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杀手'重现江湖,为何不去报警,而在这兴致勃勃地写作文?成何体统!真是乱了套!""喂喂!可别不知道事情就血口喷人!好吧,告诉你,重现班级的杀手是‘物品'!不要大惊小怪,请让我细细道来——"NO.1:铁尺杀人指数:星×5这个"杀手"经常在"大江南北"的每个地方"打劫"我班男同胞,可以称为"江洋大盗"!这个杀手的原"主谋"是女生!杀手已被男生定了三级"通缉令"。某天,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如果”这个词,便好奇地问老师:“‘如果’是什么果子,好吃吗?”老师笑笑,摸着我的头:“‘如果’不好吃,生活中不应该有‘如果’,你要好好把握!”似懂非懂的我点点头,又跳到一旁啃好吃的苹果去了。  相似文献   

3.
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时,一个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莲们!’这里为什么不直接用‘再见’、‘别了’,而偏要用一个德词汇‘Ade’呢?”我当时是这样回答的:  相似文献   

4.
李华 《广西教育》2007,(12A):30-30
[案例] 记得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的生字教学中,我教学生写“易”字,“‘易’字第一竖起笔在这个位置……”我边范写边讲解要领。写好一看:上面的“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就纳闷儿了,明明照着范字来写的,怎么就得变了样?下面的学生看着我的样子,也叽叽喳喳地点评起来:“老师,您这个‘易’写得不好看!”“日字写得太扁了!”我微笑着向同学表示歉意:“是呀。这个字写得真是不美观。让老师再写一个吧,大家看看我写得有没有进步:”  相似文献   

5.
老妈学英语     
那天我正在看碟,老妈捧了本书进来问:“这个‘I don’t know.’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不知道……”老妈说:“送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说:“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嘛!”  相似文献   

6.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李伟急匆匆地闯进办公室,大声嚷嚷着:“范老师,错了,错了!”我愕然地望着他说:“什么错了?讲清楚些。”“渔网的‘渔’应该是没有三点水的!”我的脸顿时晴转多云起来,为了这个词,我在课堂上已讲过两遍,难道这家伙一遍都没听见!望着我悻悻的神色,李伟迅速从背后掏出本书,肯定地说:“老师,字典上的‘鱼网’没有三点水!”我接过《新华字典》  相似文献   

7.
那天我正在看碟,老妈捧了本书进来,说道:“给我讲讲这几句话什么意思。”老妈:“这个‘I don't know’怎么翻译?”我说:“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中学上了几年,你怎么都不知道!”我说:“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嘛!”老妈:“还嘴硬!”一顿暴揍……老妈:“你再给我说说这个‘I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我问道:“‘相’和‘将’分别指谁?”学生顺利作答:“‘蔺相如’和‘廉颇”’。我刚想顺势板书,可脑瓜像卡了壳似的,“蔺相如”的“蔺”字,想不起来怎么写了。心想:“瞎写吧,不仅会误人子弟,还会招来学生的嘲笑。翻书吧,又怕耽误时间,怎么办呢?”突然,我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板书,看老师写的‘蔺’字正确吗?”我刚一写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老师,写错了!”“那谁来教教老师?”“上边是个‘艹’,下边是‘门’。‘门’里面是个‘住’多一横。”同学们争着发言,一笔一画教得甚是认真,好像生怕教不会我这个老师似的。我认真地写着,很快,一个大大的、工工整整的“蔺”字就诞生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连声说:“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可以当我的老师啦!”同学们的脸上洋溢出胜利的微笑。我看大家意犹未尽。又使出一招:“‘廉颇’这两个字更不好写。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教教大家呀?”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急匆匆地打开课本找“廉颇”去了。很快,一只只小手就接二连三地举起来了……  相似文献   

9.
捉“李鬼”     
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后面有人在叫:“快捉‘李鬼’呀!”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惊讶地说:“‘李鬼’在哪里呀?”“看你的作业,‘弹琴’写成了‘弹’,‘休息’写成了‘体息’,这不是‘李鬼’吗?”爷爷笑着说。哦!我又写错别字了,我忙用手捂住作业。爷爷亲切地说:“做作业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从此,我的作业里就很少出现“李鬼”了。王王令捉“李鬼”$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1)班@汪宁  相似文献   

10.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和爸爸妈妈说说笑笑,边走边聊。走着走着,我们三个人排成了一队:高大的爸爸是排头兵,娇小的妈妈是第二名,我这个小不点当然落在了最后。爸爸回过头来.冲着跟在他身后的妈妈和我说:“哈哈,快看,我有了两条‘尾巴’啦!”妈妈听了,冲着跟在她身后的我说:“哦。太好了,我也有一条小‘尾巴’呢!”我扭身一看,瘪着;嘴说:“哼,不好玩!我没有‘尾巴’!”爸爸妈妈得意地笑着继续;往前走。我灵机一动,趁着他俩不注意,快速跑到了最前面。  相似文献   

