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景作文离不开"景"和"情",要么写景抒情,在一幅幅画卷中舒展情怀;要么融情入景,将情感注入景物中,给景物赋予生命力。而无论哪一种写法,最终都是"情"、"景"两条线贯穿全文,一虚一实,勾勒出唯美的景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济南的冬天》为读者勾勒出与众不同的北方冬日美景,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独特的布局和语言风格,具备了诸多启发借鉴之处。一、由字到画,巧妙布局写景文重要的是谋篇布局,按照顺序描写景物,便于读者发挥想象,融入文中的景物环境中。但中规中矩的描写手法,未免显得死板,缺乏艺术气息,吸引力不足。  相似文献   

2.
正中学语文教师如何执教,才能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根据文体特点构建有效课堂语文教学应明确文本体裁,通过文本的解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赏析、评价文章的方法和思路。如:(一)散文教学。首先要明确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根据这一特点,散文教学应以"读情—析情—品情—写情"的方式构建课堂教学,也就是说,学生先阅读课文整体把握作者情感,再具体分析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寇雅丽 《甘肃教育》2009,(12):55-55
目前,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散文阅读题,而大多数学生找不到散文阅读的技巧,失分颇多。那么,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攻破这个难关呢?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一、读文本晓大意这是做高考散文阅读主观性测试题的一项基础工程,即泛读全文,整体把握,把握情调,疏通情脉,总结起来就是明思路。如何才能明思路呢?  相似文献   

4.
经典散文的教学往往面临相似的困境,即在多元阐释与刻板印象中寻求出路。立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提出经典散文的教学策略:返璞归真的"文本细读",探幽析微的"问题情境"创设,拨云见日的"比较阅读",由言语到思维,由知识到文化,通过师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以期进入现代经典散文阅读教学的文化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5.
【课标·教材·学情】 “课程标准”在“阅读和鉴赏”中有这样的目标表述:“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漫话清高》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中外说理性散文”,要着重品味这些散文中的情趣和理趣。  相似文献   

6.
散文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体味意境美,因为在散文的审美特征中,追求诗的意境是非常突出的一点。所以,我们欣赏散文,教学散文就应当着重领略它的意境美。 但是,散文的意境如何言传,让学生体味到?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值得探讨。现以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谈谈散文的意境教学。 意境即生活图景与思想感情融合一致的画面,所以必须扣住“景”与“情”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我的方法是,首先借助预习提示和学生阅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大致内容和基调,想象散文中描绘的图画,体味回荡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吟唱,体味  相似文献   

7.
现代散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高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必须把握住文本里描述的"景",通过"景"传达给学生一种特别的"情"。学生通过认知不同的"情"来理解文本蕴含的"情",从而产生共振与共鸣。本文以现行高中语文粤教版教材中几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为例,从"细品文本,情感共鸣""情境感染,融情入境"和"以情引情,情感共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表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散文的“形”与“神”、“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 2.学习散文中准确、精炼、严密、生动的语言。 (二)本单元教学重点 1.材料的组织顺序。 2.贯穿散文的思想红线。 3.散文的色彩和感情基调。 (三)本单元教学难点 1.“形”与“神”的结合点。 2.“景”与“情”的统一. (四)表单元需落实的全部知识点 1.作者①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等. ②碧野(1916—— )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县人。③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  相似文献   

9.
孙晓芳 《学子》2012,(12):23-23
一、情境的设置,应让学生自然地把握情感基调目前,被选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文本都具有各自的"独立存在",这个"独立存在"是作者在创作文本时的一种价值定位、一种心理诉求、一种情感积淀……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使这个文本有别于另一个文本,正是这个"独立存在"才让文本彰显出别样的风采。而这个"独立存在"首先表现为文本特有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情文并茂,是散文的显著特色,在各类文体中,散文的这一特色也表现得最为突出。所以,这就决定了散文教学可以并且应该秉持这一基本原则——"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所谓的"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是指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文章所要传达与抒发的思想感情,带领学生积极有效地涵咏和咀嚼文章具有的感染力、表现力以及语言艺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王荣生教授也指出:"散文是艺术,描绘作者的情感世界和思索过程,重在冶情;读者阅读散文,以‘悟意审美’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共情式教学是针对当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按照课标的要求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的探索,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文本的语言,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世界,与作者及文本共情,从而升华其精神境界。主要从三个方面尝试共情式教学在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由此提出共情式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散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文体。鲁迅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题材应听取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郁达夫也讲:"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现代的散文的特征之一。"也正因为这些特点,散文也就给作者的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阅读散文就需要从散文的基本特征入手,运用散文的美学观点去解读文本。一、整体感知散文的"形"散文取材广泛,山川风光、花草虫鱼、历史文化皆可以作为题材。而作者行文又可以骋思万里,思接千古,散文的内容就显得十分的丰富,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不论散文的内容如何繁杂,它都是散文的"形",都是作者有意为之。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由此看出,鉴赏散文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高中散文鉴赏教学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4.
《故都的秋》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郁达夫的散文代表作。作为一篇以写景状物来抒情的散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作者是怎样来写景抒情的"。因此,本文从抒情艺术的角度,探索《故都的秋》的语文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作者为了显示出自己在文本中的情感,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抒情艺术。一、摹绘写情《故都的秋》,作为写景抒情的散文,其主体部分是摹绘故都的秋景。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摹绘",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采用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曾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他善于像画家一样用精雕细刻的笔法绘制一幅幅精美动人意味隽永的画面。画面之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意趣和性格志向,使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变得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身临其景心受其情。赏读朱自清散文名品《绿》,又一次惊诧于作者笔下梅雨潭如此可爱而醉人的“绿”,尤其叹服于作者女性化手法所表现的奇妙神韵,不妨先来分析《绿》中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先对散文字词句段逐一把握,进而从整体上感知散文写作的内容、主旨和文脉,再从文本的各个相关方面诸如文章的重要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等加以探寻,最后再将研读的各个细节和局部进行联系,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把握文章整体所写内容,达到对文章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这就是散文的“整体一局部一整体”教学。其中初步感...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由于在布局、构图上的精密构思而结构严谨、独具一格。在注意到其文本中对于现代"摄影术"大量成功运用现象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其绘景、写人的典型文本片段进行细致分析,揭示出"摄影术"融入到现代散文艺术中的过程与表现方式。并通过进一步追寻"摄影术"融入散文的内在动因,挖掘出文化范式这一制约性因素,正是其现代化转型决定了白话散文逐渐脱离传统,最终成为了真正意义的现代散文。  相似文献   

18.
散文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近年来,笔者主持了山东省"阅读中外经典,享受读书乐趣"实验的子课题"记人叙事性散文"的阅读与研究工作,并且和课题组教师精心筛选了68篇记人叙事性散文开展实验。在反复的阅读观察及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记人叙事散文阅读四要素":即把握整体美,品味语言美,  相似文献   

19.
"语文味儿",就是应充分发挥文本语言的魅力,通过生动、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把握文本语言,实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具有圆融之美,整体之美。本文从对"语文味儿"的认识开始,进而产生思考,接着总结出四条策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探索,让自己的语文课堂能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儿"。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研究需要抓手,同课异构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抓手。同课异构设计是以"认""同"为研究视角,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解""异",将"认同"与"解异"结合起来的研究过程。"认""同"是教学文本和教学理念",解""异"的是课堂导入、课堂精讲和课堂操练。好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设计数量、设计标准、研讨跟进和教师相互倾听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