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燕 《现代传播》2007,(4):66-67
本文结合<家庭>栏目在拉动整体收视水平节目选题方面所做的尝试,重点阐述了电视专题节目在选题方面发生的变化和趋势.  相似文献   

2.
亢海玲 《新闻窗》2007,(2):18-19
《中国青年报》素以“推动社会进步,促进青年发展”为神圣职责,“青年调查”栏目是其特色栏目之一,在读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该栏目最初为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1995年创办的“调查·观察”专刊,独立策划、实施、发布民意调查与市场研究结果。2004年6月,“调查·观察”改为“舆情”,2005年7月,改为“青年调查”,每周出一刊。笔者对2006年9月18日-2006年11月13日的“青年调查”栏目共33篇报道进行归类分析,对其议程设置特色进行了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光子学报>的历史与使命;重点介绍了<光子学报>近几年来所取得的长足进步;进而探讨了其在实践中所蕴含的办刊规律重点论述了刊物特色的形成及与学科发展的互动;最后,对未来学报的发展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的灵魂在于创新.从选题策划、编辑手段、发行手段和管理体制四方面对<电瓷避雷器>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认为,选题策划应标新立异,不断推出精品栏目和特色栏目;在编辑手段上,利用网络技术彻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模式,实现编辑过程现代化;在发行手段上,应扩大交流范围,提升影响力;在管理体制方面,编辑应具备持续不断勤奋学习的能力,做到"编著全能";结果表明,<电瓷避雷器>的期刊影响因子从2002年的0.122上升到2005年的0.270.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的灵魂在于创新.从选题策划、编辑手段、发行手段和管理体制四方面对&lt;电瓷避雷器&gt;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认为,选题策划应标新立异,不断推出精品栏目和特色栏目;在编辑手段上,利用网络技术彻底改变编辑工作的传统模式,实现编辑过程现代化;在发行手段上,应扩大交流范围,提升影响力;在管理体制方面,编辑应具备持续不断勤奋学习的能力,做到“编著全能“;结果表明,&lt;电瓷避雷器&gt;的期刊影响因子从2002年的0.122上升到2005年的0.270.  相似文献   

6.
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栏目从创建走到今天,已经将近14个年头,在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中,历经尝试和探索为栏目谋得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这些,可以归功于这档栏目为顺应媒体不断变化的环境,所进行的多次改版.笔者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探析和梳理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改版,归纳总结出该栏目的创新举措、改版方向是"服务性栏目"的意识和观念的深化、新闻播报方式的创新、互动形式的增加以及娱乐性的增强、软资讯的增多;所面临的问题是差异化发展、新闻性标识的困境;并提出要在坚守与突破中进行改版创新.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年中从开创和培育"特殊用途英语"栏目到其成长为特色栏目的过程,阐明特色栏目对高校学报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对该栏目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特色栏目持续发展的策略.认为特色栏目建设助推了学报的专业化发展,为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开辟了一席之地.重视读者需求、组织优秀稿源、参与学术研讨、凸显专业特色,是特色栏目的使命所在.  相似文献   

8.
韩蕾 《新闻实践》2002,(9):36-38
&lt;“凉皮儿苗老太“传奇&gt;是浙江电视台“记录“栏目的一期节目,在2001年度“中国电视奖“评选中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中文社科期刊交叉学科栏目的学科分布状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期刊的学科侧重及发展现状.目前该分布状况的特点表现为三个方面:从学科归属的角度栏目可以分为三类,即属于交叉的学科之一的栏目、交叉学科栏目和无学科归属的栏目;交叉学科栏目的设置非常态化,且设置比例较低;各类栏目的设置非均衡化,而且侧重于某一交叉的学科的栏目.这些特点表明,中文社科类交叉学科期刊在着重发展交叉学科栏目、突出相关特色栏目的方向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中类分"病案书写"等图书资料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中图法>应根据学科发展和文献保证原则,增设"病案管理"类目,"病案书写"列为其下位类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