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自由性、自主性、个性化和指导的间接性等特点,以及对幼儿需要、兴趣与个性的充分关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经常发现幼儿有“偏区”现象:有的区域幼儿多,有的幼儿经常光顾某一区域而对其他区域视而不见。为此,许多教师积极探索,试图解决幼儿的“偏区”现象。在这些探索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见,但更多是对一些具体策略的探索,缺少理论思考,也存在着一些误解与误区,特别是对于“偏区”现象本身的认识,以及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超越“偏区”现象,等等。这些正是本文将…  相似文献   

2.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是在活动中进行学习的。为了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我园每个班都在晨间开设了班级区域活动,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创作,真正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在近两个月的班级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能够积极动脑、大胆创作。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有的幼儿走马观花或经常重复选择同一种游戏,有的到处乱跑、干扰同伴的游戏,还有的甚至与同伴互相打闹,这些都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的质量。那么到底如何更好地处理“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关系,真正地开展好班级区域…  相似文献   

3.
小班绘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不爱绘画,有的孩子常常叫喊“我不会画,我不想画”,有的即使不叫喊,却采取“消极怠工”的做法,一会儿玩纸,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要不就乱涂一通,甚至有个别孩子一参加绘画活动就哭鼻子。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原因有三种:一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习惯于事事由父母包办,懒于动手,希望通过叫喊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帮助他完成作品;二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再加上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差,要完成活动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加之活动内容偏难…  相似文献   

4.
宋菲燕 《福建教育》2014,(7):106-107
班级近期开展了以“有趣的瓶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帮忙搜集瓶子,美工区的瓶瓶罐罐越来越多。于是,我们开始思考:这些瓶子、罐子除了可以做成幼儿的手工作品外,它们还能怎么玩?怎么玩幼儿才会喜欢?幼儿从中能得到什么样的发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发现有几名幼儿拿着一只筷子一会儿塞进瓶子里,一会儿又倒出来,有的还在比赛看谁掷得准。由此,我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创设了活动区“投投乐”。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在一所幼儿园看大班区域活动。20名幼儿选择了建构区,但建构区一次只能容纳5名幼儿,于是教师和幼儿商量怎么办。有的幼儿说:"大家轮流进去。"有的幼儿立即反对:"这样不好,每个人玩的时间太少了。"于是,有幼儿提议:"昨天进去过的人今天就不要进去了。"这时,许多幼儿表示昨天没进去过。一时,场面沉静了。过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6.
今天下午,我们班开展区域活动。小朋友都在各活动区玩,只有杨秀靖在那儿趴着。我问她,为什么不去参加活动?她说不愿意玩。我对她说:“小朋友都要参加活动。”她却说:“老师,我趴着行吗?”我想她是不是病了?用手摸摸她的头,不发烧。如果硬把她推到活动区,似乎违反了“尊重幼儿意愿”的原则,我该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我决定,在不违反“活动区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使杨秀靖以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进入到“别人的区域”。这样,既能有效地保护幼儿游戏热情,又可以发挥集体的作用,让大家来想办法帮助她…  相似文献   

7.
幼儿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是教师与幼儿教与玩的互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利用游戏教育幼儿,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而在游戏中,幼儿总会出现"偏区"的现象。教师根据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偏区"现象的特征,自主地寻求相宜的对策,如注意游戏材料的自由度,促进各活动区域有机结合,让自主性游戏与主题活动相融合,让幼儿切切实实地玩好每个活动区,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活动背景最近,我班有一幼儿带来一个手转塑料陀螺,引起了很多幼儿的好奇,他们争先恐后地抢着玩。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幼儿发出疑问:“为什么我转得慢,你转得快?”“我怎么转不起来呢?”“呀,转快了,陀螺上的四个角变成一个圆啦!”……为了满足幼儿探究的欲望,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生成了此次活动。我尝试让幼儿使用记录的方式,从预测———观察———记录———讨论———进一步发现,整个过程由浅入深,步步紧扣,从而激发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同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像力。活动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  相似文献   

9.
镜头一:“邻居的小朋友打我!”小萌萌哭着跑回家,向姥姥诉苦。 姥姥:“不是不许你和她玩吗?” 萌萌:“我爱和她玩,一会儿还去!” 镜头二:村里一帮六七岁的孩子队伍中总跟着一个小不点,小哥哥们撵也撵不走他。 小哥哥威胁说:“你回去,我们不能领你玩,要不就揍你!” 小弟弟:“我就不回去,我不给你们捣乱,就让我玩一会儿。” 小孩子喜欢小孩子,即使是从不相识,甚至语言“不通”,他们也会一见如故,亲热地玩耍。幼儿  相似文献   

10.
师: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有的说喜欢玩丢手帕,有的说喜欢玩切西瓜,有的说喜欢玩踢毽子……)在校游戏节的时候,我对二(1)班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示下表),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生1:我能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人数。生2:我能算出一共有几人……师:我们不但可以把结果填在表上,还可以表示在图上,请每人在图上试试看。(学生纷纷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一张画有格子的统计图,独立在图上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老师,我的图上格子不够了,少了2格。”有的说:“老师,我的图上一列只有10个格子,12人表示不下了。”老师…  相似文献   