11.
“唉 !今天又喝豆浆 !”马瑞很不情愿地坐下看着碗里的豆浆直皱眉头。班里有几个孩子不喜欢喝豆浆,无论我怎样费尽口舌说豆浆味道如何的好,豆浆里有多少营养,每次喝豆浆时他们还是不痛快。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把教师的要求变成孩子的需要。对 !生活活动游戏化,这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于是,第二天喝豆浆时我改变了“战略”。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买来一些饮料,想请小朋友来当‘抽水机’,帮我把碗里的饮料抽干。我来负责开‘电钮开关’,看哪台‘抽水机’质量最好,‘抽’得最快。”于是…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学生正在做练习,一个学生问同桌:“你记不记得‘攀登’的‘攀’字怎么写?”“当然记得啦。”同桌兴奋地回答,“这个字是上个学期学的,那次写生字和单元考试,‘攀’字我都写错了,老师还罚我把那个字再多写5行呢!他还再次告诉我怎么去记这个字,‘大手举起两根木和两个X’,你看,容易记吧。”  相似文献   

13.
译文:竿竿历降记苹苹抬头一看,原来是刚才在花园里见到的那个小男孩。“是你啊!你怎么跑得那么急?‘’“噢,原 来是你啊!”‘俄们又见面了,真是有缘啊!”“她在那里!”“啊!”“啊!”‘·参见太子!”‘·平身!’‘二太子?.’ 译文:“你快帮帮我,我不想缠脚。”“缠脚?”“对.太子!所有的宫女都得缠晰,这是宫里的规矩。请大子不要 幻凉小怪。”“‘可我不要缠脚!”“好.她不用缠了。没必要每个人都缠。”‘·是,太子。‘’“你快跟我回去!”“不, 我不想回去!”THE ADVENTURE OF QIAN QIAN@芊芊 @石文燕 @Jeanne~~…  相似文献   

14.
3月19日到达广州,还是阳光普照,可是到了20日,太阳就溜走了,开始下雨。我开玩笑地对邀请我来的《广东第二课堂》的编辑们说:“哈哈,我这个‘阳光姐姐’一来,太阳就吓得跑掉了!”可是编辑们却说:“不是因为你呀,是因为‘乌云大叔’来了!”  相似文献   

15.
那天我正在看碟,学英语的老妈捧了本书进来,我们有了这样的对话——老妈:“这个‘I don't know.’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学上了几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说:“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嘛!!”  相似文献   

16.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7.
“丁冬、丁冬”,这是一支永无休止的歌,“丁冬,丁冬”,这是小溪流的歌。听,“丁冬、丁冬”……但它已经厌倦了这个曲调,它想变得更大,更宽广。“来做‘数学’吧!”鱼儿对它说,“多接收些雨水、露水,来吧,你会变得更大。”“好吧,先做‘加法’!”它喃喃地说,“高山的泉水来吧!清晨的露水来吧!我要长大!”“哗哗”,它已从小溪汇成了大河,它正载着一条条竹筏向下流去。“‘加法’不过瘾!我要做‘乘法’!”它心想。但却被巨石挡在了悬崖边。它不愿变成一潭死水,使劲冲撞着巨石,但却无济于事。当悬崖上水多得不能再多时,“轰”…  相似文献   

18.
在自学《加了一句话》这篇略读课文时,同学们有的边默读边思考,有的边勾画边做批注,还有的和同桌小声讨论着什么。突然有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你看书上说‘听到有人询问,老人先是一愣,接着长叹一声’,我不明白为什么先是一愣呢?”我觉得学生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能否从这个“愣”字人手,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呢?直觉告诉我可以试一试!于是我提高嗓门顺水推舟地问:“孩子们,你们怎么理解这个‘愣’呢?”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了。“孩子们,请你们反复读读课文,相信一定会明白的!”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读着,认真地勾画着……  相似文献   

19.
    
“我再说一遍,张岚。”我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这个字念‘huo’。” 张岚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huo’。我告诉你是‘huo’!” 我已拿定主意不去理这个固执的家伙,便扭过头来抽出一本杂志乱翻。  相似文献   

20.
郑宪 《科技文萃》2001,1(1):49-50
1996年,身居美国并在组织工程科研中获卓越成就的曹谊林教授,竟夜夜不眠!为什么?曹谊林说:“想回国啊,回上海,回家。5年在美国,在‘没有出头日子’苦苦奋斗的时候,我的‘回家’梦从没这样强烈过;而研究成果给我带来越来越大的荣誉时,我渴望回国、渴望回家,这念头使我这个海外游子几乎要‘发疯’——绝不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