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加坡政府提倡各族在保持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并发扬自己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系统,以助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稳定。新加坡这一思想可以说始终贯穿在学校德育的发展中,面对多元文化的现实,新加坡中小学制定了多层次的学校德育目标,多元统一的内容及相适应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共同价值观发挥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作用。文章试图以新加坡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为例,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视角,积极探讨带有普遍性的有效公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3.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共同价值观发挥着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作用。文章试图以新加坡倡导的“共同价值观”为例,从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双重视角,积极探讨带有普遍性的有效公民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自1965年建国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学校德育方法和内容,使其从一个道德败坏、骚乱不断的岛国一跃而成政局稳定、公民和谐、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实践证明,新加坡的学校德育是富有成效的.同时,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多元种族社会,华人占70%左右,并和我国同为亚洲国家,都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冲击与碰撞,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渗透与侵蚀;新加坡崇尚儒家文化,注重用儒家伦理的精华去塑造其国民的品性,与我国有相似的文化根基与德育内涵,因此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价值观在某种程度上与我国有相似之处.本文仅就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方式进行探讨,希望从中得出有利于提高我国学校德育实效性及对我国德育方式改革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成功崛起打破了现代化的"西方模式",在精神层面确立起符合现代化需求的文化价值观,这得益于新加坡对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本文重点剖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儒家伦理课程的开设与当代传统文化课程的发展,并得到如下结论和启示:明智的文化战略对新加坡现代化的成功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儒家传统文化是消除现代人精神层面问题的一副良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必将成为现代文化价值观的有益因子。  相似文献   

6.
融合教育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发展一直是融合教育领域讨论的重要问题。文章对国外融合教育背景下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进行系统梳理,包含国家层面共同课程框架的建构、学校层面采用多重的方法和策略帮助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参与普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层面的融合教学法探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改革,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韩国、日本学校德育的特色在于其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德育目标。日本在1989年2月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规定其德育目标是:把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体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为培养作为创造富有个性的文化、致力于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主动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以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品质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吴洋 《天中学刊》2014,(1):55-57
“和谐社会”的概念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体现出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身心和谐四个方面。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价值理念对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教育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未能达成共识。有人赞成“冲击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有人主张“取代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的把握,可以用来代替传统德育;有人宣扬“融合论”,认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所起的作用很难截然分开,可以作为德育的一部分来看待。事实上,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异同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配合论”。  相似文献   

10.
<正>STEAM教育是包括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在内的跨学科教育。近年来,STEAM教育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发展,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笔者对国内小学课程设置情况调查发现,分科教学仍是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目前,我国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遍方式是单独开设一门"信息技术"课程,将其与各个学科割裂开来进行教学。这是我国STEAM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2021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传统,当代中国文化仍然呈现出了多元发展的格局。多元文化的发展既为学校德育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为此,学校德育应增强开放性与民主性,重视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德育方法从对抗到对话。  相似文献   

12.
甘益慧 《高教论坛》2021,(4):116-119
本文厘清学徒制的核心特征,并从学徒制历史发展过程中梳理学徒的学习发展轨迹。以学徒的视野借鉴德、英两国学徒制项目改革路径经验:学习者身份:以学徒为主;学习过程:以企业培训为主;学习内容:标准化建设;学习结果: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相融通;学习质量:专业评估机构;学徒权益保障:制度化建设。对我国现代学徒改革的启示:以企业为主导挑选学徒,大力扶持第三方培训机构,加强“课证”融通,打通内外发展通道,实施教考分离,健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内容广泛,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也就是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宇宙和谐.这一宝贵思想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统筹协调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以达到内心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陈艳秋 《教育探索》2007,(1):99-101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其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比德"对目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学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和合思想与现代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入手.传统"和合"思想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关于"和"的理念和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和继承传统"和合"思想,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韩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韩国通过加强学校公民的道德教育,发扬民族文化特性和精髓,较好地处理了吸收外来文化、重构民族共同价值观的问题.研究韩国的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现新加坡民族、文化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新加坡的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的多元综合化趋势、实施批判性教学、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室群、将教育过程与信息化整合、语言课程的改革体现时代性与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今时代充满机遇和挑战,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民族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相互交织,不断冲击着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怎样更好地应对时代向道德教育提出的各种挑战,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建构和谐学校德育环境作一些探索,旨在有效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深度教学是在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本土概念,反映出通过师生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情况,包括认知激发、情感支持和促进交流三个维度.借助基于视频的课堂教学实践国际比较研究项目(TVS)数据,使用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发现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上海的初中课堂深度教学表现水平总体不高,形式以教师主导为主.具体而言,认知激发策略表现不均衡,高阶思维卷入度不足;课堂情感支持度水平较低,总体氛围正式而谨慎;课堂交流主要由教师主导,提问深度有待提升.这一结果内涵着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情境特点的深层次支撑,但是要通过基于证据的研究为课堂教学改进提供坚实依据,要认识到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坚持不懈推进方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学术形态、课程形态和教育形态数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提出的意义进行回顾反思,启发提出数学教育文化的概念、数学教育文化观的内容设想以及对中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和当前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