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年前,还在大学读书的她曾含着眼泪,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那篇震撼了一代人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心中涌动着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也要当一个记者,写这样的作品! 26年后,她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从《焦裕禄》作者穆青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范长江新闻奖”奖杯,成了40万新闻大军中的9名幸运者之一。26年弹指一挥间。多少酸甜苦辣凝成深深的足迹。她的名字列入了中国名记者的行列:樊云芳。破碎的记者梦樊云芳并非是幸运儿。复旦大学毕业时,正是文化大革命中如火如荼的年代,这位上海姑娘被命运的巨澜冲到当年杨家将征战的古战场——山西雁北。当她和未婚夫、同班同学丁炳昌相依相偎来到荒凉的塞北时,心情极为沉重。上大学时一心想当记者的她,此时却心酸地想起曾有过的记者梦:一个美丽的梦,一个遥  相似文献   

2.
对一个人的最高奖赏就在他的事业之中。这是著名记者艾丰自我激励的格言。但它却反映着广大新闻工作者在事业中执著追求的力的源泉。这力,使他们感情的潮水随着时代奔流,这力,使他们以鲜为人知的艰苦而平凡的劳动,忠实地记录时代的脉搏。虽然他们记录时代的笔几乎没有想过写自己。然而,人民不会忘  相似文献   

3.
1991年12月10日,北京。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会上,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激动地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了铸有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记者范长江头像的奖杯。他,就是金堂县人民广播电台的杨登榜,是9位获奖者中唯一来自县级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喜讯传来,他的同事们莫不高兴。金堂县人民广播电台自1982年自办农村广播节目以来,有34件作品分获省、市和全国优秀节目奖;荣获全国奖的7件作  相似文献   

4.
1991年12月10日,北京。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会上,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人激动地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了铸有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记者范长江头像的奖杯。他,就是金堂县人民广播电台的杨登榜,是9位获奖者中唯一来自县级新闻单位的新闻工作者。喜讯传来,他的同事们莫不高兴。金堂县人民广  相似文献   

5.
在天山南北,在新疆大地,阿不力孜·阿不都热依木是一位颇具知名度的记者。他那一篇一篇富有特色和充满新意的报道,通过电波,在天山南北回响,激荡着人们的胸怀。听众称赞他是“维吾尔族人民的好儿子”,“农牧民们贴心人”。以至于外国朋友读了他那些反映新疆经济的报道,也是称赞不已。一位巴基斯坦的客商到乌鲁木齐洽谈合作项目,也非要见阿不力孜一面,以表达对他的钦佩之意。 阿不力孜出生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的一户普通农家。种过地,放过羊。1977年从新疆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他刚到电台时,维吾尔语采编组才成立两年。组里除了三名“老广播”外,就是他们刚来的新手。这时电台在和田专区建立了记者站,需要驻站记者。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阿不力孜自告奋勇报名去驻站。他下站后,面对一摞摞的材料兴奋不已,编  相似文献   

6.
还是上高中的时候,我试着写了几篇消息、通讯,送给县广播站,不料全被采用。虽然是二、三百字的东西,但对我以后决心走创作之路却起了鼓舞和推动作用。后来参加省首届中学生作文竞赛获三等奖。高考落榜,曾一度使我心灰意冷。不久,我接到县电台举办国庆四十周年征文通知,写了四篇散文,被采用三篇,其中《悠悠故乡情》还获得三  相似文献   

7.
“范长江新闻奖”无疑是对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励之一。能获得范长江新闻奖,是我国许多新闻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获此殊荣的。从我国几十万新闻工作者中每两年筛选出那么10个人,可见获得范长江新闻奖是颇不容易的,只有最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才可以获此殊荣。 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是一些什么样的人?他们有哪些优秀品  相似文献   

8.
端木来娣 女,41岁,新华社高级记者,江苏人,1976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她先后在新华社安徽分社、香港分社、国内部港台编辑室工作,现任港台编辑室主任。她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党代会的报道,尤其在港台报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1992年作者一周台湾之行,先后发了21篇通稿,12篇参考消息专题,2篇内参,并在20天内完成了14万字的访台手记。她写的述评《克里斯·帕滕的图谋与出路》、消息《汪辜会谈拉开帷幕 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特写《陈香梅到廖公家》等,均被评为新华社一等好稿,在海内外影响很大。 端木来娣1976年至新华社工作以来的18年,从事过农村、文教相政治领域的报道,多次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党代会的报道,对台港澳报道尤为熟悉,并取得显著成绩。 采、写、编的多面手 端木来娣业务熟练,采写编辑综合能力强,能够驾驭消息、通讯、述评、特写等多种新闻形式,采写了一些有深度、有影响力的稿件。她长期担任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台港澳报道,以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及时、准确、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报道任务。近几年,她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9.
首届范长江新闻奖9位获奖者中,数他年龄最小,今年41岁;职称最低,只是个中级职称;工作在最基层,县级新闻单位。他就是四川金堂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的杨登榜。他算是起了一个好名字。年年节目评比他年年榜上有名,“又登榜了”这句话,大家说了好多年,不论是说话的还是听话的都习以为  相似文献   

