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史知识     
《兰台世界》2003,(12):30-31
“皇帝”的由来百家姓·千家姓·万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汉族姓氏的总集,相传是宋初钱塘一位老儒所编,共取姓氏468个,远没有包括中国人的全部姓氏。据宋人郑樵统计,宋代姓氏1743个,比百家姓多三倍。到了明初,有一个叫吴沈的人,编了一部《千家姓》,共收姓氏1968个。但这部千家姓  相似文献   

2.
姓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不论是谁,从出生之日起,不管是否有乳名或正式名字。首先就有了姓。姓氏是人作为某个家族成员和作为社会一员的首要的识别符号。很难设想,假如每个人都没有“姓”,那样的日子怎么过?姓氏文化一称姓氏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包括姓氏的起源、演变、迁徙、析支与分布,还有郡望和杰出人物等等。说来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3.
晓言 《中国广播》2007,(8):78-78
许多外国人的姓名与中国人不尽相同。他们有的名字在前,有的姓氏在前;有的习惯称姓氏,有的习惯称名字。在书写方面,中国人姓名(某些少数民族除外)都是姓氏在前,名字在后,而且是连写,中间没有间隔。大部分外国人姓名译成汉语时,名字和姓氏是不连写的,分开写的,中间都有间隔。这个表示间隔的叫做间隔号(·),也有叫分读号或音界号的。间隔号在字身中间,印刷中叫中圆点,上下居中占一个字位置。  相似文献   

4.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现实、重今生。现实是历史的传续,今生是往昔的延伸,因而中华民族也就特别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正是这种文化精神的生动诠释,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当数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佛教典籍卷帙浩繁,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僧人,如何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对其著录有一个较为全面正确的规则,是一件亟需解决的事。本文结合《古籍著录规则》,通过对僧人姓氏的考证.提出了一些憎人姓氏的著录细则。  相似文献   

6.
谱牒是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它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自然产物,有国有姓氏就产生了谱牒。但叙述谱牒,还必须从姓氏谈起。中国姓氏由来古远,在文字记载中,即肇于三皇五帝。如伏羲氏为风姓;神农氏为姜姓;黄帝姓公孙,居姬水,又改姓姬。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尧赐契姓子,赐弃姓姬,赐禹姓姒,氏曰有夏,伯夷为姜,氏曰有吕。这些当是最古的姓氏了。然古时姓、氏是两个概念。对此郑樵叙之已明。其《通志·姓氏略序》曰:"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  相似文献   

7.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组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由它定格的各家姓氏,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还蕴涵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念和意向,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传统蒙学有姓氏学,其中颇为著名的一种,就是《百家姓》.毛泽东对百家姓有特别的兴趣,在做干部、群众工作,初次见面沟通情感时,往往以对方的姓和名字为题、解释、运用和发挥.因此,我们常可以从他所作的释姓析名,浮想联翩的谈古说今,从一个侧面窥见其独特文化性格和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个多民族移民及其后代组成的国家,姓氏之多,在中国之上,虽然美国人口只有中国人口的五分之一多一些。但是美国倒有姓氏的详细统计资料。美国有个社会保险署,凡是美国成年居民,都领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因此社会保险署里就有美国姓氏总数的资料。据一九七四年的  相似文献   

9.
达公 《新闻世界》2008,(4):32-32
姓氏,是中国文明中一个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每个姓氏背后,都隐藏着一段真实的故事。而众多姓氏中有五个姓既非常罕见,又令人“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0.
过去我馆用的日文著者号码是以著者姓氏的日汉字笔顺排列而成的。因为日汉字与我国汉字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有差异,并旦,繁、简不一,在实践中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不依循日本人姓氏的读音而按中国字形来处理,觉得带有牵强的成分。采用植村长三郎编的日文著者表比较可取,它能科学地、确切地反映日本著者姓氏,  相似文献   

11.
赵鸿燕  李金慧 《传媒》2005,(8):60-61
近来,新浪网正与"Netor网同纪念"合作,以"维客"(wiki)的方式全力打造"新浪·网同万家姓维客计划",谱写一个完整准确并具开放性的中华姓氏大全,每个人都可以任意添加、修订姓氏和建立族谱,活动至今已有3086个姓氏收录其中.在技术发达的美国等西方国家,维客技术的利用、研发基本上与博客同步.但在中国,相对博客而言,它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名词,见诸报端的报道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三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汉语姓氏发生过大大小小数不尽的变化,迄今没有静止。姓氏变化的原因纷繁复杂,不拘一格,其中,姓氏载体,即语言文字的变化,人们用宇习惯的变化,都是姓氏变化的重要原因。本文就专从汉字异写异读方面分析中国人汉语姓氏古今变化的一些情况。姓和氏的先秦古又有区别,本文只用今义,即把姓、氏和姓氏看作浑言同义词。一、异体字与姓氏变化异体字是同音、同义而不同形的字,可以互换,写词没有差别。异体字写同一个姓氏,日久年深,有些会发生变化。变化之一是最终固定或趋向一种写法,大多舍繁趋简。如“其”“i”…  相似文献   

