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农业大国,全国80%的人口在农村。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的问题,始终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因此,党和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这为农科教统筹指明了  相似文献   

2.
村技校发挥农科教统筹作用的模式●王东枫实施农科教统筹,县级是关键,乡级是结合点,村级是直接、迅速地体现统筹效益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十年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情况表明,县乡两级农科教统筹的思路和做法基本明确,但村级特别是村技校如何发挥农科教统筹作用的问题,尚...  相似文献   

3.
进一步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对策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科教兴市”、“科教兴省”的先进省市,极大地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广大农村正在走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道路,首先抓好“科教兴农”至关重要,应当进一步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这是关系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然而,据调查了解,目前,整个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的进展情况相当不平衡,存在着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在认识上尚未到位。农科教统筹结合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性与中央的认识有差距,在范围上还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所认识,在宣传上没有把它看作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农民问题的“必由之路”。二是在运作上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由于调控乏力,受部门割据观念,权益磨  相似文献   

4.
农科教统筹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是我国农村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同时,农科教统筹结合从“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高度出发,抓住了“经济振兴——人才需求——教育发展”的主线,从整体及各个层次、各个环节上促进教育、科技同农村  相似文献   

5.
加强统筹加强服务张金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成效显著。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农科教的结合。加强政府对在科教结合的统筹管理,是改变目前农科教结合不力的关键。目前,由于许多...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农科教结合卢、比较系统的理论认识与客观分析,确认农科教的结合点,即“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及其具体化的“项目”。对结合点的确认,其实践意义,一是能增强政府的统筹意识;二是能确定农科教结合的形式;三是能充分发挥农科教各自在结合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加强农科教结合服务市场经济阜阳行署教委杨世新所谓“农科教结合”,是指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的特点和优势互相结合、长处互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其培养人才的效益。从实际情况看,农科教结合是发展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和农业、科技、教育体制改...  相似文献   

8.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既是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在于农村的特殊地位及教育、科技与农业的相互作用,通过农村教育思想家的改革实验及党和国家教育改革政策的实践,充分论证了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合理性;农村教育改革的系列政策导向,农村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教育改革实践及所取得的成就为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农村教育改革的未来方向必须重新审视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特殊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后重新得到国家及地方政府重视,成为农村发展的动力,现今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方向,促成农村教育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张竺鹏“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核心与重要内容,实现“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则是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证明,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只有从加速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0.
蓝建 《农村教育》2005,(5):9-12
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办好农村教育,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改革。当前,要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改革、办学体制改革、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周济部长也指出:“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我国农村教育改革蓬勃开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的核心就是‘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农科教结合的基本走向马勇发端于我国80年代中后期的农科教结合活动,已呈星火燎原之势“燃”遍全国,多年的实践探索已充分显示出,这一活动是整个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农村社区变迁的客观必然要求。可以说,农民、农业、农村“三农”的发展问题,也即...  相似文献   

12.
农科教统筹协调的综合开发,是实践我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首先,我认为教育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和农业、科技部门共同承担起农科教统筹协调的责任.教育部门在农科教统筹协调的工作中,既是统  相似文献   

13.
1月11日国务委员陈俊生在国务院办公厅和国务院研究室联合召开的“农科教三结合工作座谈会”闭幕式上就农科教结合问题发表了讲话。 陈俊生在谈到农科教为什么必须结合时指出:实行农科教结合,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首先是农业和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他说,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形势的发展大体有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成人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这种服务对农村成人教育而言,其主要形式便是农科教统筹结合,即人们常说的:“引科技之水,经教育之渠,灌农业之田。”使科技之水灌好农业之田是农村成人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深入人心,因此,人们思维的视点更多关注于成人教育如何搞好服务上。山东省即墨市农村成人教育立足于服务的基础上,又把自身的发展完善与更好地服务联系起来,适时提出向农科教统筹结合要活力,向农科教统筹结合要基地,向农科教统筹结合要效益的“三要”工作思路,从而使农村成人教育在原…  相似文献   

15.
<正> “农科教”结合与“三教”统筹是农村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农村,农科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是科技与教育服务的对象;科技是振兴农业重要手段;教育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时生产力的载体和基础。正常情况是:科技的辐射速度和吸收能力与教育水平的发展成正比;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与教育水平高低也成正比。对农科教结合的涵义,我们理解是:“农”,是大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包括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涉及到农村各个有关部门。“科”,是大科技,包括科学研究、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科技应用、科技普及等。“教”,也是大教  相似文献   

16.
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效机制张竺鹏“三教”统筹与农科教结合协调发展是在农业、科技、教育等各要素内部矛盾运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依据一定规律形成的有机内在联系,并在发展农村经济这一强大“磁场”作用下,通过多种机制,使之谐于同一“频率”(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一、农科教统筹结合的若干思考 (一)、农科教统筹结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农业再上新台阶必须实现新的转轨。必须把我国农业发展纳入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走以扩内涵为主的集约化经营道路,确保农业继续登上一个新台阶。 2、农科教统筹结合是实现农业转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 农科教结合是适应“科教兴农”发展战略,迅速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奔小康”步伐的重大战略措施,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科教结合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动力,以教育为载体,把经济开发、科技开发和智力开发融为一体。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把农业、科技、教育部门的力量加以优化组合,形成合力,互为补充,进而取得经济振兴、科技进步和人才素质提高的综合效应。大力推进农科教结合,使其不断取得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随着经济与科技、教育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农科教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紧密,农科教结合实施和推进的节奏和步骤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部署更加协调。农科教结合是顺应我国特殊国情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必将随着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振兴的步伐而继续发展。其发展趋势将与实现我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相吻合,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个过程”相适应,与政府职能转变“三个手段”相同步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温饱一实现小康一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中第一个奋斗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0.
由黄山市休宁县溪口区开头的,在农村教育改革中实行“农科教统筹”的办法,作为推动农村第二步改革的一项战略措施,得到了安徽省委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省内推广,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实行农科教统筹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加快农业与科技教育的各自转轨和协调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在农村进行的改革,逐步把如何处理农业经济、科技进步、教育发展三者关系突出了起来。作为农村第一步改革主要成果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实际上是“人和土地的结合”,靠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传统的精耕细作使土地释放出固有的能量,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安徽是“责任制”的发源地,1984年及其以前的六年间,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6.4%,粮食总产量年递增6.5%;1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