10.
徐福铎:草原情浓动人心哲里木,地不闻名人耳;徐福铎,名不见经传,内蒙古哲里木报社的徐福铎却赢得了本届范长江新闻奖的头名.这位生于大草原长于大草原的蒙古汉子,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踏雪原,穿草地、越沙海、走蒙古包、访牧铺,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笔触、感人的作品、先后向全国推出了20多个先进人物典型.  相似文献   

11.
1985年,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任成宣同志被分配到检察院做档案工作.坚韧不拔、默默无闻的他用13年的心血和汗水,使检察院的档案工作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2.
13.
2004年11月2日,在北京登上中国新闻最高奖——范长江奖领奖台的那位上校军官,是少有几个获得此殊荣的军事记者之一。这位与众不同的获奖者,是年仅41岁的现任解放军报记者部机动组组长、主任记者杜献洲。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0月,刘畅因揭露山西繁峙矿难真相的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他的作品被北京、香港一些高校作为教学案例或收入教材。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金堂县人民广播电台的杨登榜,是全国县级新闻单位中唯一获得首届范长江新闻奖的一位同志。金堂县电台自1982年自办农村节目以来,有34件作品分获省、市和全国优秀节目奖,而在获全国奖的6件作品中,有4件是特等奖。在这里集聚着一批热爱新闻事业,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新闻工作者,而先后担任播音员、编辑、编辑部主任的杨  相似文献   

16.
在前不久揭晓的首届韬奋新闻奖获奖名单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高级编辑杨青名列其中。消息传来,杨青办公桌上祝贺的小条摆满了桌面,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到新疆打来的祝贺电话接连不断。一些请她谈感想、介绍事迹的访问者也接踵而来。面对这些,不善言谈的杨青,总是淡淡一笑:“真的没有多少东西好说,我是一个普  相似文献   

17.
在拉萨布达拉宫脚下,有一座高耸的铁塔,铁塔下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部主任办公室里,有一位言语不多、忠于职守、备受人们尊敬的中年人,他就是不久前获得第三届“范长江新闻奖”的格桑旦增。 这位年近五十的老记者,在他几十年的记者生涯中,始终以党的新闻事业为重,不计得失,默默奉献,赢得了广泛好评。 1978年,格桑旦增再次从内地学习归来。当他重新踏上孕育自己的高原时,并没有被这里的蓝天、白云和阳光所陶醉,而是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后,要求到基层工作。当年这位热血青年先后在日喀则、那曲、拉萨等记者站连续工作了14年之久。无论何时,他都把全部精力用到工作上,由  相似文献   

18.
1991年12月10日,是中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的日子。范长江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为表彰激励中青年新闻工作者而设立的最高奖项。首届评选,评人品,评文品,40万新闻大军,像淘金子一样,淘出了9个人。当中央领导同志走上主席台颁发奖杯的时候,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在欢快的乐曲中看到了9位得主的风采。他们是:艾丰、江志顺、刘效礼、杨登榜……9个人中,杨登榜是特别令人瞩目的一个。因为,他来自四川省金堂县广播电台,这是新闻的最基层,他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记者”、“小编辑”。然而,他又是特别能征服评…  相似文献   

19.
江志顺,中等偏上的个头,像个北方汉子,但从他高高的额头和宽宽的嘴唇上,还是依稀可以看出他南方人的特征。他一头乌发,腰板笔直,反映敏捷,健步如飞,这使人很难想到他已经过了55岁生日。为了给新改名的《军事记者》准备稿子,我们想写他的一篇专访,他很爽快就答应了。但他任务多,工作忙,八小时以内很难有时间坐下来接受采访,只好见缝插针、断断续续地抓住他采访。  相似文献   

20.
郭明  李仁财 《声屏世界》2001,(10):44-44
很早就想提笔写她的事迹,但又觉得她的工作是那么的平凡,不知值不值得写,因而几次提笔又搁笔?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平凡,什么是奉献,什么是人生价值的内涵时,我终于再次提起了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