11.
难得的假期里,我带着4岁的熙熙去哈尔滨玩。这个生长在南方的小姑娘显然对冰天雪地中的城市很感兴趣:一会儿要买糖葫芦吃了,一会儿要看冰雕了,一会儿还说要我带着她去滑雪……总之,她的新主意总是那么地层出不穷。玩着玩着,这小家伙有点累了,拉拉我的衣角,对我说:“妈妈,妈妈,我们回去吧!”一听这小家伙“求饶”,我也如释重负,说实话,陪她这么玩了两天还真是累。“好,我们这就回去吧!”我带着熙熙坐上了返回宾馆的车。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密切家园联系 ,帮助幼儿园改进工作方式 ,提高办园质量 ,我园从前年开始 ,开设了“家园共育”专栏。“家园共育”专栏是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一个纽带 ,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通过它可以促使家园双方在教育目标上达成共识与一致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通过两年的实践 ,我们感到 ,这一方法 ,确实能起到“桥梁”作用。如在一次自由活动中 ,孩子们正在玩积木。他们有的玩建高楼 ,有的玩过家家 ,忽然 ,“哇”的一声 ,有位小朋友哭了 ,我走过去蹲下身问 :“小朋友 ,你怎么了 ,为啥刚刚玩得好好的 ,怎么一会儿功夫就大哭起来”。…  相似文献   

13.
大班下学期,幼儿即将进入小学,在一日生活中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留意各个活动环节的时间安排。比如,每天12点进餐时提醒幼儿:“到午餐时间了,你们知道几点了吗?”最近,有的幼儿会主动问:“老师,现在几点了,我妈妈怎么还没来接我?”有的幼儿问得令人忍俊不禁:“老师,她玩那个布娃娃好久了,是不是有1个小时了?”实际上,“她”只玩了10分钟。  相似文献   

14.
在轻快的音乐中,幼儿任意玩起了纸棒,有的在舞小棒,有的在玩“赶小猪”游戏,有的在玩“轿抬子”游戏……教师:瞧!这两位好朋友在说悄悄话呢。大家能听到她们在说些什么吗?幼儿:听不到!教师转向那对好朋友:你愿意把你听到的话告诉大家吗?一幼儿:她说星期天妈妈带她去公园玩了!一幼儿:她说今天早上老师表扬她了!正是由于纸棒的神奇——可以听到好朋友的悄悄话,幼儿已迫不及待地俩俩合作玩起了“说悄悄话”的游戏。有的幼儿在神秘地说,有的幼儿边听边笑,有的幼儿边听边点头......当幼儿玩意正浓时,教师及时发挥引导作用,向更深层次推进,把刚才…  相似文献   

15.
后悔玩网吧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那次上网吧玩游戏。那是星期三的中午,我和同学张干一起回家。张千提议,“现在时间还早,不如我们先去上网吧。”我犹豫了一会儿说:“若被我妈发现,她肯定要打我的,咱还是别去了吧!”张千说:“玩一会儿,就玩一会儿,没关系的,真的没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幼儿一日活动,丰富幼儿的在园生活,我班为幼儿创设了十余个自选游戏活动区,很受幼儿欢迎。可玩了不久,就发现了问题:有的角区如刺绣、做做玩玩等冷冷清清,而娃娃家、小餐厅却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怎么办呢?如果由老师来安排幼儿玩这玩那,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此举不能体现幼儿自选活动的性质,让幼儿玩不想玩的角区,自定没什么兴趣。经过思着,我想出了用角区标志来控制人数的0法,实践后效果不错。我先塾了十余个大标志,大小象幼儿的手。在上面画上能表现角区内容的标志图:如娃娃家就画上一个而娃娃;微微玩玩角画上一P…  相似文献   

17.
幼儿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为此教师着重打造每个学习型区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然而在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时发现,有的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有的往往是只玩一次就不玩了;而有的材料幼儿特别感兴趣。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解放自己,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总结,了解到了学习型区域材料选择对幼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呼啦圈热在我们幼儿园掀起后,我考虑到幼儿年龄还小,关节、骨骼还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实际情况,对此活动进行因势利导。但由于幼儿热衷于玩呼啦圈,用简单限制幼儿玩的办法并非上策。怎么办呢?我选择了引导幼儿“一圈多玩”的办法来加以引导,带幼儿开展“看谁的呼啦圈玩法多”的活动,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出新的多种不同的玩法。有的幼儿把呼啦圈一个个间隔一定距离竖放着玩钻山洞游戏;有的把圈平放在地上,玩跳圈游戏;有的把呼啦圈当铁环推着玩;有的把圈悬挂起来进行投准练习;  相似文献   

19.
活动一:认识玩具狗情况分析我们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我班幼儿对玩具狗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不少幼儿不会正确地玩,损坏玩具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幼儿玩过“狗”之后,也不知道将其送回原处。在玩的过程中,有的幼儿不懂得与同伴共同玩,经常争抢玩具。设计本活动目的就在于解决班上存在的以上问题。内容和要求1、教给幼儿正确地玩不同种类玩具狗的方法,培养幼儿归放玩具的习惯。2、教育幼儿爱护玩具,有玩具大家玩。活动准备带万向轮的玩具橱4只(红、黄、绿、蓝),各种类型的玩具小狗(音乐狗、电动狗、高弹棉狗……),脖子上挂有颜色标记。活动过程1、介绍玩具狗。将玩具橱转向幼儿,幼儿观察片刻后提问:玩具橱里有些什么?它们都一样吗?什  相似文献   

20.
跷跷板是幼儿常玩的一种游戏,可他们总是玩不好。通过观察,我发现,主要原因是幼儿没有很好地掌握平衡。 今天,体育活动的内容之一又是玩跷跷板,我和詹晨小朋友两人分别站在跷跷板的两端。她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把我跷起来:“江老师重,我轻,我跷你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