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列宁给物质下了一个科学的经典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①正确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对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否则不仅不能在自然观上树立科学的物质观,而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物”也难以理解,因而也就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质概念所指的不是对象本身,而是从各种物质形态中抽取出共同属性作为思考对象。哲学本…  相似文献   

2.
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一书中,彻底清算了经验批判主义即马赫主义哲学,深刻地阐述了辯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制定了科学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唯批》第120-121页)这个定义是总结了两条哲学路线的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就而制定出来的。它牢固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从列宁制定这个定义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自然科学有了长足的发  相似文献   

3.
物理学的新发现使得唯能论和马赫主义怀疑恩格斯"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论点。列宁通过对他们的批判,确立科学的物质范畴,对运动与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由此,列宁批判了马赫主义和唯能论对"物质是运动着的东西"的误读,对马赫主义发挥了的唯能论进行了认识论上的总结。列宁还对运动范畴所包含的矛盾展开了分析,否定了芝诺由于发现运动中包含矛盾就否定运动的做法,肯定了黑格尔、恩格斯对芝诺的批判,剖析运动中包含着非间断性与点截性的对立,运动就是这种对立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列宁认为认识运动就是这对矛盾在认识领域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物质客观实在性的证明及其意义安启念一、对列宁物质定义的一处重大误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  相似文献   

5.
在《生活与哲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物质性和客观性、普遍性和客观性、同一性和依赖性、能动作用和反作用这四个属性的理解最容易出现错误,有必要加以厘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性和客观性物质性是什么?物质性就是指客观实在性。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的争论与实践范畴的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实践当作认识论范畴来看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学界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还是实践本体论的争论,提出了物质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关系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地位的讨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界在关于马克思哲学当代性问题的讨论中,通过与现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又大大推进了人们对实践范畴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7.
"物质"概念的历史内涵是广延。在西方哲学史上,"物质"本体论并不占据主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改造。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及其对唯心主义的批判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实质上就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对象",这一"对象"并没有摆脱"广延"的特征,因此,"物质"概念不能构成对传统西方哲学一系列核心概念的消解。如果"物质"概念仅仅被界定为非广延的客观实在,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唯物主义的结论以及对唯心主义的批判都将难以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8.
在普通高中人教版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教材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凸显出三个难题:一是哲学物质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物质是什么关系;二是客观实在等于客观存在吗;三是运动为什么不能说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引导学生厘清这三个问题,对于他们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本真意蕴,进而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物质范畴有两种涵义:一是各种物质形态的集合体意义上的涵义,在这个意义上的“物质”即宇宙总体,二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意义上的涵义,在这个意义上的“物质”即客观实在。物质作为宇宙总体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起点。在认识的抽象化过程中,实体、运动、时空等是对作为宇宙总体的物质的构成部分和结合形式的一般分析。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逻辑地再现整个世界的起点。在认识的具体化过程中,实体、运动、时空等是对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的逻辑的具体展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科学地解决了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惟的关系问题。从物质中引伸出意识,而不是从意识中引伸出物质,或者把二者等量齐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解决哲学上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映乃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普遍属性,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指出,感觉只是与有机物质联系着,在不具有感觉特性的无机物质中,只能假定有着与感觉相以的特性,即反映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有感觉的物质是由无感觉的、即无机的自然中产生的,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人脑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很重要,长期以来人们对此的理解似乎简单化了一点.文章在对物质范畴历史演进的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剖析了现有的物质定义理解上的歧异与困难,认为"物质性"并未完全解答世界本质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万物的本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有三条路子:一是从本体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来统一认识论;二是从认识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回答本体论问题。三是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结合来界定物质范畴,回答先在性和万物的本原问题。马克思物质观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结合,提出“物质形态”的概念,科学地解答了宇宙的本原和物质的先在性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领域的新发现使人们产生了“物质消失了”的看法,马赫主义者提出了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就是感觉等观点.面对这种情况,列宁科学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总结了现代物理学危机的实质,批判了以马赫主义为代表的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乃是“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特性。以下有时将这个“物质的唯一特性”原理简称为“原理”。本文从“原理”的提出、内容、实质和作用等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粗浅体会,以就教于同志们。这个原理是怎样提出的呢?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针对马赫主义者攻击“唯物主义者坚持着似乎已被‘最新科学’和‘最新实在论’驳倒了的物质概念”,列宁指出:“象马赫主义者那样把关于物质的某种构造的理论和认识论的范畴混淆起来,把关于物质的新类型(例如电子)的新特性问题和认识论的老问题,即关于我们知识的泉源和客观真理的存在等等问题混淆起来,这是完全不能容许的。”实际上是大多数的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了宏现物质世界的规律性,普朗克和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揭示了微现物质世界的规律性。当我们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运用哲学思维突破波粒二象性的阚值范围时,便发现了一个新的物质范畴——超微现物质世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阴阳学说,可将这三个物质范畴,重新划归为阳性物质世界和阴性物质世界。阳性物质世界属于四维时空,由实粒子构成,运动速度限制在光速以下。阴性物质世界属于四堆以上的多维时空,由只具有波动性的虚粒子构成,充满空间而不占有空间,运动速度起步就是超光速。迄今为止,我们人类只认识了阳性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对于整个阴性物质世界还是盲无所知的。在未来的世纪,科学研究的对象将会逐渐转向阴性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建立哲学体系需要经历追溯和建构两个环节。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所能追溯到的整个世界的最后的基础是实践,所以实践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最终的解释原则。在实践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中,应当把实践范畴作为起点,把物质范畴作为终点,因为只有从实践范畴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才能最后把物质范畴阐释清楚。但是,用实践范畴阐释物质范畴,并不意味着物质是从实践中派生出来的。逻辑的先后与时间的先后是两码事。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实践唯物主义,或者是把它看做是超越唯心和唯物的实践哲学,物质范畴都是不可回避的.对物质范畴的规定实际上是以浓缩的形式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把实践引入物质观,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创生物质观.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观点中是没有一般物质概念的,在那里,物质的概念有三个不同的含义,即自然物质、客观实践和社会存在。然而,马克思的物质观又是统一的,在马克思看来,所谓物质的东西,不过是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这个过程的基本条件和根本动力的那些因素和力量。一般物质概念来源于旧唯物主义,它们站在直观的立场上看待世界,其真正内容是自然物质。教条主义者则用旧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二哲学常识关于物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中 ,常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 1)桌子是不是物质 ?( 2 )信息是不是物质 ?( 3 )张三的思想相对于李四是不是物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单从教材中的物质定义出发简单地回答“是” ,那么依次推论 :“桌子是物质 ,信息是物质 ,什么都是物质” ,显然是荒谬的 ;如果回答“不” ,又与物质定义相左 :明明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的东西怎能不是物质了呢 ?于是我们就把发生在物质问题上的两难选择称谓“物质悖论”。那么“物质悖论”是如何产生的呢 ?是教材中列宁关于物…  相似文献   

20.
20多年来,我国哲学界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研究实践范畴,着重探讨了“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实践检验与逻辑证明的关系,并在对实践的结构和要素的研究中,讨论了目的范畴与实践观念的关系;从历史观的高度,着重探讨了交往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关系,凸现了实践范畴的交往维度,并提出和研究了交往实践观;从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了物质范畴与实践范畴的内在联结,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问题的讨论中.实现了对实践范畴的当代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