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勃的《滕王阁序》(见人教社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对其中的“日下”与“云间”二词,课本有这样的译注: 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2.
徐蕾 《学语文》2013,(6):63-64
“望长安于日下.月吴会于云间”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不少教材对这句话的解释不甚确切,给师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少障碍。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6月第2版)对这两句话的注解为“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对《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这两个句子,人教社新编高中语课本注日:“意思是说,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  相似文献   

4.
鲁华峰  胡岚 《学语文》2006,(5):47-47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传诵的骈文名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的高中《语文》第四册中也选入了该文。笔者发现,对于文中“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一句中的“吴会”的音义,多种常用的注本及教材都有不同的注释。清人蒋清翊所撰《王子安集注》引宋人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释曰:“吴会,谓吴、会稽二郡也。”  相似文献   

5.
破茧飞翔     
《招生考试通讯》2008,(12):41-41
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确实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羁绊.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  相似文献   

6.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描写了一批重要的官吏.他们外形丑陋但有德有能,德才兼备。作家从大众的审美趣味出发来描写他们。既写形又传神。  相似文献   

7.
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一句,高中语文课本注释为:“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这样的注释是不妥当的。《世说新语·排调》:“荀鸣鹤、陆士龙二人未相识,俱会张茂先坐。张令共语,以其并有大才,可勿作常语。陆举手曰:‘云间陆士龙。’荀答曰:‘日下荀鸣鹤。’”《古代汉语》解释:“陆云,字士龙,三国吴丞相陆逊孙。陆逊封华亭侯,陆氏世居华亭。华亭古称‘云间’。荀隐,颍川人。颍川,地近京城。  相似文献   

8.
林长华 《小读者》2011,(9):51-51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九是个位数中最高的数,又称天数。于是,九成了神圣之数.凡与帝王有关的事物多与九有关。帝王和帝位被称为“九五之尊”,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殿宇楼阁及所有建筑的尺度数字多以九为单位.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行宫的大门,装饰用“九路钉”,每扇门上金黄色的门钉都是横九排,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滕王阁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 :“望长安于日下 ,目吴会于云间。”其中“吴会”的“会”应读什么音?课本上没有注音。据我调查 ,一般有两种理解 :第一种 ,认为应读“吴会(hu尙)” ,理由有二 :1、有特殊读音的字 ,课本上应有注音 ,如课本上没有特别注音  相似文献   

10.
古人常用的号有“国号”“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官号”“斋号”“别号”等.下面分别介绍。 一、国号:国家的称号。有两首历代国号歌,兹录之:(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二)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相似文献   

11.
《尚书》曰:“诗言志,歌咏言。”那么贵为天子.一统天下的帝王是否也钟情于诗.甚而以诗言志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些一统天下的帝王们无论是称帝前,还是称帝后,他们的诗作无不显示几多豪气、狂气、霸气;其境界耀然而升,夺人心目,非一般文人诗能望其项背;观其待如观其人,有“以无观有”之妙,从另一角度也使我们领略和窥透出他们能够雄定天下、功成大业的“形而上之道”。  相似文献   

12.
“青楼”一词自唐宋以来多指妓院.许多古典文学作品都称沦落风尘的妓女为“青楼女子”。这其实是一种误传,“青楼”最早指帝王的住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封建帝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按理.他们要管理好国家,应该是十分忙碌和操劳的,可是,有些皇帝把管理国家的事情都推给了心腹大臣和自己信任的太监去管.自己则专务“业余爱好”。其中有些帝王的业余爱好,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滕王阁序》历来被选作高中语文教材,全文几乎通篇对偶,又几乎通篇用典,这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了障碍,所以编者在文下提供了较详细的解说。但我发现下面两句的注释不够妥帖,斗胆指出,望专家不吝赐教。1.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课本注释为:“远望长安,遥看吴会。日下,指京都,这里代指唐朝的国都长安。云间,吴地的古称。”(高中语文实验课本《文言读本》第106页)依据这个注释,显然王勃写了一个病句。但果真如此吗?要想准确地理解此句的含义,必须先懂得“日下”、“云间”两个典故。“日下”源出《世说新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  相似文献   

15.
雷颐 《学习之友》2006,(8):42-44
“万岁”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据王春瑜先生在《“万岁”考》一文中考证,在汉武帝之前“万岁”字眼虽也常从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却不是帝王的专称。是汉武帝巡幸嵩山和芝罘(fú,伏)山时,制造了“山呼万岁”的神话,“万岁”始成封建帝王的专称。  相似文献   

16.
南京的别称     
1.金陵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高灭越。埋金以镇“王气”,并于石头山(今南京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古称“金陵”。南朝齐谢跳《鼓吹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相似文献   

17.
黄波 《语文新圃》2009,(8):36-37
“驾崩”是专用词汇,特指帝王翘辫子。什么事到了帝王那儿就不一般。普通人死了就死了,可皇帝不一样,从他生病到驾崩.其中玄机甚多.应该有一门“驾崩学”才对,可惜前人似乎无意于此。我且撰此小文,名为“发微”,算是抛砖引玉吧。  相似文献   

18.
曹坚 《同学》2003,(12)
我们读书、教学、观看影视剧时,常常会遇到古代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有时我们称某某皇帝,如: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康熙、乾隆皇帝等,这些称法,实际是分别用了“谥号”、“庙号”和“年号”来称呼他们。“谥号”、“庙号”和“年号”都可作为帝王的帝号(对帝王的称呼),但它们的意义、用法却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秦始皇横扫六合,开统一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先河,既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里程碑。但这个王朝来去匆匆,“其亡也勃”,只存在了15年0800多年后的隋朝,同样走了短命的老路。秦精短命,道理何在?古今学者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和总结,多认为是淫暴所致。然而,掘开中国历史,几百位帝王中,不淫不暴者实在不多。西汉开国君王刘邦,乃好色之徒,不可谓不淫;他大杀功臣,也不可谓不暴.“唐承隋制”,一直被史家赞为“贞观之治”的造就者唐太宗,《帝王春秋·按》也说他“奢于扬帝”,“杀戮功臣过于汉高、明祖”,又为什…  相似文献   

20.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果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安排,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桂冠真是非它莫属。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