13.
华洋人名     
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扎伊尔雕塑家李耀楼》.一个念头不觉油然而起:中国血统的人遍布全世界.这位李耀楼先生必是华裔扎伊尔人吧.翻到正文连同照片一看,才明白这位"扎伊尔铜雕艺术的卓越代表",是道地的非洲黑人,只是我们的作者把他的姓氏或名字(Liyolo)翻译成名姓俱全的中国式人名罢了.是不是这位黑人艺术家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姓氏中有不少怪姓,而台湾特别多,据统计:全台5800多个姓氏中有1000多个怪姓,其中有100多个姓氏仅一户或一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稀有姓氏”将来可能会绝传。台北市文山区有人姓“第五”,这真是怪姓中的怪姓。但这个姓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齐国京城里的皇亲国戚大逃亡,逃到一个隐蔽地方,清点人数仅剩下8个人,为逃避秦兵的追捕,决定隐姓埋名,按长幼次序排列,以“第一”、“第二”、“第三”……为姓。到了汉代有个大夫叫“第五伦”。他的后裔有的辗转到了台湾,所以台湾有了这个姓。台北市宁波四路有一姓“阿”的,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的姓氏具有姓氏数量相对于总人口的比例严重短缺、各汉字姓氏在人口中的实际分布严重失衡、取名用字高度集中等特点。在中文编目规范控制过程中对中国个人名称标目进行区分尤为重要。中国个人名称标目的区分问题包括对古代个人名称和现代个人名称标目形式的问题;标目附加成分选取标准的控制原则、附加成分类型的划分和属性的分析等。将文献计量学的概念引入规范控制研究领域,会进一步丰富编目规则修订工作的信息来源,有助于拓展规范控制的研究领域。参考文献12。  相似文献   

16.
读书写作,往往涉及到人的姓名。特别是新闻报道写作。对于编辑记者来说,为了提高新闻稿件的写作质量和报纸的质量,弄清这些容易读错、写错、用错姓氏的来龙去脉,正确地掌握它的用法非常重要。   一般的情况下,造成姓氏读错、写错、用错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一字多音出错,二是字形相似出错。这里选择了 13个在读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的姓氏,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一一剖析之,彻底地弄清这些姓氏的来龙去脉,以便了然于心,杜绝发生错误。   仇:仇字有两个读音, chó u(仇恨的仇)和 qiú(求)。用于姓氏时,读作 qiú,不可…  相似文献   

17.
一谈到家谱,许多年轻人觉得太陈腐,没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为啥会引起青年一代反感呢?我翻阅许多姓氏类的家谱档案,发现了不少不足之处,这主要是只注重了姓氏的繁衍发展过程,只重在歌颂,真正有利于后代子孙的事记载太少,留下许多遗憾.仅以本族姓氏为例,只写了始祖从江西省吉安府迁来,而婚祖是何人之后,本族中有几位历史名人,又有多少重大劣迹之人,还有哪些重大疾病(遗传性的疾病),都没有提到过,留给子孙的是件供品而已,没有实在价值,令人实在可惜.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形式文化成果,谱牒档案记录了我国姓氏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并为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开发素材.姓氏文化产业的壮大在丰富谱牒档案体系的同时,也赋予了谱牒档案新的属性.在当今经济环境下,随着谱牒档案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深入,姓氏文化产业也形成了成熟完备的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1苍南姓氏文化现象的背景 苍南县是历史上的移民大县和姓氏大县。据了解,苍南县范围内民间现存的各种姓氏谱牒估计有200个姓氏、10000余册,而其中年代较早的有清乾隆五十三年、嘉庆二十四年纂修的陈氏族谱等。  相似文献   

20.
中华姓氏之中,有不少是"以官为姓".古代人以先辈的官职为姓,这对他们来说,既有纪念意义,又颇能引以自豪.在这些姓氏中,人们熟知的双姓有:司马、司徒、司空、司寇等,这几种官职在古代是十分显赫的,地位有的位列"三公";有的列入"六卿"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