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个新教师     
“这位是老教师了。”每逢有人用起这句介绍语时,通常会在“老”上加重语气,一个“老”字,让听者顿生敬佩之意,让被介绍者如沐春风。如果一个知天命之人,从教二三十年,仍自称是新教师,恐怕会使很多人跌眼镜的。老教授.老作家,老艺术家,老工程师……老,是一面威风凛凛的大旗,让许多人惴惴然不敢仰面而视。不过也有例外,如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在绘画艺术上可谓执牛耳的人物,不可不谓之“老”吧。据说有人问他谁是新人,毕加索立即响亮地回答:“我就是!”毕加索不认老,就意谓着不停止创造,所以他的成就才如钱塘潮,一浪高过一浪。  相似文献   

2.
对于初中或高中的毕业班教师即平常所说的"把关教师"的安排,很多学校采取"始终如一"的做法,即基本让一批老教师"镇守"初三或高三。我认为,这种做法不科学。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着眼,提下面两点看法。一、群体注意新老配合在安排"把关教师"时整个群体应坚持新老结合的原则。这里的新老既指教龄的长短也指有没有担任过高三、初三的经历。新教师和老教师的配合有利于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3.
<正>对话教学的形式是师生互动,教学的内容是教材文本,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可现实是:对话教学只闻雷声不见雨点,传统意识禁锢一些老教师,现代教改束缚一些新教师,课堂对话徒有形式。不管是老教师的"一言堂",还是年轻教师的"声光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教学不相长已经成为常态。变味的对话,怎么看都像是"对戏"。教师和学生沦为演员,有"观众"时卖劲地表演,没有"观众"也难以走出角色,只因入戏太深,戏剧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潜  相似文献   

4.
时下,入职新教师的培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成为学校和各级培训机构工作的重点.但在现实的培训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1.“以老带新”隐性地为“师培”套上制度的枷锁.为了缩短新教师的成长周期,提速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不少学校都采取了“师徒结对”这种“以老带新”的培训方式,旨在通过老教师的经验来带动新教师的发展.但在学校的实践中,这种形式常常落在表面,其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对话教学的形式是师生互动,教学的内容是教材文本,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可现实是:对话教学只闻雷声不见雨点,传统意识禁锢一些老教师,现代教改束缚一些新教师,课堂对话徒有形式。不管是老教师的"一言堂",还是年轻教师的"声光电",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教学不相长已经成为常态。变味的对话,怎么看都像是"对戏"。  相似文献   

6.
我园作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园所,拥有60位新老相连,绽放浓浓亲情的优秀师资队伍。有市级骨干教师,也有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我园在教师中间实行了“师徒结对签约”活动:市级骨干教师与园内骨干教师签约,各班老教师与新教师签约。通过分层、分类滚动结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研讨活动,让各个层面的老师都相应地得到帮助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我真想为老教师哭。“尊师重教,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几年来,随着生源的减少,教师的超编。在教育界中出现了“轻师重教。欺老爱幼”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对老年教师的歧视,使他们难以接受。现在的老教师,被视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对象,是发展教育的“累赘”,是难甩的“包袱”。  相似文献   

8.
在农村中小学校,将50岁至60岁的教师称为“老教师”,有的地方甚至把40岁以上的教师也称为“老教师”。其实,将40岁以上教师称为“老教师”并没有什么特别或不妥,而是一些学校将这部分“老教师”入“另册”的做法不合适,伤害了这些“老教师”的感情和基本权益,给这些教师带来了人为的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9.
职业情感是教师发展的动力性源泉,也是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的重要保障。对于老教师,如果忽视他们的人心而没有人情味,一味过细、过严进行"格式化",势必会在管理中造成人人反感、处处阻碍的不利工作局面。要想让老教师以主人翁的责任人充满激情地工作,就得善于凝聚老教师的人心,老教师有了责任心强的职业情感,工作自然主动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0.
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评价中,常能听到这样一句话:“唉,猫老不毙鼠了!”这当然是比喻,指老教师在管理学生方面严厉不够,镇不住学生了。因而,也常有人夸赞有些年轻教师治理学生雷厉风行,风风火火,把学生镇(整)得服服贴贴,学生见了老师,犹如老鼠见了猫。如果用“白猫黑猫论”评价一个教师的管理学生的效绩,老教师或许于此方面“绩”逊一筹。果真是“沉船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吗?答案恐怕不会那么单一。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确实不应该是老鼠与猫的关系,教师是学生成长进步的人梯,而绝不是学生走上…  相似文献   

