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青少年近视是一种社会现象,更是一个严重问题。因为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近视的发病率,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那么,针对这种问题,我们应该采取那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护学生的眼睛呢?我认为,可以从八个方面来着手。一、利用各种媒介进行预防近视的宣传一双明亮有神的眼睛既是青少年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也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2008年9月4日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对中小学生的睡眠时间、用眼时间以及作业时间都作出明确规定,希望借此遏制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基地,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当代青少年学生产业劳动观念淡薄的原因,并提出增强其劳动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的兴起,源于社会环境变化对于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急遽的社会变迁使青少年学生面临的外部世界变得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6.
涂皓 《教育》2012,(31):21-22
有网友在微博中称:眼保健操残害中国青少年50年了,全世界仅中国做眼保健操,按摩毫无作用的穴位……做眼保健操无法改善视力,许多学生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这则针对眼保健操效果的"攻击"帖在微博上被广为传播,引发了网友、专家和媒体的关注和热议。做了近50年的眼保健操是有益还是有害?一时间质疑声四起。质疑一:近视发病率不降反升1963年,北京医学院体育教研组主  相似文献   

7.
在思想政治课学生评价中,必须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住学生,充分发挥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指导、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是在人身上内化的人文精神和在它指导下的外在行为的统一,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与人文精神缺失的矛盾,以及教育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两个宗旨,决定了加强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前青少年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侧重点包括主体意识的教育,丰富的个性和教育,爱的品质的教育,审美品质的教育等,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以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渗透人文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与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立足学生发展、致力学生发展”。可以说,“发展观”是语文教育最核心的教育理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责任是人的一种普遍需求。青少年学生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更需要为师者给予史多的尊重。尊重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心态发展。一个好教师应该去研究学生“尊重需要”的心理,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1.
《四川教育》2006,(2):9-9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出台了《四川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这“八条规定”,将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使青少年学生真正做到“勤奋学习,愉快生活,全面发展”,积极推进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在个人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增多,并且由此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而中小学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等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存在,且呈一种上升趋势。据北京市心理咨询研究会主持的心理调查表明,北京市学生中有严重心理障碍不能坚持学习的占全体在校生的2%,而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占全体在校生的16%。由于青少年学生中较广泛地存在此类问题,其严重性也日益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汇》2012,(9):13-13
“残害中国青少年49年了,许多学生做眼保健操用脏手按摩导致红眼病、眼部感染等。”近日,一条眼保健操“无用论”的微博,引发出社会众多争议。  相似文献   

14.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要通过第一课堂即课堂活动和第二课堂即课外活动同时进行,互相配合。课堂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解决共性的问题,第二课堂则通过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解决个性的问题。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阶段,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喜欢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但现在从小学到中学,特别是初、高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处山区,经济落后再加上农村多余劳动力,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其子女就成为"留守生","留守生"在学校已成为"社会现象"。部分外出打工父母的教育观念淡漠和社会不良风气,对这部分学生造成了消极的影响。有的父母在外打工收入较高,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对学习无所谓,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不重要,将来也能出去打工照样能挣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为了教育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性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才的基本标准是“德才兼备”,“德”为人才的首要品质,德育在教育工作中处于关键地位。基于“一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是学校主人的认识,长期以来,我县坚持把德育工作当作灵魂工程来抓,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18.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按照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和价值规律培养具有较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载体;是高校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育人重要措施与必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向提高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转化,高校的社会实践以什么样的思想作为指导对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该校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全面、和谐、科学发展为指导思想",其底蕴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精髓,因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有益于学校与社会向着和谐的方向发展,而且有益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禕君 《中学文科》2006,(11):104-104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从教已有10个年头,对于班级管理,我最深的体会是:最重要的是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一关不把好,将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管理。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而在这五方面中,“德”为最先。中学教师,接手的是十一二岁的青少年学生,他们正处于“危险期”,思想极不稳定,对是非还无明确的判断,再加上他们的好奇心特强,什么事都想去尝试一下。如果没有班主任给他们的思想指导,他们便很难把握好方寸。  相似文献   

20.
陈建裕 《中学文科》2007,(9):155-155
品德不同于道德,道德是社会现象,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依个体的存在、品德的有无为转移。品德是个体现象,是个体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态。从品德的本质结构以及形成和发展进程诸侧面来剖析,它主要显示出下面几方面的特殊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