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春谚知多少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有关春天的谚语很多很多,你知道吗?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2.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雨叶落迟。3.新年天气好,谷米收得早。4.一滴春水一滴油。5.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6.春风不刮,草芽不发。7.春雨农家宝,秋蓄项重要。8.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相似文献   

2.
春来啦     
<正>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春天的情思     
推荐者语又是一年春天,春雨淅淅沥沥,惹人情丝万缕,春风袅袅娜娜,吹起闲愁如皱。春天有人欣喜,也有人感伤。杜甫手舞足蹈,高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情不自已,歌曰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秦观情丝缠绵,吟道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李煜惆怅满怀,长叹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相似文献   

4.
万物归于春     
4月25日晴春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季节。春天和其他季节不一样,春,是温柔的,夏,是火辣的,秋,是可爱的,冬,是冷酷的。这四个季节之中,春天一直都在呵护着大自然,春雨沐浴着树木,春风给枝叶梳头,春雷带来一场乐曲。春天的桃花是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春天     
春雨春天里有春雨。当粉丝样的春雨淅淅沥沥洒落大地的时候,竹林里便传出了春笋的拔节声。河岸边,柳枝抽出了鲜嫩的新芽;操场上,蚯蚓从深暗的土里探出头,扭摆起冻了一冬的腰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春雨的洒脱;“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春雨的清幽。春雨啊,这位芬芳的少女,羞涩而又清新。她那沾衣不湿、拂面不寒的“情态”,让人觉得她不像雨,而如烟似雾,如少女纯洁的心。春风春天里还有春风。那忽隐忽现的风,真是千变万化。它爱“飞”,“飞”到高空,去追逐风筝,甚至使风筝来个凌空滑翔,以至观者仰头叫绝;它爱“荡”,“…  相似文献   

6.
春雨     
一声春雷响过,飘洒起细密的雨,叩醒了沉睡的大地。春,乘着清风,带着温暖,也带着丝丝小雨翩翩而来。春雨,飘飘洒洒,像绢丝一样,又轻又细,好像是一种湿漉漉的烟雾,听不见淅淅沥沥的响声,也感觉不到雨下得淋漓。它滋润着大地,也为那先知春的水鸭带来一份愉悦。“春到人间万物鲜。”雨中的万物鲜亮鲜亮的。树枝上缀起鹅黄的碎点;草地上泛起星星点点的绿。那桃花、杏花、山茶、杜鹃……都含苞吐蕾,争妍斗艳,这就是所谓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吧。春雨挥洒着暖意,阵阵春风中,嫩黄色的迎春花在微笑。那堪称东风第一枝的白玉兰,素装…  相似文献   

7.
春梦     
把沉甸甸的梦挂上枝头满目含情抬头是春俯首是春风羞怯怯温柔多情的花季如期而至茵茵的绿草地把青春的音符缀上晴丽的腼腆的日头把沉沉甸甸的梦挂上枝头绿的是生活醉的是歌喉赏评春天是诗的季节,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风、春雨、春山、春水无一不洋溢青春的气息。这是适合放歌,  相似文献   

8.
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不同的人会对雨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情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杜甫笔下,雨是如此善解人意;“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睛”,刘禹锡发现的不是自然界的雨,而是少女心中如涟漪一般一圈一圈的情;“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雨中孤行,心境难免有些凄迷纷乱。而今在春日溟漆、花枝枯竭时,得几点清明雨,却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1.“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B暖锋天气 C地形雨D对流雨 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 C回归线D极圈附近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是指长江的: 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 4.‘清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 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风B西风 C冬季风D夏季风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 A…  相似文献   

10.
春雨     
杜甫有诗赞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确,春天的雨充满了诗情画意。当严寒离去的时候,春雨便悄悄地飘洒而来,它轻如薄雾,柔如丝,伴着春风,撩动我们的头发,轻吻着我们的脸颊,也许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吧!它静静地、悠悠地洒落在大地上。渐渐  相似文献   

