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用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能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说:“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这段话是对口语技巧而言,口语技巧要娴熟.要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3.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一个人“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才能成为出色的教师。他主张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师范生体态语言的训练,把这作为必修课。体态语言的表达方式一般为:面部表情,眼神,体势,步态,以至衣着,妆饰,发型等,是一种非言词性的思想情感交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的任务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中的“传、授、解”,无一不借助于语言,无论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怎样高,都代替不了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教育教学这一最基本的手段。有人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称教师们为舌耕族”,此话正道出了教师的职业特点。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相对其他职业而言,对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口语表达就应有更高的要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教师语言的运用。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够做出二十…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循循善诱的引导,绘声绘色的讲解,这些口语或书面语的运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介体,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但在运用教学语言的同时,辅之与非语言行为的运用,同样能起到相得益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体态传播学家伯斯惠斯托指出“:人进行传递信息时有65%是用非言语符号传递的”。所谓非语言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动作、眼神、手势、衣饰,师生间的人际距离等。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用十五至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已被许多学科重视。作为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为主的音乐教育,理应首当其冲。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情绪的学习场景呢? 一、通过语言,渲染情境。声音和语调的轻重、高低、强弱、刚柔、抑扬、顿挫要富于变化。同时要配合自然得体的手势、落落大方的表情,才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正如马卡连科说的“只有在学会用十五种至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作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  相似文献   

7.
白玉珍 《河南教育》2004,(12):30-3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那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什么特点呢?笔者认为必须生动、幽默、形象。一、生动马卡连柯曾说:“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  相似文献   

8.
谈谈轻声     
轻声是普通话里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是一个音节跟别的音节连着读出的时候,因词义、词性、逻辑、语气等方面的各种关系,把这个音节弱化(或叫去掉原来的声调),形成轻声。掌握和运用轻声,可以使朗读更流利、生动、清晰,收到音美感人于耳的效果。轻声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例句均为省编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中的)①投降?你们是什么东西?②哪有寄东西不付钱的道理?③兔子喜欢在夜里吃东西。④东西只有把①②③中的“西”读成轻声,才是指的“人”、“菜刀”、“饲料”;也只有把④中的“西”读出原来的声调(x),才是指的“方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有些教师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常将去声字的声母加上调,如:“骂”字拼读为mǎ-à,这样对吗? (拱君如) 答:这个问题牵扯到天津人如何读准普通话的四种声调问题。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四种声调也可称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声调的读法,把字音的高度按“五度标记法”分成“低、半低、中、半高和高”(如图)。普通话阴平的读法是高而平,不升不降,是高平调。如,“中”zhǒng。阳平  相似文献   

10.
声调是汉语语音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解汉语与言语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汉语两字组声调组合二十种语音形式实验字表,对新疆哈萨克族学生使用汉语两字组声调的语音特征进行听感分析,以期找出这种“民族变体”的发音规律,有针对性地指导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融入国际社会的广泛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运用的迅速普及,《汉语拼音方案》也显现出一些缺陷。为了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汉语拼音方案》也必须修订和完善。解决字母“櫣””的问题,最简单、最科学的办法就是用字母“V”代替字母“櫣”?梢酝菩幸恢中碌氖视扑慊河锲匆羰淙氲摹吧鞣拧钡谋晔痉椒āU庵中碌谋晔痉椒ㄊ?:“声调符号”不再标在主要元音之上,而是紧接在拼音字母之后和字母并列。修订后的《汉语拼音方案》对于“声调符号”可以有两种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育家曾问一个班级的学生:“我们为什么要终生学习?”学生们纷纷回答:“为了学知识。”“为了找好的工作。”“为了适应社会竞争。”“为了报效祖国。”只有一位女生小声说:“因为学习中很快乐。”教育家当场表扬了这位女学生。事后,教育家感叹说:“人们总是把学习当作一种手段,一种达到另外目的的手段。其实,学习是人的内在需要。学习的本身,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的确,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与老师总是用“考大学”、“为爸妈争光”、“将来找一个好工作”等话来鼓励同学们用功学习,取得好成绩。每当同学们考试成绩退步了或者学习放松了…  相似文献   

13.
最近发现了微软拼音输入法的一个小技巧,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在使用微软拼音打字的时候,比如需要打一个“大”字,先输入“da”(不带引号),然后输入声调,大字的声调是四声,所以输入“da”后直接输入“4”。立刻,你就会看到显示出了“大”字。如果不是,就需要像平常那样选字,你会发现:选字列表中都是四声的字哦!这样就方便多了。有事可以找我,我的QQ:84407130。  相似文献   

14.
写文章总要根据内容的需要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五种。运用单一的表达方式的文章较少,多数文章是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分清其中用的什么表达方式,还要懂得作者在这儿为什么要运用这种表达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突出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一滴水     
一滴水想在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那里寻找自我。因为它常听其它的一滴水谈起这件事,说只有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才最了解一滴水。啊……一看见这个“啊”字,一滴水知道它找到的是诗人。“啊,一滴水里也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这话多好,一滴水有那么大的本事“,太阳的光辉”,多么伟大的一滴水啊!一滴水感叹自我的时候也用上了“啊”字。当一滴水想到自己也是太阳的时候,它有了一种天才的悲哀:天上那个太阳也太骄傲了,好像世界上只有它一个太阳,不,还有一个呢,还有“闪耀太阳光辉的一滴水”。为了让太阳尽早地知道这一点,一滴水早早地趴在了最高…  相似文献   

16.
外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外国留学生洋腔洋调归根到底,就是声调问题.在教初学者的时候,不要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教四个声调,二是按照“一四二三”的顺序.这种顺序更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准确的调位.声调的问题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中之难,不仅教师要精准地讲授发音技巧,学生也要运用自己的声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声调方面谈谈黄冈话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声调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个音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有区别意义的功能。例如“lizhi”,是“荔枝”,还是“理智”,或者是“离职”“立志”?这就靠声调来决定。汉语声调有多少种类?它随着方言的不同而不相同。一种方言中所有字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形式有几种,那么它就有几个声调。古代汉语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  相似文献   

18.
一、学会独立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就是要学会“思维”。常言道:“多想出智慧。”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法是“思维”。数学教学教的是如何“思维”,如何运用最一般最抽象的数字来表达万般事物,来分析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思考”是学习数学的法宝,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展开联想和  相似文献   

19.
“张钢筋”     
“张钢筋”是谁?他是我爷爷。别看爷爷矮矮的,瘦瘦的,可院子里的人都叫他“张钢筋”。爷爷一身都是钢筋般的硬骨头。二十多年了,奶奶一直患有抑郁症,病得最厉害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了给奶奶治病,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爷爷没有一件新衣服,穿的都是小爷爷的旧衣服。可谁要想出钱帮他,他就把这句话拿出来了:“我有一双手,样样做得有,不需要麻烦大家。”爸妈都在深圳打工,家里只剩爷爷奶奶和我。爷爷不分白天黑夜地做,  相似文献   

20.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做人、学会作文对每一个中学生来说愈益重要。不仅为了“应试”,更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20年来的作文指导实践告诉我,只有让学生学会不断地“读”,在“读”中感悟作文的真谛,才能让生命在“读”中绽放异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