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波 《集邮博览》2013,(8):65-65
1974年4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普16《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全套共有14枚。我对"普16邮票的使用"这一选题的邮品有将近10年的收集经历,我发现,"普16"5分邮票单贴使用的实物比较少见,我只收集到3件。当时,5分邮资适用于国内航空印刷品。图1是一枚国内航空印刷品,单贴  相似文献   

2.
杨波 《集邮博览》2013,(10):10-12
1974年4月1日,邮电部发行了一套普16《革命纪念地图案普通邮票》,全套共有14枚,其中第9枚为面值20分的“古田会议会址”图邮票。我只对普票的使用方法感兴趣,对“普16邮票的使用”这一选题的邮品有将近10年的收集经历。喜欢普票的集邮者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玩法,大家都玩得很高兴。下面,以“普16”20分邮票的使用为例,谈谈我的玩法,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3.
周杰 《集邮博览》2003,(5):20-21
从F普票开始,美国邮政在调资时还另发行调资补充邮资普票。这种补充邮资普票也没有面值,其售价和实际面值为本次一类邮件邮资调升的金额。补充邮资普票与调资前的旧邮资邮票合用(1枚补充邮资普票+1枚调资前一类邮件邮资邮票=1枚调资后一类邮件邮资邮票),方便了用户继续使用原来的旧邮资邮票。如F普票代表的调资中,一类邮件邮资是从25c调为29c,F补充邮资普票的实际面值就是4c,可与任何一枚面值25c的邮票合用,符合新的29c邮资。  相似文献   

4.
韩水 《集邮博览》2014,(6):10-11
正1995年6月2日,上海’95邮票拍卖会上,一枚普2"肆仟元"邮票以2.45万元(人民币,下同)拍出;2006年12月,上海泓盛拍卖会上,一枚带下边的普2"肆仟元"以2.64万元成交(含10%佣金);2007年6月16日,深圳世纪拍卖公司举行的邮币拍卖会上一枚普2"肆仟元"邮票以4.51万元拍出(含10%佣金);2007年诚轩春季拍卖会上,一枚普2"肆仟元"四方连以8.8万元出手(含10%佣金);2011年5月诚轩春季拍卖会上,一枚带下边纸的普2"肆仟元"六连票以32.2万元拍出(含15%佣金);2012年诚轩秋季拍卖会上,一枚普2"肆仟元"四方连以16.1万元成交(含15%佣金)。  相似文献   

5.
现时邮票目录上,普16之4分及20分的发行日期均标为1975年11月12日。实际上,此前的实寄封片屡见不鲜,且寄发地散布全国各地,但绝大部分是1975年的。 笔者近日收集到一个1974年的普16之4分、20分实寄封,系中国邮票出口公司的公函封,寄西德,贴普16之4分、20分各1枚,销戳有叠盖,但可清楚辨出“北京(18)支1974.8.16.22”字样。  相似文献   

6.
1955年3月1日我国币制改革后,邮电部于同年7月16日发行的、全套9种面值的普8邮票,为新人民币面值首套普通邮票。根据(55)邮票字第207号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文件汇编》第2号第2页),我们知道:在普8邮票中,国内平信贴用之“面值八分者为‘中国人民银行印刷厂’及‘上海市印刷一厂’承印。”上海市EP.80一厂承印的普8之8分面值邮票,即后来被称为普8甲票,共印制了5亿枚,于1955年9月初悉数交上海供应处仓库。  相似文献   

7.
杨波 《集邮博览》2012,(4):50-51
1974~1982年,邮电部发行了天安门邮资图系列的普通邮资信封,由于邮资图案采用了普16邮票中的天安门图案,故被集邮者称为“普16型天安门图邮资信封”,简称“普16邮资封”。按背面印的编号来分,全套共有26枚;按信封的发行日期和不同式样来分,可分为3组。邮资信封售价9分,  相似文献   

8.
梁铁旦 《上海集邮》2011,(10):30-31
翻阅《集邮》(增刊)第16期,看到其中一篇《从一枚混贴实寄封来探讨普1面值10000元邮票的发行时间》,此文通过论述一枚1950年2月17日从上海寄往法国的实寄封上贴有普1 10000元票,得出结论:普110000元票的发行日期应不迟于该日期。这可是"重要的发现",而且与原先认为1950年2月仅发行普1800元票的结论不一致。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2002年度马来西亚邮政公司发行邮票16套,计邮票52枚,小型张16枚(其中2枚为无齿)和小版张1枚。总面值马币87.3元(约合人民币200元)。现将全年发行的邮票作一简要介绍。1月2日发行首套邮票:《第10届世界男子曲棍球锦标赛纪念》。3枚邮票和1枚小型张,图案是作  相似文献   

