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由于出自陶渊明这样的大诗人之口,自然历来谈的人就多了。 《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近期不断刊登相关文章。王富仁、郭崇明先生撰文说“好读书,不求甚解”,鲁洪先生不赞成二位意见,认为“不求甚解”误人子弟。近日苏荣耀先生不敢苟同鲁先生的高见,认为阅读应“不求甚解”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或策略,不是学习态度的问题。”笔者有所触动,也想谈谈“不求甚解”。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没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有人断章取义,把陶渊明说成是读书马虎的典型,并说陶渊明这样…  相似文献   

2.
“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读书境界。不求甚解,但求会意,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心有灵犀一点通,那样的境界是多么的美妙啊!  相似文献   

3.
4.
不求甚解     
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不羡慕荣华富贵,却喜爱闲散清淡的田园生活。他在耕作之余,勤奋读书,生活虽然很清贫,他却觉得很自在。  相似文献   

5.
不求甚解     
通常,我们认为"不求甚解"是指学习不深入,没有好学的精神,含贬义。其实也不尽然。"不求甚解"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是,人们往往只关注了陶渊明所说的前半句话,而忽略了后半句话的含义。陶渊明其实是说:很喜欢读书,但对所读的书不执著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  相似文献   

6.
不求甚解     
黯称逝全才】12广夕.本不求甚解注:指学刁不认舜.不长深发.】理解 甚丁民〕松飞‘分‘邸,.弓‘户急‘~,口..卜不求甚解@于昌伟~~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人教版教材语文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的听课活动,为作者马南邨的精辟见解称好。联系当前地理教学很有启发,其实,初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也要经历三个阶段。"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出自陶渊明之口。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后一句话。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相对于其他学科,地理学科处于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窘境",如果能运用好"不求甚解",会让学生对地理学习有"柳暗花明"之感,达到出其  相似文献   

8.
不求甚解未尝不可呼和浩特市一中赵平阅读文章,既是直觉的感知,同时又是非直觉的思维。在这一极其复杂的认识过程中,人的知识、智能、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阅读的质量。中学生阅读,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常常只是一个“<”号的近似值。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妙处     
孙小宁 《成才之路》2011,(7):I0016-I0016
打骂.但部不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但是,这位生物老师,似乎在有意和无意之间,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就我所知,在教学古典文学作品中,有两种不正确的态度。一种是钻牛角尖。如有位教师讲《西游记》中“大闹天宫”,竟去“钻研”中国猴子与印度猴子的关系。还有的教师在讲《桃花源记》一文时,对文中的三个“外人”大作文章,结果越讲越弄不清楚。显然,在教学中这样钻牛角尖,将会引导学生误入迷途。另一种是囫圇吞枣,不求甚解。如有位教师讲《荆軻刺秦王》中“……得赵人徐夫人匕首”一句,竟以为“徐夫人”是女性,把司馬迁受宫刑解釋成“受了宫廷的刑罰”。还有位教师講授王維《輞川閑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詩时,竟把“渡头余落日”,望文生义解释成“余”  相似文献   

11.
这个世界是狭小、朦胧的,也是不连贯的,特别是跳来跳去地挑着看,很像是现在看电视不停地选台,一个晚上下来,眼前都是些片断,支离破碎。但正是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断,构成了少时读书的最初收获。“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陶港的自况。既曰好读书,又说不求甚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起初,以为这是一种调侃或曰陶式幽默,好似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于平静淡泊中突现心中的奇峰。然而,一俟后来读到哪里的一篇争鸣之文,说那陶潜若不是失于细节,便有些眼斜,居然面对东篱,望见南山,便觉得读书与甚解之间,并非一定要一…  相似文献   

12.
听曹老师讲语文饶有兴味.他想论述某个问题,有时候单刀直入,简截明快;有时候似乎不着边际,但言远旨近,往往歪打正着,出人意表.他说,“不求甚解”从什么时候便背上了坏名声无从考究,长期来人们总认为“不求甚解”乃治学之大忌.只有“细求甚解”才可以成就学业.60年代初,马南邨先生(邓拓)想替父申雪,在一本名为《燕山夜话》的杂文集里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不求甚解》来为“不求甚解”正名.但这篇文章仿佛郭沫若先生欲为曹操翻案还他一个文韬武略的真面目而写下的《蔡文姬》.蔡文姬柔弱似水,这一瓢之水泼在《三国演义》的烈焰上经不起蒸腾,曹孟德在多数老百姓心目中至今还是个洗不掉粉白脸的奸雄,马南邨也很难改变人们长期以来对  相似文献   

13.
“不求甚解”出自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一篇自况短文《五柳先生传》。原文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它告诉我们读书不求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一个大概,领会要旨。这种科学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在社会上呼吁加强素质教育,强调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今天,仍然有不可忽略的作用。据说在美国,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大学都特别重视阅读,而且阅读面很广,虽以文学书居多,但也涉猎政治、社会、历史和哲学。形式分泛读和精读。精读课有些像咱们学校的讲读课,学生有统一的课本,由老师进行讲解。方法是观其大…  相似文献   

14.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生动的细节描写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常常使描写对象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呼之欲出。因此,鉴赏小说时,应巧妙运用细节描写这把“钥匙”,来认识、感知艺术形象,洞察、品味小说内在精髓,以便更好地进行审美愉悦。一、细节描写揭示社会环境。例1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鲁迅《药》)(场景细节描写)清代士兵穿的军衣(又叫“…  相似文献   

15.
无论课堂教学改革走向何方,无论怎样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问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取何种高效的教学方法,离开了问的课堂都是无法想象的。教师设问、导问、释问是一门艺术,教师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妙处     
文章的妙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文字以外的东西.体会到作者想说又没说.但又让你体会到他处处在说。  相似文献   

17.
独处的妙处     
10分钟能做什么呢?理清思路轻快地在街上散散步,只关注一些细小的事物,如美丽的花朵——它会帮助你忘记烦恼。另外,新鲜空气和景色变化会带给你新视角。消除压力在脖子上涂一点香水,如香草味的或熏衣草味的(都是使人镇静的气味)。然后做10次深呼吸,用鼻子每吸2次气后再用鼻子吐  相似文献   

18.
Can chocolate help you to live longer?巧克力能帮助你长寿吗? My mother would never allow me to eat sweets and chocolate. She said that chocolates were bad for me and that they would damage my teeth. What would she say about the new research which says that chocolate is good for you?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情境]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相似文献   

20.
读书的妙处     
熊春茂 《辅导员》2010,(13):9-10
的确,"把书捧着读的同时,还得提高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在这个网络时代,我们的书香才会更浓郁,飘得更久远。" 也只有提高对书的辨别与鉴赏能力,我们才能发现"读书的妙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