及"内心独白"--忠实记录小说人物意识流以展现其内心世界.尤其是对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在作品<都柏林人>中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