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龄  章谊 《世界文化》2010,(6):19-21
<正>又是春意浓时,海棠未谢,榴花又开,公园里处处花团锦簇。更有一阵阵歌声从松林深处传来,让人分外神清气爽。那是游客自发聚集的"合唱团",已经延续十几二十年了,唱的歌大都是六七十年代耳熟能详的老歌:《二月里来》《南泥湾》……也有前苏联与俄罗斯的《喀秋莎》《三套车》……唱歌的大多是"白发族",但也有"80后""、90后"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多年以来,中外诸多史学工作者不约而同地瞩目于中国的东北角,在地域文化的研究上积弱而强,形成一股强劲的"辽海"风.为此,辽宁省史学会于2004年10月16~17日在大连召开"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以缜密的实证精神研讨辽海历史文化诸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不久前学界冯其庸先生和范曾先生说,他们主张谈"国学"不要仅限于儒学,最好谈"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意见,我觉得很好。我主张谈"百家之学",并不限于儒学一家。在我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初版,2009年三版)中已经着重宣传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福"字浅谈     
马福贞 《寻根》2007,(4):54-55
在林林总总的汉字中,中国人最喜欢的是一个"福"字。"福"字的释义颇多。《老子》"福兮祸之所伏", 与祸相对。《左传·庄公十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至今,学界与一般大众莫不认为石涛"在创新上的成就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将石涛画学与"创新"等同,而最重要的证据即是石涛自己所说的"笔墨当随时代"、"借古以开今"等名言。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与辨析,认为:以"创新"论石涛画学是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6.
正相信来日本游玩的人回国时大都会买些日本的点心带回去,比如有名的北海道的"白色恋人"、吉野堂的"小鸡蛋糕"、东京BANANA的"香蕉风味点心"等等。这些有着漂亮名称的东西,在日本统称为"おかし",写成中文就是"果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糕点""点心"。就像中国的"糕点"一样,日本的"和果子"也包含着很多文化内容。日本"和果子"的演化在日本,人们本来是把树的果实或草的种子总称为"くだもの",即果子。后来由于中国汉字的传入,使这个称呼  相似文献   

7.
曲彦斌 《寻根》2014,(4):87-90
<正>《俚俗集》是清代福申所著一部具有一定规模的笔记体类书,因其以稿本存世,故而愈显珍贵。"俚俗"并非粗鄙庸俗言及"俚俗",即会让人产生"粗鄙庸俗""不文雅"之类的联想,但并不尽然。其实还应想到"民俗""土俗"之类,甚至专指通俗浅近的"俚语""俚  相似文献   

8.
正秦东陵作为战国晚期秦国的一处大型陵园,自1986年发现以来就一直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学术界一般将其称为"秦东陵",但它在历史上的相关称谓很多,有"芷阳""芷阳郦山""昭襄王陵""庄襄王陵""秦宣太后陵"等三十余个。本文对秦东陵相关的历史称谓一一进行梳理,探讨这些相关称谓的起源与流传过程;分析历代学者对秦东陵及葬于该陵区内六位秦王、贵族墓葬的认知情况,以期辨  相似文献   

9.
南乐目连戏     
《寻根》2017,(1)
正2006年,南乐目连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流传于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民间的一个口述戏本,当地俗称"玩鬼",由宋朝都城开封传入南乐县。全剧共九场:"阎王差判官""五鬼闹判""五鬼拿刘氏""审刘氏""捉拿刘长基""五鬼背葫芦""阴曹酷刑""目连下山""酆都救母"。现仅存"五鬼拿刘氏""捉拿刘长基"和"目连下山"三场,是由第五代传承人苏尚志口述,韩德英、杨健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和2013年的两年间,我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哥伦比亚的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安第斯大学孔子学院开设了两种类型的汉语课程,一类是为本科生提供的选修课,计入学分;另一个类是继续教育课程,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学习机会。同时,孔院也开设文化课程,包括"中国书法与绘画""东西方影像与文化"等。每年安第斯孔院都会举办"中国文化周",包括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1.
《寻根》2016,(3)
正金兰谱,又称"金兰簿""金兰小谱",简称"兰谱",是传统社会民间结拜活动的见证文书。"义结金兰"民间俗称为"结拜""换帖""拜把子",结拜时通常要书写和交换金兰谱。从汉代晚期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结义一直都是社会上下阶层的重要行为,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的进程。金兰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相似文献   