11.
教师工作量化考核,是教师管理和评价的一项措施,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要兴利除弊,就要采取有力措施,以有效发挥教师量化考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和平区教育局为了充分发挥本区具有较多老教师的优势,将老教师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宝贵的教学艺术传授给青年教师,他们在全面分析各校以老带新,青年教师拜师活动情况的基础上,自去年开始,开展了“小学教师带教班”活动。所谓“带教”,即老带新、师教徒,根据统一制定的带教方案,实行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分散进行的一种培训新格局。该区第一届带教班共招收学员257名,设置46个班,聘请了161位老教师任指导教师。学习期限为一年,每周学习半天,开设学科为语文、数学、英语、自然四科。  相似文献   

13.
一条“颠扑不破”的办学“经验”校长和教师在平时的聊天中,听到最多的就是“现在的学生质量一年不如一年”。一些高中老教师感慨地说:“以前,下课的十分钟里,办公室里都是来问问题的学生,大家争先恐后。放学了,还有许多学生守候在教师的办公桌前,等待教师解答疑难。此情此景,已是明日黄花了。”初中的老教师也有同感。那么,这些好学生都到哪儿去了呢?  相似文献   

14.
师徒帮带、结对子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最流行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形式。新教师与老教师一起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老教师基于多年经验的实践性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校本教研的逐渐开展。老师之间的教研更加趋向民主、开放、合作。也有人开始质疑“师徒帮带”制度。反思现有的指导方式。那么新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指导才能真正促进新教师又快又好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5.
师徒帮带、结对子等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最流行的新教师入职培训形式。新教师与老教师一起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老教师基于多年经验的实践性知识。实践证明。这样的形式是可行的。也是有利的。然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校本教研的逐渐开展。老师之间的教研更加趋向民主、开放、合作。也有人开始质疑“师徒帮带”制度。反思现有的指导方式。那么新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指导才能真正促进新教师又快又好地成长呢?  相似文献   

16.
在教河北教育科学研究所编的《语文·八年级上册》中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其中一句“琅邪也”,一位老教师教的是“琅邪(yá)也”,另。一位新任职的教师教的是“琅邪(xié)也”。同学们分别去问教师“琅邪也”中的“邪”究竟如何读。  相似文献   

17.
我市现有中小学教师(含所辖县民师)共3万多人.这支庞大的队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无私地奉献着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但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来看.我们仍感到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学科带头人不全,仍有个潜伏着的断层危机.针对这一状况,我市明确提出:一是健全行政、教研、科研三结合的教学指挥系统;二是树立依靠教育科研的观念,重视教育理论研究的普及和发挥老教师的骨干作用,注意总结他们的经验成果;三是广泛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传帮带活动,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四是试行刚毕业的新教师(本科生)上岗前培训的做法.为此,我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了一些确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讲过多遍的课文,怎样才能“备”出新意来?日前听一位老教师的介绍,颇有收获。“只有把老课文当作新课文备,才能常备不懈,常备常新。”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有两段对话,分别有“王曰:‘何为者也?’”和“王曰:‘缚者曷为者也?’”这两句话。这两句话句式相同,为什么一用“何”一用“曷”呢?以前讲课时,他只是笼统地解释“曷通何”,似乎也足以对付过去。最近备课时,他对此自问了几个  相似文献   

19.
师徒帮带是一种由教育教学业务成熟的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中对新教师进行结对辅导的制度,它是目前各国公认的对新教师帮辅引领的最有效形式之一。但是,师徒帮带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思之一:指导时间没保障。绝大多数的新教师工作量和老教师一样,甚至比老教师略重,导致新教师一参加工作就“淹没”在日常琐碎的教学工作中,他们学会的是应付工作,而非精细教学。同样,指导教师由于本身教学任务繁重,出现指导敷衍现象。教育人事部门和学校应为新教师及指导教师适当减免工作量,给他们专门的时间学习、指导。反思之二:义务指导无激励。绝大多数学…  相似文献   

20.
在一堂课的新授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与新授有关的旧知(新知的生长点)是很有必要的。“温故而知新”也正是这个道理。所以,从笔者孩提时的课堂学习到现在的课堂调研,新授前的“复习”也就成了天经地义的程序性节目。久而久之,这自然也成了教师的一种教学习惯。但是,这种传统性的复习,随着教改热浪的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