10.
欧博 《集邮博览》2015,(1):80-81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枚20世纪80年代末期由辽宁铁岭寄往山东胶州的邮政包裹单,细细观察,该包裹单无论是所贴的邮票,还是加盖的邮戳,均存在诸多特别之处。贴票上的特别之处—普22组外品从该包裹单所贴邮票来看,共计四枚,分别是普21《祖国风光普通邮票(雕刻版)》3分"黄果树瀑布"两枚,普22《祖国风  相似文献   

11.
秦军 《集邮博览》2010,(5):12-13
清代发行的邮票主要包括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和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1878-1911年共发行了普通邮票8套59枚、纪念邮票3套21枚、欠资邮票3套16枚、快信邮票7套7枚、加盖改值邮票9套61枚、西藏贴用邮票1套11枚、对剖票3套3枚。  相似文献   

12.
第一枚篮球邮票是菲律宾于1934年4月14日发行的。这枚邮票是第11届远东运动会纪念邮票中面值16分的一枚,图案为两个篮球运动员打球的情景。第一枚排球邮票是罗马尼亚于1945年8月5日发行的一套共5枚邮票,图案为排球运动员击球的情景。第一枚足球邮票  相似文献   

13.
一、新普票面目一新: 众所周知,普通邮票是邮票家族中的老大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我国的第一枚邮票-1878年的大龙邮票,以及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都是普通邮票。随着邮政的发展,特别是集邮的催化,才逐渐出现了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附捐邮票等。但普票还是以它面值种类齐全,适用于各种邮件;发行量大;发行时间长;每套枚数多;同一设计常常  相似文献   

14.
自粘式卷筒普票进入20世纪90年代,自粘邮票由于使用方便而在美国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用户的广泛认同。美国的第一枚自粘式卷筒普票是1989年发行的25c“鹰盾”普通邮票,如图6所示。邮票实际上是以自粘式整版18枚的小版形式发行的,但另有部分整卷18枚的自粘式卷筒票在发行首日首发邮局的自动售卖机中出售以供制作首  相似文献   

15.
桂林,在广西东北部。桂林山水北起兴安,南至阳朔的一百多公里间。“桂林山水甲天下”,1982年《桂林漓江》被命名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展现中华山川的壮美风采,我国原邮电部于1980年8月30日发行T.53《桂林山水》邮票1套8枚。邮票图案分别为珠洞剑石、三山远眺、九马画山、古榕白露、西山夕照、漓江月夜、瀑水古渡、阳朔景道;1982年9月2日发行普21(17-16)《祖国风光·桂林山水》邮票1枚。邮票图案为漓江黄布倒影;2006年2月25日国家邮政局发行2006-4《漓江》邮票1套4枚,邮票图案分别为广西阳朔县境内杨堤、浪石、黄布和兴坪的漓江风光。  相似文献   

16.
王渭 《集邮博览》2008,(7):38-40
众所周知,普通邮票是邮票家族中的老大哥,世界上第一枚邮票——1840年英国的黑便士,我国的第一枚邮票——1878年的大龙邮票,以及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都是普通邮票,又称作常用邮票、通用邮票。但是俗话说得好:习焉不察。经常用它见它,反倒不被人们注意了。实际上,普票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印量最大,流传最广,是邮票之本。中国邮政从2002年2月1日,开始发行新的普通邮票:普30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做过一次统计,并绘制了一个“新中国发行铁路题材邮票统计表”(未载人《邮票目录》的邮资封、片、简未列入此表)。在“统计表”中收录了新中国发行的纪、特,改值、J、T、文、普、航等八大类邮票中,内容涉及铁路的邮票共69枚,所占新中国发行邮票总量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而其中同图案的邮票就占20枚,剖析如下: 1,纪7 2枚均为邮筒、交通工具及地图; 2,改1、4、8、9四套票中6枚均为火车头图; 3,改7 5枚均为五星照耀下的火车与邮递员图;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2,(10):8-9
继人民公社邮票之后,我们邮票设计全体同志又一次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套体育邮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邮票。较之首次多人合作完成的《人民公社》邮票,此次邮票枚数达到了16枚之多。  相似文献   

19.
自从"火车之父"——英国人斯蒂文森在1814年研制出第一台蒸汽机车以来,火车为人类带来了新的工业文明。在我国,铁路建设在国民经济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促进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点,在普18《工农业生产建设图案普通邮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普18《工农业生产建设图案普通邮票》自1977年3月15日起陆续发行,全套14枚邮票中,包括第一枚和最后一枚在内,共有4枚邮票上有火车。  相似文献   

20.
苏联《普1》的版式比较复杂,值得我们注意。小票幅的邮票(1K-2P)都是由100枚的全张组成(10×10),但排列比较特殊,它是由两条横竖交插的过桥将全部邮票分为4个版块,各由25枚邮票组成(,可以用4×(5×5)来表示。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