12.
《周易》之生态审美意识"贵人""重人",认为"人"通过"进德修业"则能够"与天地合其德"。《周易·系辞上》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是宇宙天地得以生成的原初域,为"两仪"的整体化、一体化。"两仪"既符指"阴阳",也符指"天地"。"阴阳化育"是"天地"之始,"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有了"天地",万物便在天地之间产生出来。而"乾坤二卦",则是"天地"和"阴阳"的共同符号。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其化生化合,尽皆因于"天地"。"天地人"一体相通,"天道""地道""人道"相兼相应,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且,"天地"之"道"与人事联系紧密,人事吉凶正好对应于天的阴阳,"天"的阴阳可相互转化,"人"的吉凶也相互转化,天地合德。由此,"天"与"人"就实现了沟通。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6,(5)
正今天所谓"绿帽子",源自古代的"绿头巾"。而古代绿头巾的颜色,除纯正的绿色外,也包括偏蓝的暗绿色乃至深蓝色,因此"绿头巾"也曾被称作"青巾""碧头巾""碧绿头巾""绿帻",《荀子·劝学》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之语,白居易《忆江南》中也有"春来江水绿如蓝",可知绿、青、碧、蓝的色调在古人心目中是很接近的。笔者在下文所称绿头巾,也指  相似文献   

14.
<正>欢迎学界朋友们到古城西安参加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2010年清明祭陵学术研讨会的主题为:"清明·感恩与社会和谐",这便于学者们从更加宽阔的历史背景发掘祭黄帝陵的感恩意蕴,进一步探讨中华文化基本理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出国深造,今天称之为"留学"。但在清末,却名称繁多。最早官派留学生是从1872年至1875年间派遣幼童赴美留学,但当时并没有使用"留学"一词,而是将幼童的出国留学称为"赴美肄业""出洋肄业",将留学的幼童称为"出洋学生"或"出洋肄业学生""肄业幼童"。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7,(2)
正"花客"一词,古往今来,有多种诠释。有指赏花之人;有指代花行的经纪人;亦有如宋时姚宽《西溪丛语》中,将牡丹、梅花等三十种花分为"贵客""清客"等"三十客",以花喻友者。本文所谈之"花客",与以上皆有所不同,指的是那些在民国初年,活动于广大西北边塞地区,为偷种罂粟,而来往出入关口的种烟人。三季"花客"民国初期,内地花客入疆种烟,大体可依据罂粟播种的时令不同,而分为"春花""秋花"及"冬花"三个  相似文献   

17.
正解葱"葱"字,甲骨文写作"■",象葱形。《说文·部》写为""(音同葱),是葱的先字。造""字是有因由的:此字上部的"",义为百卉,以二屮象其丛生,也表示""是植物,即一种蔬菜;中部的"囱",《说文·囱部》释为:"在墙曰牖,在屋为囱。"这是说,在墙上开设的称为"牖",  相似文献   

18.
<正> "快乐",在个体体验中无疑是一种心理的快感,伦理上被认为是一种幸福感。在一般美学原理看来,快感是有待于升华的粗鄙"美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幸福感的"快乐"一旦脱离了利与善的束缚和价值要求,它本身也便成为一种美感。在先秦诸思想家中,孟子较早注意到伦理与审美意义上的快乐。他追问了快乐的政治伦理根源;并依据主体的不同身份和地位,分析获得快乐的现实根据;最后暗示了世俗快乐上升为审美境  相似文献   

19.
吴正格 《寻根》2012,(6):53-55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里,"酱"字写为"(嗜)".此字左边是"爿",指劈开的竹片或柴爿,取火用的;右边上方的"(夕)",不当"月"字认,而是"肉",《说文》里的"肉"字写为"(夕)";下方的"酉",也不是指地支时辰中的十七时至十九时,而是指"酒","酒,酉也"(汉·刘熙:《释名》).可见,最早的"酱"字是爿、肉、酒的三字合成.所以,解析"酱"字,得分别解析其中的爿、肉、酒.  相似文献   

20.
正各地"老鼠娶亲"简介"老鼠娶亲"也称"老鼠嫁女""老鼠娶媳妇",是以老鼠为主角的民间故事与民俗艺术,"据统计,它覆盖我国19个省(市)100多个县市","并且多流传于我国古代文化发源地——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谢昌一:《老鼠娶亲的民俗和艺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因其跨省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