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文杰 《辅导员》2014,(Z1):92-93
正时间:225年(建兴三年)地点:三国人物:诸葛亮、孟获、马谡、小兵、猛优、赵云、马岱【建兴三年,蛮王孟获起兵十万,侵犯蜀国边境,许多人跟着他一起造反,率领兵马围攻永昌郡。诸葛亮带领赵云、魏延等人准备南征。】马谡:(礼貌地)丞相,大军打到南蛮,他们暂时会归顺,但蛮兵一定会趁国内空虚,再次造反,我们可以以德服人,以收服为主,攻打为辅,只要让他们心服口服就足够了。诸葛亮:(不停点头)好主意!好主意!哈哈!  相似文献   

2.
诸葛亮七擒孟获地新考:湖南靖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七擒孟获”在云南,这与《三国志》及《三国志注》有矛盾。《三国志注》所注“泸水”当在今广西境内。以靖州县为中心的湘黔桂边境区域发现大量诸葛南征遗迹;《三国演义》所述诸葛南征地理风物与靖州实况惊人吻合。湖南靖州最有可能是孟获故里和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发生地。  相似文献   

3.
正《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故事,诸葛亮北伐中原,南方孟获造反。为了解决后顾之忧,诸葛亮听从参谋长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之方略,来了个"七擒孟获",最后平定了南方。诸葛亮之所以"七擒孟获"而不杀,是因为他认识到南方土著落后愚昧,冥顽不化。若以杀戮平息,大军走后必定又反;若是让其心服口服,则南方必定长治久安。现在的初中学生,实际上也处于未开化阶段。由于进入了青春期,再加上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信息刺激,他们的叛逆意识、独立意识空前高涨。因此,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各个方面都强烈地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极力张扬自己的个  相似文献   

4.
本课是修订后的小学历史课本上册中新增加的内容。增加的原因是:原课文的第十二课“赤壁之战”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重复,需要删去;但有关三国时期的历史又必须补进合适的一课,才能使全本教材更具系统性。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选取他的一段历史编进教材,显然是符合小学历史课的特点的;但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不可能全部罗列到课本里,考虑到尽量不与中学历史课的内容重复,我们觉得在小学历史课本里比较详细地讲一讲他的七擒孟获的历史事实,还是恰当的。本课的教学目的比较明确,重点即在讲清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体到本课,是通过他的正确而明智的民族政策来体现的。在讲授本课课文时,要注意在教法上尽量生动活  相似文献   

5.
史魁军 《现代语文》2007,(9):116-116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就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善于用人的长处,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故有"造器尽其才,用人适其性"之说。用一种人才,便能成就  相似文献   

6.
马谡所谓的“街亭违命”罪难于成立;“依阻南山,不下据城”也并非导致街亭兵败的真正原因.导致街亭乃至此次北伐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蜀军的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街亭之败,马谡身为主将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就其性质而论,尚不属指挥错误,而是指挥不力甚至是指挥不动的问题.马谡虽有罪责,但并没严重到非斩不可的程度.诸葛亮北伐的最终目标是北定中原,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稳扎稳打,决不作无谓冒险;二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北伐战争的规律,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进攻策略和作战方式.  相似文献   

7.
8.
越调《七擒孟获》和京剧《泸水彝山》是高牧坤先后导演的两部题材相同的“三国戏”,在创作理念与舞台调度、脸谱化妆与情节设计、间离效果与当众孤独等方面,两剧存在着诸多联系。从《七擒孟获》到《泸水彝山》,创作者力求回归戏曲的本体,充分说明了中国戏曲艺术家对戏曲美学认识的深化,这是对自身的肯定和认同,显示出一种民族的自信。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蜀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立下过不朽的功勋,他的才能、智慧、忠贞、廉洁都对后人以深刻的影响,被历朝历代的将相作为楷模。但是,正如碧玉上有时也会出现瑕疵一样,诸葛亮在用人上也有过对魏延本该重用而不用、对马谡不该重用而用之的失误。  相似文献   

10.
马谡如何失了街亭,似乎已有公论:马谡这个教条主义者,不听诸葛亮的嘱咐和他人的劝告,刚愎自用,失了街亭.对此论,总觉得有些平面,总觉得还有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东汉建安14年,周瑜与孙权定下"美人计",欲夺取荆州。诸葛亮支持迎亲,刘备害怕有诈,诸葛亮大笑":周瑜虽能用计,岂能出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随后交给保镖赵云三个锦囊,并"附耳"密嘱":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三个锦囊何时何地使用又有详细安排":一  相似文献   

12.
品味于连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审美”意为“领会事物或艺术晶的美”。领会,既是智慧的参与,更需情感地体现和主动的探究。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胜境,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深切的体验语言文字的内涵,悟出言中之意,文中之情。这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意。语文审美化教学就是以美的  相似文献   

13.
艺高人胆小     
诸葛亮“算无遗策”也有遗策,“多智近妖”毕竟也是人不是妖。有一回他命令赵云率军攻取一座城池,他连赵云的军队何时出发,何时吃饭,何时行军,何时攻城都排了一个计划表,结果赵云出发了,他发现事情大条了!  相似文献   

14.
15.
羡慕诸葛亮     
诸葛亮是我十分羡慕的人。诸葛亮人称卧龙,字孔明,刘备把他请出山后,为蜀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于公元234年,病故五丈原,享年54岁。  相似文献   

16.
姜俊丽 《成才之路》2009,(32):83-83
《失街亭》是《三国演义》众多精彩故事中的一个,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描写精湛,人物传神。课文节选部分人物众多,主要人物有诸葛亮、马谡、司马懿,事实上,马谡和司马懿都是作为陪衬来烘托诸葛亮的。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五回是“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课文截去了司马懿调兵遣将进攻街亭一段和他率兵占领列柳城一段,这两段写司马懿善于用兵,而本文的重点人物是诸葛亮,故而截去,本回又大段截去“武侯弹琴退仲达”,即“空城计”的内容。第九十六回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后半部分内容写孙吴与曹魏的明争暗斗,故截去。节选部分集中表现诸葛亮深谋远虑,料敌如神。赏罚严明。在其形象的刻画上,生动、传神、逼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他是神机妙算的军师,是忠贞勤勉的贤相,是独具慧眼的伯乐,是严于律已的法官,他的性格复杂多变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多角度分析其艺术形象并探讨了诸葛亮艺术形象的历史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8.
浅析诸葛亮     
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诸葛亮这一人物塑造上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9.
青丝 《高中生》2012,(28):18
诸葛亮有个"识人七法",介绍了七种识别和拔擢人才的方法,教导人们通过一些细节看清一个人的本质,其中颇有精到之处,可谓知人有术。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提出问题,看被考察的人是否能够明辨其中的曲直对错与得失,目的在于考察其是非观和为人行事的准则。三国时,东吴  相似文献   

20.
对于沂南的旅游规划,要从大局上综合把握,将旅游业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来加以培植,促进当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建立诸葛亮智慧城,发挥三种功能,增加旅游景点,开发影视城,进行诸葛亮文化研究。围绕诸葛亮及其诸葛亮智慧城,开发有关的旅游产品,在宣传诸葛亮的同时,宣传沂南,宣传沂南旅游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