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1993年第6期发表了吴瑞宝同志的《跳远助跑模式训练》一文,作者采用助跑最后两步步长趋于接近的步长类型对学生进行了助跑模式训练,得出了该模式训练效果较显著的可行性结论。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与吴瑞宝同志商榷。 一、过份强调最后两步助跑步长之间的比例关系会破坏助跑最后几步的动作节奏 跳远中,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相对比例,确实存在吴瑞宝同  相似文献   

2.
心率是心脏活动的生理指标之一,由于测量简便而实用,又能较客观地、灵敏地反映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体育课的密度、强度,所以目前以心率指标来评论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负荷强度已被普遍采用。因此,正确认识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标的基本规律,对于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提高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体育界不少同志对此作了大量的凋查研究,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沦文,同时用平均心率作为衡定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广州体院一九八○年第一期《体育教学与训练》上发表了《合理安排中小学体育课密度运动量》一文,就中小学体育课的运动量的安排提出了一个参数指标,目的在供同志们参考: 小学:120——130次/分;高中女生130——140次/分; 初中:130——140次/分;高中男生130——150次/分。随后,倪雁宾同志在同一刊物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运动量的评定问题》的文章,对我们提出的上述参数指标提出了三点意见,原文摘抄如下: 1、提出体育课每分钟平均心率的参数指标,应根据儿童的基础心率来考虑。据多方面的有关资料报导,例如,11岁(小学三、四年级)儿童的平均心率约为80次/分(见本  相似文献   

4.
《钓鱼》半月刊第十二期刊登李根浩一篇关于“竞技垂钓比赛改革刍议”的文章。阅后,深受启发,确实体现了锐意改革的精神,想的很周全,提出了比较行之有效的钓鱼比赛程序和办法,它对目前实行的钓鱼比赛制度存在的问题,会起到有益的促进。但有两点我不同看法:一是,“设立种子选手”问题,文章提出“把上次比赛的前16名运动员定为种子选手,直接进入第二轮。”我认为这有失公平。在垂钓活动中,每个人的钓技水平有高低之分;钓绩的好与差,除了钓技因素的作用,还有许多不可知的因素在起作用,如钓位、气温、鱼情等;上一次钓鱼,有的人可能被选上,进入下…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每位一线教师都有看课的机会,也都或多或少地有过看课的经历,有时还会对所看到的课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判断。但是,看课是有技巧可言的,不同的看课目的和视角会有不同的收获。然而,就看课而言,如何才能在看课过程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大的启发?以及如何分析才能够做到更加客观和准确?基于这些问题,本刊邀请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于素梅博士,从具体案例分析出发,集中探讨为什么一线教师需要看课(看课的重要性和目的)?怎么样看课(看课的方法)?以求能够帮助广大教师从课中得到新的启发和更多的感悟,从看课中获得更多的选题视角并能够做深入的研究,由此促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并向研究型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在1986年第4期《学校体育》探索园地里发表了杨明远、李小萍两同志撰写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一文,受到了一定的启发。然而,作者对“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体质”,“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的三点看法,是很值得商榷的。作者对学校体育目的以增强体质为主的第一点看法是:“只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学校体育,只反映体育的自然属性,而忽视了体育的社会属性。忽视了人的行为的目的性与其他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我不赞成这种说法,恕我直言,作者离开教育这个大前提来谈体育的两个属性,这说明作者对体育和教育的关系仍未搞清。体育同教育的关系从逻辑法则角度来分析,是从  相似文献   

7.
自有教学工作以来,体育课是体育教育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环节,多少年来一大批优秀教师在体育课教学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投入毕生精力,他们勤于实践,勇于改革,善于总结,创造性地提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要搞好体育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到: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师的上课、看(听)课、评课是教师教学与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就评课而言,我们常说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评课者的切入点不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在这个纷繁错杂的评课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们为什么要评课?或者说,我们的评课目的是什么? 一、评课的目的在于评价 评课,简单的说,就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评价授课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呈现教学预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 读《学校体育》1986年第4期和1987年第3期“探索园地”中杨明远和李小萍同志的《关于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与李行同志的《对学校体育目的问题的讨论》两篇争鸣文章后,很有感触,为此提笔参加讨论,发表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学校体育既包含于教育之中,又属于体育的范畴。因此它既具有教育属性又具有体育属性,是学校教育中具有双重性的特殊学科。我们研究学校体育目的,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要辩证地进行探讨。学校体育大体可分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两大部  相似文献   

10.
侠与武关系辨——与陈蓓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人物,在武术文化的研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武侠小说、影视的风行,侠与武的关系被长久的  相似文献   

11.
体育目的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对体育的目的的认识问题,指出对体育目的认识的思想基础和多目的论之谬误,肯定体育惟一的目的是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2.
我认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目的是要完成三项任务,即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三项任务,是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加强发展体质和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的关系研究显得更为重要。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学生身体直接参与运动实践,来实现教与学的客观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在素质教育如火如荼实施的今天,学校的体育教师是辛苦的,地位是不高的,笔者从1995年至今辛勤工作在体育教学一线上,依然努力工作着。现阶段,体育教师的课时增加,体育课堂教学中不安全因素固然存在,为此,笔者将6年前的一节至今印象深刻的体育  相似文献   

14.
运动量是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能承受的生理负荷量。这是体育教学中泛指的概念。通常人们把体育课中学生做练习的数量(次数、距离、重量)、时间、动作质最、运动密度和强度的外部数值,作为衡量课的运动量的因素,但却忽视了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对所承受的运动量而引起的机能反应不同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应当把人体对运动量所引起的生理机能反应的内在的客观数值,作为评定运动量大小的  相似文献   

15.
读了宋会群先生《论象棋之象——象棋的起源演变与术数文化的关系》一文(载《体育文史》1993年第1期,以下简称宋文),获益匪浅,但我对宋先生的某些观点不敢苟同。宋文说:“簙塞式古象棋是古代星占历数家所发明的,六簙局直接来源于天文星占仪器——栻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中明确指出:“体育课应以实践为主,重视实际的锻练。”为此一堂体育课中,学生操练的时间,即练习密度(练习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加大课中的练习密度问题,就我个人平时教学的体会,试谈下列几方面,以作商讨。课的组织结构要严密一堂课要充分利用时间,必须周密考虑课中各个环节的安排,合理运用时间,使学生  相似文献   

17.
康鸣同志发表在《北方棋艺》第六期的“无车局中的格斗”一文,介绍了四局斗马炮兵功力的实战残局,读后颇受启发。但笔者在临枰演拆时,发现其中第一局“马炮兵入局”,黑方如不错应,红方不能胜。现将抽拟着法列下,并诸同好指教。如图:  相似文献   

18.
看了张洪潭同志《对体育系办学方向的探讨》一文后,以后简称《探讨》。我对《探讨》中几个观点提出质疑,并与张洪潭同志商榷。第一、如何体现体育系的师范性问题《探讨》中首先提出了“体育系的培养目标是中学体育教师”,而不是运动员。这是对的,明确地肯定了它的师范性。但是《探讨》的整篇内容是从竞技体育角度下阐述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估之我见内蒙古师范大学余国权一、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目前,高校体育课教学评估工作一般是每学年度进行一次.一个学年度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阶段.这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是教研室根据高校体育课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  相似文献   

20.
<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也是我们能否顺利完成一节体育课的保障。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对将要开始学习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准备活动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课的质量和效率。尤其在寒冷的冬天如何做好准备活动,对我们能否完成教学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结合实际谈谈对冬天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