11.
春之明媚春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夏之娇艳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夏雨: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夏花: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夏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秋之私语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秋思:故…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的《春》不是写的一时一地的春天,而是以某地为背景,写了整个的春天。细读课文,我们便会发现有一条明显的时间轨迹,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从“立春”走到“清明”前后。朱先生以细腻的笔触,诗一般的语言,一路写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识字课,教材采用“词串”形式,围绕“春天”,将“春天、春风、春雨;柳树、小草、嫩芽;布谷、燕子、蜜蜂;梨花、杏花、桃花”12个词语分为四组,排成四行,隔行押韵。每组词表示同类名物,从不同的方面揭示春天的特征。教材旨在通过这12个词语的认读,让学生能够识记“春、雨、芽、布、谷……”9个生字。识字、写字是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梨花如静女     
3月16日晴夜里一场春雨,再来几天的春风,梨花悄悄地开了。最喜欢细细春雨中的梨花,忧伤地开在雨中,似美人落泪,点点滴滴,有一种幽婉清丽的美。这般姿态开着,让人心生怜爱。  相似文献   

15.
品教材翻开这一课,就有一种春风入怀之感。学习这一课,就是在阅读春天,就如同在和春天对话。从“三分春色”到“春意渐浓”到“春深似海”,每一行词串所表示的春之事物,呈现出一种递进性、延伸性,最终构成“春满人间”之势;由和风细雨、柔柳嫩芽的安静,到百鸟争鸣、百花争艳的热闹,给人一种“渐行渐远渐无穷,人间处处是春天”之感。说目标1.入春境:和孩子们一起在词串所构成的意境中踏青、游春、沐春风、淋春雨、听春鸟、赏春花。2.读春词:读准其音,认清其形,品出其情。3.识春字:认识并书写“春”、布”、谷”三个生字。明思路根据词串所代…  相似文献   

16.
李超朱晏民小朋友的这篇《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是一篇春天的赞美诗。小作者赞美春天,却从严冬写起,“寒流还在大地久久停留”,这或许取自于“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悠深意境。“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文章撷取了春天的三个景象:春雨、春风和春光,正是它们各自的风姿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无限春色。春雨芳菲,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小作者精心编织的“春之景”,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谁说不是呢,每当我们感受着浓浓春意的时候,不正类似于对诗的享受!“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小作者的一大创意在于截取古人的咏春诗句来抒发这一主题。“随风…  相似文献   

17.
春雨情思     
都说江南春光美。风和日丽,山青水碧,桃红柳绿,鸟语花香。不过,在我看来,这美如画的江南水乡,若是没了春雨,怕就少了一分灵秀,少了一分神韵。唐人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春雨真的勾魂! 走进春雨霏霏的天地,仰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里 ,歌咏春天的诗篇可谓多矣。你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 ,“春郊草木明 ,秀色如可揽”(张耒 )“雪消门外千山绿 ,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篇佳句总是从不同的角度 ,按照不同的旋律 ,唱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如同“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春之声 ,令人陶醉 ,令人赞叹 ,也令人深思 :为什么人们司空见惯的春天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就显得千姿百态 ,格外动人 ?(一 )碧玉妆成…  相似文献   

19.
王东欣 《儿童音乐》2023,(3):51-54+67
<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流传近一千五百年的诗词《清明》道出中华习俗与文化传承。自立春,东南风渐起,唤起柳梢青绿、杏花飘雪、桃花绯红、海棠晕染……纷纷细雨与祭祖的行人相伴。“天地洁净、万物清明”,催促人们走进自然,感受扑面而来的春天。  相似文献   

20.
春天是一本书。每年,春风都急着打开这本书。“春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春风不理会古人的抱怨,仍旧年复一年地抢着翻开春天这本书。春雨也来凑热闹,“沙沙沙,沙沙沙”,把书翻得又快又急。看见了!看见了!春天原来是一本美术书。你看那绿绿的田野、蓝蓝的天空、红红的太阳,五彩斑斓的色彩从大地的边沿一直烘染到蓝天的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