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农村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伦理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笔者以怀化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对农村青少年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影响,并根据农村青年的两个年龄段分别提出了改善其伦理道德状况的建议,力求为农村青少年的道德伦理教育提供翔实的数据及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其伦理道德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败。笔者以怀化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依托,对农村青少年的伦理道德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原因、影响,并根据农村青年的两个年龄段分别提出了改善其伦理道德状况的建议,力求为农村青少年的道德伦理教育提供翔实的数据及有效的改善措施,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教育状况并没有随着政府对农村教育的加大投入而得到根本改善,农村青少年学生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厌学现象明显。本文在对河北省一典型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青少年学生厌学的原因。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背景下,农村生产形式、组织方式、价值观念离现代化的城市相距甚远,城市的现代化知识在主导着农村教育的话语体系。农村青少年学生无法通过目前的教育体系实现向城市的流动,也不能学习到与农村生活实践相契合的本土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需要政府重视的弱势群体之一。菲律宾全国青年调查主要从教育、就业、健康和参与度四个方面展开,覆盖了2762名菲律宾青年,他们代表了菲律宾不同区域的城乡青年。文章节选自教育部分,主要围绕菲律宾在校青少年和失学青少年展开调查研究,为菲律宾政府提供了一系列事实和数据,以便制定政策服务于青少年。同时,除了事实和数据,更为重要的是思考青年复杂的认知、态度、行为、处境,以适应他们的需要,为教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展开对东盟国家青年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农村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变化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改善农村学生身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有的放矢的指导青少年群体的科学健身,从而提高青少年群体的体质健康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网络的快速发展,改变了当代青少年的学习与休闲方式,网络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课余生活的主要阵地,同时农村青少年上网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本文以传播学——分众化理念为视角,以网络传播为主线,提出了一些对农村青少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以期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网络传播对农村青少年影响的关注,促进当代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正规就业模式评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非正规就业的较高的劳动效率、劳动关系非正规化、就业的门槛低、机制活、劳动报酬低等特征来看,非正规就业已成为当今就业模式的主流。但是,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着概念模糊、统计困难等缺陷;其模式本身存在着就业歧视和劳动力流动障碍、非正规就业者保障权利缺失、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滞后、就业服务网络不健全、就业援助服务不配套等缺陷。根据上海经验,进一步发展非正规就业应该重新界定政府的作用,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认识,构建公益性的服务体系,建立适合非正规性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全面保障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基本权益,实现“体面地就业”。  相似文献   

8.
为了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帮助其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文章探讨了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包括让家庭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慰藉的理想港湾;让学校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和游戏的天地;社会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政策保障和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9.
关爱留守青少年公益创业项目是由赤峰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青之翼"志愿服务团队发起,面向赤峰地区留守青少年的公益创业项目。它旨在解决留守青少年的生活、学习、健康、心理情感等诸多方面问题,并辅导留守青少年的课业,帮助其积极向上,健康的成长,远离违法乱纪等不良行为,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同时,也会呼吁社会人士对留守青少年的帮助,也会将社会上募捐来的物资(爱心包裹,生活必需品,教育物资等),进行合理分配。本次志愿服务活动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河南社区举行,在此地区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教育落后,地区贫困,在此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有利于促进教育的公平。通过网络、传单等媒介对社会进行呼吁。对留守青少年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探析留守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就当前安徽农村流动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就业渠道、社会保障、权利维护等几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造成安徽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问题的体制机制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安徽农民工职业素质,加强流动就业管理,完善流动就业服务,实现城乡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下一阶段的目标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基础教育落后,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和学龄人口流向城市,导致乡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教育,提升人口素质,建设县域高等教育,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立县(市)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只有把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青年都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劳动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措施,是从目标、内容、形式、结构和布局诸方面彻底改革农村教育,尤其要以县(市)电大为龙头,统筹县(市)成教、职教、自考、普教、培训等教育资源,建立县(市)农村社区发展学院.本文论述建立县(市)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意义、可能性及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经典模型——刘易斯的产业转移模型和托达罗的反流动论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采取两种转移方式。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必要技能的训练。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经过从工资水平到社会处境的比较可知,大学生的总体身价是高于农民工的,“大学生身价不如农民工”的论断并不成立;大学生工资多次下降的现实并未改变其身价高于农民工的事实;“读书无用”等观点也难以成立。这有利于劳动者做出投资于高等教育的决策。而优化高等教育的培养机制则可实现高等教育投入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家长择校问题是在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趋于家庭化后出现的新问题。不同于以往研究对家庭经济因素的强调,研究的结果显示了家庭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是对农民工家长教育选择的重要性,从个体特征看,农民工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流人地居住时间是影响其选择学校的主要因素;从家庭影响因素看,家庭结构和教育期望是影响农民工家长择校的重要原因。择校信息的获取和判断的差异是农民工家长择校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6.
完善学校支持服务体系,激发乡村青年教师创新活力,对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学校支持服务体系对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丰富的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营造开放包容的学校氛围有助于激发教师韧性,促进其教学创新。物质奖励对教师韧性的激励作用不显著,使用不当反而容易挫伤乡村青年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研究结果为优化乡村青年教师长效激励机制以激发其教学创新,建设高质量的乡村教师队伍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和个案访谈对昆明市流动人口总量、结构、分布、流动原因等进行研究,并对流向和规模变动趋势做了分析,研究及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市流动人口以省内流动为主,以青壮年为主,以初中学历为主,以汉族为主,以乡一城流动为主,以经济型流动为主;在性别上,男性超过女性;在空间上,逐年向四大主城区集聚,主要分散在城中村;未来整个“十二五”期间乃至2020年,昆明流动人口的规模都将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18.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三位教育家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专业设置、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宝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即知识分子广泛系统地组织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围绕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19.
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师资。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已成当务之急。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面临师资队伍流动性大、新鲜血液不足、培训经费短缺等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幼儿园教师保障机制,合理规划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等是农村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走出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西农村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完成“两基”历史任务之后的农村教育在新世纪面临机遇和挑战 ,处在县管为主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制度变迁中的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令人有喜有忧 ,新体制改革的效应有效地遏制了农村教育边缘化倾向 ,但存在不少老问题和新矛盾。因而 ,必须抓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确立农村教育战略重点地位 ,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 ,创新农村教育发展模式 ,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