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疑问难精神主要是通过"疑"与"问"这两个关键词体现出来的。关于"疑",我国古代学者认为,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一定有"疑",质疑与学习具有等值性;学习是一个从不疑到疑再到不疑的过程;质"疑"能够克服心理成见与定势获得新意。关于"问",我国古代学者认为,"问"是求知解惑的重要途径;"问"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习中既要向他人发问,也要反躬自问;"问"要反复不断地进行才能把思维引向深处。疑与问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疑、思、问三者相互制约,循环往复,就会把思维引向深入。质疑问难精神是深造自得的心理保障,是问题意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正是凭着这种质疑问难的精神,许多学者敢于破"人蔽"也敢于破"己蔽",从而走出一条独立创造之路。作为当代的学人,我们有责任将这种宝贵的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问题与问句并非等同,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句才称得上问题.在课堂上所有的发问,并非都是向学生提出了问题,只有具有问题性的问题才能为教学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问题教学"的核心.实施"问题教学",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置疑、激疑、布疑,学生生疑、质疑,师生共同探讨,释疑解惑,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心智水平提高与创造能力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有创新,因为"疑"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理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注意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以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  相似文献   

4.
"疑"指向智慧,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趣"指向愉悦,拥有趣意永远是感到快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疑",又要关注"趣",让"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下面,笔者结合"毫米和分米"一课的教学,阐述构建"疑趣"课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构建"疑趣"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能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让学生在"疑趣"中产生学习需求"疑趣"课堂关注学生的生疑,强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已开展多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传统合作学习,注重对"新知"的学习,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为合作而合作等问题,难以可持续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解惑"作用,及时疏导学生"疑惑",使学生越学越好,越学越有信心,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正>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式的学习过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托合理的"问题情境",设计含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探究链",可以帮助学生规划自主学习的路径,逐步引导学生持疑自学、动态质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进而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优化自我学习的策略和行为。下面笔者结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  相似文献   

7.
代成文 《成才之路》2013,(21):50-50
如何在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一、授前设疑,激发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疑"设在学习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你  相似文献   

8.
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怎样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的需要,这就是质疑。质疑就是提出疑难的问题。"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习中随时随地都会碰到疑问,因为不懂,因为有"疑",所以要学习。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有疑  相似文献   

10.
记得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注意  相似文献   

11.
潘欣  潘旭 《山东教育》2012,(Z4):82-83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即:问题、探究、过程。"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问。缘于疑问生发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倾向。可以说,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围绕问题,才有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具体的"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综上所述,"探究"是学  相似文献   

12.
问题式教学的本质就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有问题"敢问",有问题"想问",做到"学"、"疑"、"思"相结合,这既能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一、创设化学问题情景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听了许多基层学校的语文教研课,在评课交流中,许多教师最感困惑的是面对思维活跃、无所不及的学生的提问、质疑,该怎么去"解惑",怎么样的"解惑"才算是有效的"解惑"教学.事实上,在我们日显开放的语文课堂里,教师一方面正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学生在学习文本中的思维而不断努力着,但另一方面,也日益为无法因势利导,有效"解惑"而踌躇着.  相似文献   

14.
"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真发生的良好开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疑""善于利用‘矛盾’,让学生会疑"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产生疑问,从而经由"疑"抵达"思"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何谓"自主学习"?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目标,让学生发现知识,让学生参与过程,让学生掌握方法,让学生探疑解难,学生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替代,学生能创造的教师要鼓励。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完全符合杜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要被点燃的火把。”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尤其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因其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为抽象,趣味性较少,如果教师仅仅在课堂上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以疑引思,以思解惑,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  相似文献   

17.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标课程理念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师生双方作为学习共同体成员所进行的设疑、质疑、释疑等活动的过程.E"R·汉密尔顿也提出"教与学的全部过程贯穿着提问的艺术",而提问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有效问题的预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通过"问"可以把那些学生已有的感知和未来发展水平串联起来,让学生凭借已知的去探索未知的,达到除疑、解惑、识记的目的,进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等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主体性学习"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要突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说法,矛盾的不断产生才能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知识往往是在解决原有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产生的。因而,"把学生引进问题解决中去","课程应当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是我们应该充分加以应用的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有很多难点知识,如化学平衡、水的电离、盐类水解、电化学等。在这些难点知识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我校正在实施"五步走"的教学模式,"五步走"教学模式的研究抓住了"疑",以"疑"为中心。即设情生疑——异想猜疑——探究释疑——反思质疑———拓展传疑,以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学生的学习从问题入手,以问题结束。如何以问题为核心实施教学呢?笔者以开放性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体会。一、开放心灵,激发提问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